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打赢官司输了钱”,这些传统观念使一些老百姓对“打官司”这种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行为讳莫如深。笔者以为,老百姓“怕打官司”主要有两种原因:没钱打官司和对司法公正的怀疑。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加大了普法力度,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2.
石文龙 《政府法制》2013,(18):46-46
有理走遍天下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在现实的法律生活中,有些当事人认为明明自己有理,但到了法院,就稀里糊涂地输了官司。这就难免使一部分人对法官的公正性产生怀疑。其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有“理”无“据”,胜诉不仅是一个“理”的问题,有“理”还得有“据”,  相似文献   

3.
大凡打官司的人,没有一个不想赢。想赢官司,除了有足够证据外,还要按法律规定办事,还要审查主体资格、起诉时效、管辖范围、请求事项、法律程序等等。有理还得有据,否则就打不赢官司。  相似文献   

4.
"打官司"早有之,可真正敢于拿起法律武器来"打",只有在法制日趋健全的今天才变得越来越多。娱乐界官司的神秘, "一元钱"版税的作秀,这总让人感到当事者在借"官司"扬名;而一些官司难打又是不争的事实,这又让人感到许多无奈。但无论如何,百姓法律意识的增强令人欣慰,也许,你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弱者或暂时处于弱势地位,但是, 当你遇到不法侵害或者面对危险的时候,敢于向社会、向法律求助,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的确,一些司法腐败者的行为让人们"打官司"的信心大打折扣,给法治进程增添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对此,我们既要对现实进行反思,更要坚定信心,身体力行,携手推进法治进程。本期编发的这几篇文章,也算是我们跳出官司看"官司",其意不道而知。  相似文献   

5.
往事     
"打官司"早有之,可真正敢于拿起法律武器来"打",只有在法制日趋健全的今天才变得越来越多。娱乐界官司的神秘, "一元钱"版税的作秀,这总让人感到当事者在借"官司"扬名;而一些官司难打又是不争的事实,这又让人感到许多无奈。但无论如何,百姓法律意识的增强令人欣慰,也许,你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弱者或暂时处于弱势地位,但是, 当你遇到不法侵害或者面对危险的时候,敢于向社会、向法律求助,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的确,一些司法腐败者的行为让人们"打官司"的信心大打折扣,给法治进程增添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对此,我们既要对现实进行反思,更要坚定信心,身体力行,携手推进法治进程。本期编发的这几篇文章,也算是我们跳出官司看"官司",其意不道而知。  相似文献   

6.
"打官司"早有之,可真正敢于拿起法律武器来"打",只有在法制日趋健全的今天才变得越来越多。娱乐界官司的神秘, "一元钱"版税的作秀,这总让人感到当事者在借"官司"扬名;而一些官司难打又是不争的事实,这又让人感到许多无奈。但无论如何,百姓法律意识的增强令人欣慰,也许,你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弱者或暂时处于弱势地位,但是, 当你遇到不法侵害或者面对危险的时候,敢于向社会、向法律求助,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的确,一些司法腐败者的行为让人们"打官司"的信心大打折扣,给法治进程增添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对此,我们既要对现实进行反思,更要坚定信心,身体力行,携手推进法治进程。本期编发的这几篇文章,也算是我们跳出官司看"官司",其意不道而知。  相似文献   

7.
“打官司”早有之,可真正敢于拿起法律武器来“打”,只有在法制日趋健全的今天才变得越来越多。娱乐界官司的神秘, “一元钱”版税的作秀,这总让人感到当事者在借“官司”扬名;而一些官司难打又是不争的事实,这又让人感到许多无奈。但无论如何,百姓法律意识的增强令人欣慰,也许,你会认为自己是一个弱者或暂时处于弱势地位,但是, 当你遇到不法侵害或者面对危险的时候,敢于向社会、向法律求助,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的确,一些司法腐败者的行为让人们“打官司”的信心大打折扣,给法治进程增添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对此,我们既要对现实进行反思,更要坚定信心,身体力行,携手推进法治进程。本期编发的这几篇文章,也算是我们跳出官司看“官司”,其意不道而知。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位被判败诉的民事案件当事人反复申诉。大家都说自己有理,可是最终却输了官司!原因是他没有在法院确定的举证时限内提供证据,导致诉讼主张因“证据不足”未获法院采纳而败诉。当事人委屈、迷茫而又坚定的眼神,不禁令人生疑:究竟是法律出了问题,还是当事人自身原因?  相似文献   

9.
夏世信 《检察风云》2000,(10):70-72
一个“丑小鸭”似的农村妇女,因不肯冤枉他人而遭到严刑拷打,引出一场官司。 一张笨嘴说:“我差点让他们打死。” 三张巧舌道:“她是没脸见人自己跳楼。” 黑夜里没有第三者在场。 公安的法医道,那伤确系高坠所致。 检察院的法医说,绝对不是高坠! 都是合法的权威者,究竟谁有理? 于是请出贵州省最有权威的一大帮专家会诊……  相似文献   

