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王有 《中国减灾》2011,(15):42-43
作为一种社会管理方法,社会动员,是有效控制和应对自然灾害的方式之一。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动员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形成巨大的应对自然灾害的社会合力,集中力量抗灾害,团结各方渡难关。在长期的减灾救灾实践中,我国初步建立了以抢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全球人口增长、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态势的不断加剧,自然灾害已经成为当代人类社会面临的最重大的全球性问题,各类自然灾害对造成的损失日益严重。甘肃省生态环境脆弱,地形复杂,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致灾因素日益复杂多样的背景下,各类自然灾害的复杂性、突发性、异常性、难以预见性日益突出。本文以灾害社会学的视角,在全面调查近年来甘肃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甘肃省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深化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提高科学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系统梳理英国减灾救灾机制指导理念及制度建设近年来的发展,重点讨论英国政府与民间公益组织在减灾救灾中的伙伴关系,阐明英国公民社会参与减灾救灾的主要途径与特点;借助对2007年英格兰洪灾的案例分析,归纳英国减灾救灾社会参与机制对我国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4.
论减灾救灾中的社会联动参与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力量参与是减灾救灾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尽管我国目前已初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优势互补、协同配合的减灾救灾格局,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应在转变减灾救灾观念的同时加快配套制度建设,构建社会联动参与机制,在减灾救灾中实现社会力量全过程参与,打造自救、互救、公救相结合的减灾救灾网络,即建立政府居中指挥协调,以社区、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为神经,一点动,全线动的全社会联动参与的减灾救灾机制。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建立健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2013年年底以来甘肃省减灾委办公室组织省减灾委专家和主要涉灾部门历时4个月,深入7个市、35个县(部门),开展了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调研。调研组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新要求,在综合分析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深入剖析存在的9个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提高甘肃省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政策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多灾地区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频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在总结近几年我国减灾救灾经验的基础上,主持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构建科学的减灾救灾机制的政策建议》。他在建议中提到“我国现行灾害动员机制不利于有效调动社会力量与民间资源,过度依赖政府财政的传统救灾体制也不具有可持续性,这将日益影响减灾救灾的实际效果。”时值“5·12”防灾减灾日,本刊记者采访了郑功成教授。  相似文献   

7.
《广东民政》2010,(4):54-54
3月30日,全省救灾减灾工作会议在东莞召开。会上,省厅副厅长骆招群部署了今年的救灾减灾工作任务:2010年,我省救灾减灾工作要积极推进救灾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实现从传统救灾模式向现代救灾模式转变,提高灾害应急的预见性、主动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资讯     
《中国减灾》2014,(3):58-61
正国家减灾委联络员会议在京召开2013年12月26日,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在京召开国家减灾委联络员会议。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副主任、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胡晓春通报了2013年全国自然灾害灾情和减灾救灾工作情况,减灾委各成员单位研究讨论了《国家减灾委2013年工作总结和2014年工作计划(征求意见稿)》,提出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见,并对推进下一阶段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出建议。国家减灾委部分成员单位还就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建设进行了讨论,发展改革委信息化专家组副秘书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全面完成,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得到了提升,但"农村低设防"的现象在特定领域和地区依然普遍存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仍面临较大的挑战。本文建议通过健全农村地区应急管理组织体系、摸清农村地区自然灾害隐患底数、建强乡村应急人员队伍、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等,提升农村地区防灾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防备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减灾救灾能力逐步加强.但是,在2008年初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应对过程中,减灾救灾政策的执行实施也暴露出一些缺点和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梳理和研究,并结合实际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对理顺防灾减灾工作体制、促进减灾救灾能力建设必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正>在灾害形势日益复杂的今天,现代科技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愈发凸显。目前,我国从中央到省级民政救灾系统的科技支撑能力和技术水平正获得稳步提高,但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则面临着技术支撑和引领作用发挥不足的困境。本文从加强民政减灾救灾系统能力建设的角度,阐述了推进部省重大项目协作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下一步实施的思路和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2年2月27—28日,陕西省民政厅在渭南市召开了全省减灾救灾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全国减灾救灾111作会议精神,总结了陕西省2011年减灾救灾工作情况,分析了当前减灾救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安排部署了2012年重点工作。陕西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董亚明在会上总结了陕西省2011年减灾救灾工作,针对陕西省当前减灾救灾工作中存在的减灾机构不健全、政府投入少、救灾业务人员严重不足等问题.强调要突出抓好五项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4月11日,江西省吉安市减灾救灾工作会议在遂川县召开。会议传达了全省减灾救灾工作要求,回顾总结了2013年减灾救灾工作情况,部署了2014年减灾救灾工作任务,并就"5·12"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有关宣传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各县民政局分管救灾工作副局长、救灾股长、灾害信息员5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正为提高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建立健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2013年年底以来,甘肃省减灾委办公室组织省减灾委专家和主要涉灾部门历时4个月,深入7个市、35个县(部门),开展了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调研。调研组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新要求,在综合分析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深入剖析存在的9个突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提高甘肃省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政策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多灾地区完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对于基层社区而言,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将从救灾方案、宣传教育、救灾演练、物资储备等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我国潜在的自然灾害隐患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高标准抓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保护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尤为重要。制定社区救灾方案,理清社区救灾思路。救灾方案既是指导救灾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直  相似文献   

16.
加大中国救灾投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国 《中国减灾》2005,(11):22-24
当前中国减灾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救灾投入过低。亚洲减灾大会的成果文件——《亚洲减少灾害风险北京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应该把减灾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中,增加社会财富在防灾能力和发展方面的投入。因此,为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救灾投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减灾》2012,(9):59
为贯彻落实第十三次全国民政会议和全国减灾救灾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做好今年汛期减灾救灾工作,2012年4月6-8日,全国救灾处长业务交流会在江西南昌召开。民政部救灾司有关同志介绍了今年救灾、减灾、备灾和救灾捐赠工作安排,并对救灾项目和补助标准、灾情发布和上报、减灾规划和人才规划、捐赠款物接收和发放等相关政策作了认真解读,对做好今年汛期减灾救灾工作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18.
徐娜 《中国减灾》2008,(3):22-23
2007年,是全球变暖的一年;2007年,是因全球气候异常致使世界许多地区多灾多难的一年;2007年。是气候变化不断为人类社会敲响警钟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全世界人们对于减灾救灾事业的关注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同时各国也纷纷加大了对减灾救灾事业的投入。2007年。国际上值得我们记取的减灾救灾大事太多太多……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减灾》2012,(21):24-26
近年来,安徽省始终将减灾救灾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协调,完善机制,严格标准,狠抓落实,努力推动减灾救灾工作的深入开展,最大限度地减轻了自然灾害损失,有效保障了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抓协调充分发挥减灾救灾委职能作用2010年3月,安徽省在原生产救灾指挥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安徽省减灾救灾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将成员单位由原来的36个增加到40个,更加注重防灾减灾工作,把防灾减灾和救灾  相似文献   

20.
徐娜 《中国减灾》2014,(9):36-41
正3月7日,江西省减灾救灾工作会议在景德镇乐平市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减灾救灾工作视频会议和江西省民政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3年减灾救灾工作,部署2014年工作任务,全面深化改革、真情服务群众,在更高起点、更深层次上推动减灾救灾工作科学管理。会后,本刊记者就江西省减灾救灾相关工作专访了江西省民政厅副厅长刘立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