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特区在拉美国家风行起来,60和70年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拉美地区的经经特区已达127个,占世界特区总数的20.2%,占发展中世界特区数量的30.6%。经济特区已成为拉美各国发展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同时是拉美大陆广泛开展对外纤济技术交流与合作的有效方式。本文拟对拉美经济特区进行一些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美国家普遍实行的以工业化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但是,进入80年代后,拉美经济陷入困境,工业化进程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拉美国家为振兴经济而进行的调整,对90年代拉美经济乃至未来工业化进程必将产生重大影响。拉美经济面临的挑战 80年代拉美经济面临着债务危机、通货膨胀和外部经济环境剧变的严峻挑战。然而,拉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却对此缺乏足够的应变能力,从而导致经济形势急剧恶化,传统的进  相似文献   

3.
论拉美国家的发展模式转型与发展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拉美国家独立后主要经历了初级产品出口、进口替代工业化、20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和90年代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四个发展阶段。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拉美的经济发展成绩显著,但是债务危机的爆发推动了拉美国家从进口替代的内向型发展模式向外向型发展模式转换。虽然90年代的经济改革使拉美经济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但是面对全球化的冲击,拉美经济依然显得脆弱。拉美国家不断调整发展路径,对制度选择进行“校准”,但仍没有摆脱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拉美国家经贸关系的现状和前景李志祥80年代初技美的债务危机给拉美带来近10年的经济停滞。90年代,由于拉美各国普遍采取了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地区经济才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成为继亚太地区之后第2个经济充满活力的地区。拉美地区经济的复苏为中国的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5.
2006年是拉美的大选年,举行全国性选举的国家就达14个。大选结果较客观地体现出 拉美国家政治力量对比的现状和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今后一个时期拉美政治的发展 走向。近期拉美政治发展进程中最引入关注的现象是左翼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20世纪 90年代拉美国家普遍  相似文献   

6.
拉丁美洲经济前景预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1991~ 1999年 ,拉美经济年均增长 3 .2 % ,人均产值年均增长 1.5 % ,依然是在较低的水平上徘徊。拉美经济 90年代运行的突出特点是两起两落 ,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从拉美地区经济 90年代的运行情况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来看 ,对今后一段时间拉美经济前景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 :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政策取向 ;经济周期的变动 ;国际环境的变化 ;拉美国家间的不平衡发展 ;在预测整个拉美地区的经济前景时 ,对于拉美国家间的不平衡发展这个因素始终不能忽略。基于上述几方面的因素 ,估计在下个 10年中 ,会有更多的拉美国家达到 6%的年增长率 ,整个地区的平均增长率将高于 90年代 ,很可能是在 4%至 5 %之间。  相似文献   

7.
浅析跨国公司在拉美经济中的扩张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历了 1980年代的经济和金融危机之后 ,90年代拉美再次成为外国在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 90年代后半期 ,流入拉美的外国直接投资呈明显增长趋势 ,1999年达到 10 5 0亿美元。进入 2 1世纪以来 ,由于世界国际投资呈下降趋势 ,流入拉美的外国投资减少 ,但 2 0 0 1年仍接近 80 0亿美元。拉美国家在经历了 80年代的经济和债务危机之后 ,缘何再度成为外国在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热点地区之一 ?跨国公司的扩张对拉美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本文拟分析 90年代跨国公司在拉美经济中的扩张特点、目标战略选择及其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和…  相似文献   

8.
拉美经济改革失误的教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在 ,学术界普遍认为 ,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改变了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从过去的进口替代模式发展到外向型的发展模式。既然是一项涉及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模式调整的重大变革 ,就需要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分析和评价拉美改革的成效与教训。因此 ,笔者想对拉美改革、重点是巴西的教训作分析。第一 ,拉美国家的经济改革缺乏强有力的政治领导。过分强调维护政党、地方和部门利益 ,严重扭曲了改革的目标 ,成为拉美改革成果有限和不断失误的重要原因。经过将近 2 0年的经济衰退和严重的通货膨胀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拉美国家普遍认…  相似文献   

9.
拉美国家经过80年代经济的持续衰退,开始步入充满希望的90年代。然而,90年代拉美国家的前景究竟怎样?还会遇到什么问题?这些仍然是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关注和讨论的问题。拉丁美洲当前的经济形势近两年来,多数拉美国家已经摆脱80年代的经济危机,走上恢复和发展的轨道。少数国家经济虽然仍处于停滞状态,但比80年代也有所好转。(一)多数国家的经济出现增长势头。从1991年开始,拉美多数国家的经济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  相似文献   

10.
编者的话     
<正>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拉美国家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同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更加密切,成为国际舞台上一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新一届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发展中拉友好关系,中国逐步加大了参与拉美经济与安全合作的范围和力度。  相似文献   

