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防灾减灾文化不过是人类在防灾减灾活动中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位梦华认为,“防灾减灾文化是一种道德文化。” 民众缺乏防灾减灾知识 2008年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痛,还有大灾之后的思想洗礼。  相似文献   

2.
《中国减灾》2013,(9):50-51
2013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这一定位是对去年主题"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的细化和具体化,它抓住了防灾减灾文化建设的关键,即弘扬防灾减灾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使政府、组织和个人具备较强的灾害风险识别能力、掌握相应的减灾技能,这也是防灾减灾意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云南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省份,具有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强度大、灾情复杂、损失重、  相似文献   

3.
201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主题为"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作为今年国家"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于5月10日在北京举行。举办此次论坛是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发展战略,加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交流防灾减灾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弘  相似文献   

4.
徐娜 《中国减灾》2012,(9):16-18
2012年5月12日,我国将迎来第四个国家"防灾减灾日"。这个特别的日子,蕴藉着华夏儿女对汶川地震遇难者的深切追思,昭示着中华民族前事不忘、共御天灾的坚定决心。今年的主题是"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期望公众能传承我国传统的防灾减灾文化精髓,大力弘扬近年来在应对汶川、玉树地震中凝聚的"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在全社会营造全民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5.
2013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这一定位是对去年主题“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的细化和具体化,它抓住了防灾减灾文化建设的关键,即弘扬防灾减灾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使政府、组织和个人具备较强的灾害风险识别能力、掌握相应的减灾技能,这也是防灾减灾意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政》2012,(10):52-52
山东省嘉祥县民政局李春杰认为,防灾减灾文化是人类在与灾害抗争中代代积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是人们遵循的习惯方式、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的体现。防灾减灾文化可以说是一种忧患意识,人类在与大自然长期的斗争中,早已形成了这种文化习惯、生存之道。从这个角度上看,也可以说防灾减灾文化是一种反思的文化,即,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相似文献   

7.
《中国减灾》2012,(11):31-31
2012年以来,在做好各项防灾减灾应急准备工作的同时,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民政局转变观念,全面强化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教育,通过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实现了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教育三级联动强保障、全面提升建队伍、点面结合全渗透的良好效果,有效提高了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减灾》2012,(9):19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减灾委员会近日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家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下发通知,就做好2012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同时明确中央层面主要活动分工方案,确定主要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9.
吴弢  李伟 《中国减灾》2012,(6):54-55
20i2年5月I2日是第四个国家“防灾减灾日”,主题为“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按照国家减灾委的统一部署,湖北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围绕主题,加强领导,创新方式,扎实推进防灾减灾日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有力促进了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打造了具有湖北特色的防灾减灾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徐娜 《中国减灾》2012,(6):8-11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依然严峻。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为进一步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5月10日,第三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举办此次论坛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发展战略,加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交流防灾减灾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弘扬防灾减灾文化,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事业的科学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1.
叶姣 《中国减灾》2013,(11):46-47
近年来,湖北省各地、各部门尤其是省减灾委成员单位坚持"以防为主、防救并重"的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加强防灾减灾文化建设,创新宣传教育形式,积极推进省级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基地和网络平台建设,为公众免费提供体验式、参与式的防灾减灾知识文化服务,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技能,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相似文献   

12.
唐钧  郑雯 《中国减灾》2012,(5):40-42
防灾减灾文化的培育,从管理的角度讲,是通过政府和群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强化,固化和优化防灾减灾的流程和制度,从而形成政府和群众防灾减灾行为的自觉,同时促进防灾减灾文化的与时俱进、自动更新。  相似文献   

13.
今年5月12日是第三个国家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灾减灾从我做起,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设立国家防灾减灾日的背景是什么?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第  相似文献   

14.
周长生 《中国减灾》2013,(5X):26-27
<正>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每年因灾带来的种种创伤与阵痛,足以让我们对自然灾害"刮目相看"。抛开导致灾害发生的客观因素不说,单因人类自身原因诱发的灾害已屡见不鲜,而防灾意识淡薄和侥幸心理居上是重要原因。由于经验主义导致大众对自然灾害常常进行错误判断,人们总是按照传统的思维定式去思考问题,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警示却并没有在人们的心中打下坚实的烙印。笔者认为,加强防灾减灾要将儿童作为重点,增加防备意识,加大宣传引导,强化应急演练,是抓好防灾减灾工作的根本所在。防灾减灾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于学龄前的娃娃来说,从小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和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转型期,培育社区防灾减灾文化、提升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城乡社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先进的科学方法,需要专业的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守护社区居民,通过社区工作方法中的社区教育、社区参与、互动交流与培训演习等实施策略更好地保障守护社区居民,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真正做到"防灾减灾从我做起"。通过社区教育提升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通过社区广播、电视、互联网、便民宣传栏、宣传  相似文献   

16.
周萍 《中国减灾》2013,(11):18-23
近年来,在民政部的关心支持下,在天津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天津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科学防灾减灾理念,理清新时期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思路,完善防灾减灾应急系统,并在政策创制、救灾物资储备能力建设、冬春救助、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教育、灾害信息员培训、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等方面成效显著.近日,本刊记者就天津市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情况专访了天津市民政局副局长金海龙.  相似文献   

17.
金磊 《中国减灾》2012,(5):34-36
2012年5月12日正值第四个全国“防灾减灾日”,5月7日-13日也被确定为“防灾减灾周。今年国家“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18.
防灾是关键     
《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提出,综合减灾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国际减灾十年"也曾经提出过"防灾优于救助"的理念。如果我们把减灾分成防灾、抗灾、救灾三个部分的话,防灾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之所以如此,  相似文献   

19.
王琳 《中国减灾》2013,(1):12-14
在国际减灾活动中,陕西省宝鸡市认真贯彻党和国家防灾减灾大政方针,坚持走依法治灾、科学防灾、综合减灾和开放备灾之路,开创了可持续发展与综合减灾工作的新局面,相继被我国政府和联合国相关机构授予"全国发展与综合减灾示范区"和"国际减灾与灾害管理示范点"等荣誉称号.多年来的防灾减灾工作实践,使我们对依法治灾、科学防灾、综合减灾和开放备灾有了切身体会.  相似文献   

20.
《中国减灾》2012,(6):60-60
201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5月12日上午,由江西省减灾委员会、南昌市人民政府主办,南昌市西湖区人民政府、市民政局和市防灾减灾局承办的大型防灾减灾文化宣传活动在南昌市“八一广场”举行。省政府常务副省长、省减灾委主任凌成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