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讯〕  1999年 11月 2 9日 ,古巴驻中国大使馆举行隆重仪式 ,古巴新任驻华大使阿尔贝托·罗德里格斯·阿鲁费代表古巴国务委员、古巴“何塞·马蒂”文化协会主席阿曼多·阿特 ,授予黄志良 (外交部前大使 )、庞炳庵 (新华社前副社长 )、徐世澄 (拉美所研究员 )、王玫 (中联部副局级联络员 )和刘承军(拉美所副研究员 )等 5人古巴“何塞·马蒂”文化协会名誉会员称号。阿鲁费大使将由阿特签署的证书颁发给上述 5人。何塞·马蒂 (1853~ 1895)是 19世纪末古巴争取独立的民族英雄和著名诗人、文学家 ,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古巴文化协会 ,把名誉…  相似文献   

2.
古巴外长罗瓦依纳谈古巴形势和政策1995年2月,古巴外长罗瓦依纳访华,于2月7日在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就国际上普遍关心的古巴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在谈到古巴经济形势和改革开放时,罗瓦依纳指出,古巴已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最困难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抵抗198...  相似文献   

3.
1993年4月,古巴外贸部副部长佩德罗·阿尔瓦雷斯率领代表团访问北京、四川、深圳和上海,促进中国企业界在古巴进行投资,建立联合企业。4月5日和7日阿尔瓦雷斯在北京分别举行记者招待会和企业界投资恳谈会,介绍了古巴有关外国投资的立法和政策以及吸引外国资本建立联合企业的情况,并表示将为中国企业界提供更加优惠的投资条件,寻求合作。  相似文献   

4.
卡洛斯·曼努埃尔·德塞斯佩德斯(Carl-os Manuel de Céspedes,1819--1874) 是古巴民族英雄。他在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古巴人民尊为国父。律师、诗人和革命者不断学习进取的青年 1819年4月18日,塞斯佩德斯出生在古巴东部的巴亚莫城。当时,西班牙殖民者已经对古巴进行了三  相似文献   

5.
根据联合国拉美经委会和古巴官方公布的最新统计 ,2 0 0 3年古巴国内生产总值 ( GDP)增长了2 .6%,比原计划的指标高出 1个多百分点。 2 0 0 3年通货膨胀率为 5 %,比上一年 ( 7%)有所下降 ;城市失业率为 3%,比上一年 ( 3.3%)有所减少。古巴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和进展80年代末 90年代初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使古巴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与此同时 ,美国又乘机加强对古巴的经济封锁 ,使古巴的外部经济贸易环境进一步恶化。 1 990年 9月 ,古巴宣布进入“和平时期的特殊阶段”。1 991年 1 0月古巴共产党召开“四大”,把对外开放作为国策确定下…  相似文献   

6.
在古巴费利佩·波埃依自然博物馆里,陈列着一具大约两千万年前的巨大海龟化石。它是不久以前在马坦萨斯省发现的。据古巴生物学家研究,这一古生物属于爬行纲的海龟科,是第三纪中新世的动物。生物学家们还指出,这具海龟化石,是迄今  相似文献   

7.
1992年对于古巴来说非同寻常:它既是苏联解体后古巴所经历的第一个极其困难的年头,又是古巴国家和人民在空前剧烈的冲击面前自强求存,经受住严峻考验的一年。尽管古巴仍然处在特殊时期最困难的阶段,但它已向世界显示出抗御和最终战胜困难的坚强意志和能力。一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使古巴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冲击。1992年古巴的严峻形势突出表现在经济方面。用古巴报纸的话说,古巴面临着“双重经济封锁”,即美国的经济封锁和苏联、东欧剧变所造成的经济封锁。首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给古巴经济造成巨大困难,具体表现为:(一)古巴与  相似文献   