11.
由于90年代国际经济竞争环境日趋严峻,海外市场多元化日益成为世界各国企业界乃至政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各国企业都在寻求尚未开拓的新市场。近年来,随着拉美各国经济的陆续复苏,各国企业界纷纷将注意力转移到潜力巨大的拉美市场。进入这一正在成长中的市场,较为现实和有效的方式是在拉美投资设厂。因此,了解拉美国家的投资环境对于企业在拉美投资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就拉美地区的投资环境而言,除了本身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拉美国家基本上实现了政治民主化;经济上逐步转向结构性调整,朝着经济多样化方向发展;在对外关系上,开展多元化外交,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90年代拉美政治民主化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但政局难以稳定;经济发展的前景不容乐观;外交上,将以拉美国家间的团结、合作为重点,同世界各国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逐步加大了与拉美国家经济合作的范围和力度。但是,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以及大国力量的交织博弈,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双边或多边合作还面临区域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错综复杂性。在全球化背景下,拉美是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舞台;中国只有正视并致力于妥善解决中拉经济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向世界展示一个追求和平发展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视角,在阐述文化传播同经济合作的相关性基础上,分析中国在拉美的文化传播以及中国与区域内国家合作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并提出文化传播如何有助于深化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经济合作,提升中国在拉美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4.
90年代的拉美经济:增长与动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90 年代拉美经济在长期衰退后恢复增长, 但增长速度并不高, 远远没有恢复到债务危机爆发前的水平; 经济增长势头先后两次被打断, 整个拉美地区经济在90 年代末再度陷入衰退。拉美国家的经济改革前后经历了4 个阶段:70 年代中期至1982 年为试验阶段; 1982 年拉美债务危机爆发至1985 年为广泛动员与起步阶段; 80 年代后半期被称为结构调整阶段; 整个90 年代为深化阶段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与美国贸易关系发展过程中,先后遭遇美方两波经济单边主义的威胁。其一,随着《1962年贸易扩展法》和《1974年贸易法》的相继出台,20世纪70年代后,尤其是80年代,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转变,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观色彩凸显。进入90年代,尤其在推动WTO成立前后,美国开始更多地倚重多边贸易体制,并对拉美的贸易政策做出调整,拉美国家发展模式普遍由"进口替代"转型为"出口导向",美拉双边贸易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但期间,美国仍采取多边和单边主义并用手法。其二,2017年以来,美国新政府的经济单边主义"复燃"。包括拉美部分国家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未能幸免,拉美地区再次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经济制裁、极限施压的"重灾区"。尤其需要指出的是,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制裁由20世纪60年代延续至今且力度不断升级。经历美国两次经济单边主义的威胁,拉美国家分别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力主基于规则的多边和双边贸易体制;通过"阻断性"立法应对域外经济制裁;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并从深度和广度上挖掘和拓展地区内外的经济一体化,从而减少对美国经济尤其是对其贸易的依赖。尽管美拉经济实力严重不对称,拉美国家应对经济单边主义威胁的手段受限,但其中仍不乏有益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亚洲与拉美的关系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亚洲和拉美的早期贸易始于16世纪中期。19~20世纪初,西方列强从中国、朝鲜半岛、印度、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掳掠和贩卖大批契约劳工到拉美各地。自19世纪中叶起,日本开始向中南美洲移民。二战后,亚洲与拉美国家的关系取得较全面的发展。20世纪50~80年代,日本和韩国与拉美的经济贸易关系迅速发展,成为拉美在亚洲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特别在90年代,中拉关系全面发展,中国逐渐取代日本和韩国成为拉美在亚洲的主要贸易伙伴。进入21世纪以来,印度异军突起,同拉美的关系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亚洲其他国家同拉美的关系也有长足的发展。亚洲与拉美关系的发展势头良好。  相似文献   

17.
1992年,拉丁美洲国家以喜忧参半的心情度过了不平常的一年。一年来,拉美国家形势的发展极不平衡,一方面,在政治经济上取得了成绩,为今后发展奠定了有利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还面临着许多严重问题,给拉美政治经济的前景蒙上了阴影。这突出表现为:一些国家的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好转,一些国家的经济仍处在停滞状态,政局动荡不稳;一些国家的经济虽有增长,而政局却受到多种问题的困扰。拉美国家在经济和政治发展方面表现出来的这种不平衡性,正是1992年拉美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一、经济:喜中有忧就整个地区而言,进入90年代后,拉美经济开始缓慢复苏,1992年继续保持了稳定恢复、缓慢增长的势头。多数拉美国家的经  相似文献   

18.
拉丁美洲的新结构主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拉丁美洲的结构主义作为当代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产生于50年代初期。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阿根廷著名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等人。在联合国拉美经委会推动下,这派发展理论在战后拉美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曾长期发挥主导作用。随着80年代初债务危机的爆发,拉美国家普遍陷入严重的经济困境,结构主义思想也因此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失去了往日的魅力,甚至受到不少批评。此外,从70年代中期起,新自由主义在部分南美国家,特别是在智利,逐步取得了市场。在80年代的经济调整过程中,拉美债务国又不得不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一系列政策主张,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强了新自由主义的阵地。正是在这一背景下,80年代拉美经济学界在经济思想领域展开了一场广泛的辩论。  相似文献   

19.
拉美自80年代中期陆续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以来,就把开拓国际市场作为促进拉美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因而美国的巨大市场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便有着重要的意义。90年代以来,拉美国家对美国的出口尽管呈现增长趋势,但也遇到了关税尤其是非关税壁垒。目前拉美国家正在与美国进行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的谈判。美洲贸易自由化将会为拉美国家出口产品扩大在美国市场上的占有份额提供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美洲开发银行论拉美经济改革美洲开发银行(以下简称IDB)在拉美国家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它不仅向拉美国家提供大量贷款,而且还对拉美国家的经济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80年代中期以来,拉美国家的经济改革越来越引人关注。1997年9月,IDB发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