10.
选举权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神圣的政治权利,而在司法实践中,却从未有人以“选举权被侵犯为由”打过官司。王春立等16名下岗职工首开先河,将北京民族饭店推上了被告席。然而连他们自己也没有想到,他们一纸不足600字的诉状竟告出法律空白,不但给法院出了难题,还引起司法界要求完善立法的强烈呼声。事实焦点选举权未实现是谁之过  相似文献   

11.
大家好,我是 四毛。常言道:"有理走 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在建 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加强社 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今天,这句话改 为"依法走遍天下,无法寸步难行" 更为贴切,要成为一名合格公民,学法 懂法用法是关键。研习古代法律,可以 了解法律文化的演变;探讨外国法 律,可以借鉴他国经验;学习当今 法律,可以用来维权。 好啦,别的不多说了,大 家和我一起走进本期故 事吧!  相似文献   

12.
当事人花钱请律师打官司(指民事诉讼)最关心的是结果,也就是说希望官司能打赢。如果官司确实胜诉了,委托人与律师皆大欢喜。不少委托人会认为所请的律师是好律师,交纳的律师费没有白花。如果官司打输了,律师又没有给委托人一个明白的说法。这时委托人会感到很委屈,认为律师服务有问题,尤其是认为有理的事情请了律师为什么还打不赢官司?  相似文献   

13.
克林顿怎么打民事官司,近来已成为叛国全国性话题。琼斯女士控告一九九一年克林顿未当总统之前,利用州长职权性骚扰她,要求民事赔偿。在任总统因就任之前行为而受控诉,在美国历史上是头一遭。克林顿的打官司策略,不仅影响他本人权益,也会形成重要的宪政前例,已引起美国各界各抒己见。代表克林顿一方提出了“适度有限的总统豁免论”,作为法律防御的第一道防线。他们认为总统职位和责任太重要。为了保护总统执行公务能力,不受到莫名其妙的一些官司牵累,应该按民事官司的性质,分别加以处理。在可以延期审理,而又不损及涉案当事人立…  相似文献   

14.
好书推荐     
《江淮法治》2011,(6):59-59
本书站在普通公民的立场讲解打官司的流程,按照老百姓对法律问题、法律程序的认识编排结构、组织语言,是一本写到老百姓心坎儿里的书,尽最大努力让读者轻轻松松、明明白白地了解打官司的过程,为打赢官司做好充分准备。  相似文献   

15.
如今“打官司”的人多了,使法院应接不暇。这是中国老百姓法律意识觉醒的一种表现,是一件好事。随之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法院收案多,结案多,积案也多,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百姓“告状难”。 其实,一般老百姓还是怵“打官司”的。忍辱负重,息事宁人,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就当事人来讲,“官司”一旦打到法院,往往是经过多少周折后的“逼上梁山”之举。置身于法律天平上,辨一辨善恶真伪,量一量曲直是非,那是下了很大决心,抱着最后期望的。  相似文献   

16.
俗话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证据是诉讼的脊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含商事,下同)案件认定事实的基本依据,犹如法律人手中的"屠龙刀",办好案、打赢官司都离不开它。  相似文献   

17.
法治之路漫长而曲折,特别是对一个拥有几千年独特文化传统的国家而言.法治之路更加艰辛。实现法治目标的艰难有其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但不可否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缺乏诉讼的胆识和勇气,简单一句话:怕打官司。中国有句谚语:一字人公门,九牛拔不转,其反映的是诉讼的难度,打官司的离奇和曲折。《笑林广记》记载:官吏听讼断狱“无是非,无曲直,日打而已矣,无天理,无人情,日痛打而已矣。故民不日审官司而日打官司。官司而名打,真不成为官司。”时至今日,观民意、察民心,这种想法仍旧占据我们普通百姓的心中,仍旧让我们不想打官司、不愿打官司、不敢打官司。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老百姓的法治观念有所增强,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懂得运用法律手段获取救济。但有些人打官司的目的只在讨个“说法”,“出口气”,“争个理”,而不在乎索赔多少物质利益。有的人想表明自己告状旨在维护个人的权利与人格尊严,而不是为了钱,因而申明只象征性地“索赔一元”以避嫌。这种“一元钱”的官司,所在多有,常常成为媒体关注的新闻。有的论者对这类“索赔一元”的官司提出质疑,认为这虽然也维护了个人的权利,却不足以给侵权者应有的惩罚和教训,客观上反会削弱法律的惩戒作用。这一论点是有见地的。因为…  相似文献   

19.
徐悲鸿维权     
现今社会,中国公众的版权意识逐渐形成,维护知识产权的案例也随之增加。可是在几十年前的民国,人们的版权意识还相当淡薄,当时的法律对知识产权也没有任何相关规定,作者想维权也无处伸张自己的正义诉求,连大画家徐悲鸿,也曾因为知识产权打过一场官司。这场官司让他哑巴吃黄连,不仅败诉了,还产生了混淆视听之危害。  相似文献   

20.
王海文 《检察风云》2008,(24):34-35
大凡官司打到法院的原被告双方,"仇"已经结得很深了,要想心平气和对话,一个字一难!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比如都出于无奈,光顾面子已经解决不了一方陷入的困境,没办法,只能用打官司求得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