8.
华人与古巴     
编者按:1997年5-6月间,作家孟伟哉访问古巴一个月,往返期间,途经巴黎。就这次访问,他写了一部纪实作品,正题《西波涅》,副题《北京·哈瓦那·巴黎飞去来记》。经征得作者同意,本刊选我其中《华人与古巴》的一部分,以飨读者。在哈瓦那市中心广场上矗立着一座“旅古华侨协助古巴独立纪念碑”,上面铸刻着两行西班牙文:没有一个古巴的华人是逃兵没有一个古巴的华入是叛徒在古巴逗留和采访,时常遇到华人或有着中国血缘的华裔人,和他们接触你会感到,在广大空间和悠长的岁月里,有一部屈辱和苦难、血泪和悲壮、骄傲与光荣、和平与温…  相似文献   

9.
古巴革命以来的古美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59年古巴革命的胜利开辟了古巴历史的新阶段,同时也为古美关系注入新的内容:新生的古巴革命政权如何在北方邻国的“后院”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美国如何企图使古巴与其地缘政治利益保持一致,这成为古美关系发展的中心问题。古美关系的发展古巴革命胜利后30多年来,古美关系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9~1962年):古巴在进行深刻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革,奉行对外关系多样化政策的同时,希望同美国建立友好、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关系;当美国对古巴实施政治、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力图以武力除掉古巴时,古巴予以坚决反击。美国最初试图对古巴采取拉拢和施加压力,迫使古巴政府倒向美国,一如既往地成为美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卡斯特罗语录》(Selecclon de Pensamientos de Fidel Castro)中文版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参加本书翻译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副所长、古巴研究中心主任宋晓平研究员,古巴研究中心顾问徐世澄研究员和拉美所张颖副研究员。  相似文献   

11.
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以来,先后经历了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革命攻势”、确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调整、“纠偏运动”、“对外开放”、加强外汇管制和个体户管理、劳尔的改革等诸多阶段,其中不乏对生产关系的革命性改造和大调整,更包括对国家对外关系的大调整.纵观古巴革命以来的调整与改革,可以归结为在两种关系的调整中寻找出路:一是对外关系;二是生产关系,即计划(国家)和市场的关系.本文试图结合古巴历史上对生产关系和对外关系的历次调整,分析古巴当前“更新”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改革特点,即更注重生产关系计划与市场关系的调整.如果此次古巴顺利完成裁员130万的目标,那么就意味着古巴将形成相当的市场规模.当然,古巴经济改革还受到国内国际诸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2.
古共"六大"通过的《纲要》确定了古巴"更新"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基本原则和目标。2012年1月,为适应国家的"更新"进程,古共召开了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会议提出了党在各方面的具体工作目标。2013年2月24日召开的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选举迪亚斯·卡内尔为国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标志着古巴加快了高层代际更替的进程。古巴采取的"更新"措施取得了一些成效,私营部门从业人数和比重增加,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同时也遇到了人口老龄化、投资严重不足和"更新"中出现的一些矛盾等问题。古巴改革采取的是渐进战略,主要战略措施包括承认和发展非公所有制形式,扩大非公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吸引外资、鼓励出口和替代进口;改革工资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发挥金融和税收的作用,注重内生增长,发展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产业.等等。此外,本文在分析当前古巴实际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对古巴"模式更新"时期的中古合作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为适应古巴改革的新形势和中国经济转型的需要,应着眼长远,扩大合作,抓住促进中古关系大发展的战略机遇。  相似文献   

13.
<正>2010年11月11日,在北京参加首届"中拉智库论坛"的古巴、厄瓜多尔、委内瑞拉、苏里南、圭亚那学者会后访问拉美所。苏里南华裔学者魏南光与拉美所"中拉关系史"课题组成员以及国际关系、社会文化研究室的学者会面并作"太平天国运动后华人的流散"专题讲座;古巴共产  相似文献   

