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5月12日是第三个国家“防灾减灾日”,主题是“防灾减灾从我做起”,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设立国家“防灾减灾日”的背景是什么?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第三个国家“防灾减灾日”期间,全国范围内将部署开展哪些活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民政部有关负责人。  相似文献   

2.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为什么要设立"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日"期间,全国范围内将部署开展哪些活动?目前我国防灾减灾工作还存在那些不足?  相似文献   

3.
徐娜 《中国减灾》2013,(5):12-13
每年的5月12日,每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都蕴藉着华夏儿女对“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追思。昭示着中华民族前事不忘、共御天灾的坚定决心。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旨在提升公众了解灾害、识别灾害风险和紧急情况下自救互救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综合防灾减灾和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4.
徐娜 《中国减灾》2013,(9):12-13
每年的5月12日,每个全国"防灾减灾日",都蕴藉着华夏儿女对"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追思,昭示着中华民族前事不忘、共御天灾的坚定决心。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旨在提升公众了解灾害、识别灾害风险和紧急情况下自救互救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综合防灾减灾和抗风险能力。  相似文献   

5.
《中国减灾》2013,(11):60
在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到来之际,根据国家减灾委员会统一安排部署,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积极拓展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为了宣传纪念日主题"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进一步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邀请杨澜、陈鲁豫、鲁健、杨丹、黄奕等防灾减灾宣传大使,拍摄"5·12"全国防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各级政府、各级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国家减灾委和省减灾委的要求,按照动员部署、媒体宣传、科普宣教、减灾建设、预案演练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分工,采取"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方式,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防灾减灾日"活动.  相似文献   

7.
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为扩大“防灾减灾日”影响,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营造浓厚活动氛围.达到良好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效果,2009年3月,国家减灾委办公室发起首届国家“防灾减灾日”口号、宣传画、动画(视频)和图标征集活动。该活动由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宣教中心承办;  相似文献   

8.
《中国减灾》2012,(1):9-9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  相似文献   

9.
5月12日是“防灾减灾日”,虽距今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但我一直在期盼着公众,尤其是专家学者和媒介对如何防灾减灾能有独到的见解。面对今天的灾难频发,我期冀和指望能度过有别样感受的“防灾减灾日”,但“泡汤”了。满目皆是四川地震灾区大干快上加快建设的报道。恢复家园,加快建设,当然是防灾减灾的重要内容,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不是“防灾减灾日”的唯一内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减灾》2013,(9):50-51
2013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这一定位是对去年主题"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的细化和具体化,它抓住了防灾减灾文化建设的关键,即弘扬防灾减灾文化的最终目的是使政府、组织和个人具备较强的灾害风险识别能力、掌握相应的减灾技能,这也是防灾减灾意识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云南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省份,具有灾害种类多、分布广、频率高、强度大、灾情复杂、损失重、  相似文献   

11.
子荷 《中国减灾》2011,(7):23-24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关于防灾减灾的思想、政策和方略已有3000余年的历史记录。爬梳自先秦以来的部分防灾减灾方略,我们不禁为古人的聪明才智所折服,也希望能够以古鉴今、以史明智。  相似文献   

12.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根据《国家减灾委关于做好2012年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安徽省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防灾减灾日”相关活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减灾》2014,(5):18-21
近年来,中国政府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并举,统筹运用政府、市场和金融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徐娜 《中国减灾》2012,(6):8-11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防灾减灾工作形势依然严峻。2012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为进一步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5月10日,第三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举办此次论坛主要是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国家综合防灾减灾发展战略,加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交流防灾减灾领域最新科研成果,弘扬防灾减灾文化,为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事业的科学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减灾》2013,(11):8-11
2013年10月13日是第24个"国际减灾日",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确定今年的主题为"面临灾害风险的残疾人士".国际减灾日前后,全球各国纷纷围绕这个主题组织各种类型活动,以行动唤起社会对面临灾害风险的残疾人士的关注并推动他们更好更方便地参与减灾行动.  相似文献   

16.
苑迪 《中国减灾》2012,(2):29-31
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十一五”以来,甘肃省将防灾减灾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整合资源,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初步建立了统一指挥、机制健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灾害应急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7.
周总理生前,曾为我国的防灾减灾事业日夜操劳,他思考深入,见解高明,指示具体,贡献卓著。在他去世30周年之际,重温他的谆谆教导,对于我们今后与各种自然灾害做斗争,必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今年5月12日是全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为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活动效果,推动防灾减灾知识和政策法规宜教进机关、进学校、  相似文献   

19.
正针对慈善法实施有关问题,民政部有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提问。问:请介绍慈善法出台的重大意义。答:慈善法是社会领域的重要法律,是我国慈善制度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慈善法的出台,是我国慈善事业迈入法治化轨道的标志,将成为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慈善法的出台将为规范慈善活动有序运行、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根本的法治保  相似文献   

20.
周长生 《中国减灾》2013,(5X):26-27
<正>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每年因灾带来的种种创伤与阵痛,足以让我们对自然灾害"刮目相看"。抛开导致灾害发生的客观因素不说,单因人类自身原因诱发的灾害已屡见不鲜,而防灾意识淡薄和侥幸心理居上是重要原因。由于经验主义导致大众对自然灾害常常进行错误判断,人们总是按照传统的思维定式去思考问题,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警示却并没有在人们的心中打下坚实的烙印。笔者认为,加强防灾减灾要将儿童作为重点,增加防备意识,加大宣传引导,强化应急演练,是抓好防灾减灾工作的根本所在。防灾减灾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对于学龄前的娃娃来说,从小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和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