14.
冷战后美国对古巴的敌视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范围的冷战结束后 ,美国与古巴之间的冷战状态仍然存在。反古宣传、外交孤立和经济制裁是冷战后美国对古巴敌视政策的主要内容。冷战期间美国的对古政策是由国际因素 (反苏 )主导的 ,冷战后美国对古巴的敌视政策则主要是由一系列国内因素促成的。美国国内反古势力制造舆论 ,国会大力推动 ,党派政治和选举政治搀杂其中 ,媒体炒作 ,美国社会观念上的自以为是等等 ,都对敌视古巴政策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国际社会和美国国内企业界的反对 ,近来美国对古政策在形式上出现了缓和迹象 ;但敌视仍是美国对古政策的主旋律。冷战后美国敌视古巴的政策与冷战期间有明显的不同。军事上的敌对程度已大大下降 ;敌对的手段也有变化 ;敌视政策的目的是以压促变 ,所谓的民主和人权问题是美国反对古巴的主要手段。冷战后美国对古巴的敌视政策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和情绪化特点。  相似文献   

15.
随着19世纪中期以来契约华工源源不断流入古巴,古巴华侨华人社会逐渐形成.1873年哈瓦那唐人街诞生了第一家中国戏院,此后中国戏院作为古巴华侨华人的一项经营,长期存在于古巴社会.木偶戏、粤剧、电影先后占据古巴中国戏院的主要舞台.中国戏院不仅是古巴华侨华人闲暇时间娱乐休闲及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也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古巴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舞台,同时它还充当了古巴华侨华人社会公益事业筹款活动的主体.此外,古巴中国戏院对古巴文化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戏院之所以在古巴能够长期存在,最重要的原因是古巴华侨华人对祖国家乡文化的巨大需求.  相似文献   

16.
蒙卡达兵营     
蒙卡达兵营由西班牙殖民主义者初建于 1 859年 ,位于圣地亚哥市东北部蒙卡达街和维多利亚诺·加尔松街 ,四面环山。兵营的东面是高耸入云、连绵起伏的著名的马埃斯特腊山 ,西面是一家市立医院 ,南面是司法大楼。司法大楼比兵营的主楼还要高 ,并与之相对峙。在巴蒂斯塔独裁统治时期这里是古巴的第二大军事要塞 ,驻有几千名官兵。兵营的主体建筑是一栋像碉堡似的楼房 ,中间楼高 4层 ,两边是一字排开的两层楼房。 1 874年古巴独立志士吉列尔莫·蒙卡达 ( 1 83 9~ 1 895)曾被关押在此。 1 879~ 1 895年蒙卡达曾参与领导古巴独立战争。古巴独立…  相似文献   

17.
2011年11月15日,古巴驻华大使白诗德( Alberto Jesús Blanco Silva)先生访问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并作了题为"古巴经济模式更新"的学术报告,拉美所所长郑秉文、副所长吴白乙和王立峰以及拉美所科研人员共约20余位学者参加了座谈.  相似文献   

18.
据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研究,在欧洲人到达之前,古巴岛上的印第安人约有二、三十万。他们被称为瓜纳哈达贝(Guanajatabeyes)人、西波内(Ciboneyes)人和达依诺(Taènos)人,是分别从南北美洲大陆迁徒来的。最早到古巴定居的是瓜纳哈达贝人,其活动范围在今比那尔德里奥省及其附近一些小岛上。从发掘的文物来看,他们穴居山洞,主要以渔猎为生,使用的家具和美国南部印第安人有某些相似之处,因此有人推测他们来自美国南部。  相似文献   

19.
古巴从未发生过非洲猪瘟。1971年5月,哈瓦那省一个饲有一万多头猪的肥育猪场第一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继之传到另外三个猪场,至6月底,发病点达33个。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和试验室诊断(包括血球吸附试验、免疫扩散反应试验、萤光抗体检查及动物交互免疫试验)肯定是非洲猪瘟。但病毒是如何侵入古巴的,尚未查清。  相似文献   

20.
书讯     
这是一本苏联学者论述古巴社会主义建设的专著。该书分析了古巴的物质技术基础,国民经济总体的形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经济规划和管理等问题。介绍了古巴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农工一体化和农业合作化。作者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克服经济发展比例失调的道路,合作化是古巴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作者对古巴新的社会一政治结构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体系问题进行了研究,指出古巴工人阶级已成为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