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实案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年,我国研制的PGA型心理测试系统正式通过公安部审定。十多年来,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已达到排除无辜准确率100%,知情相关、作案相关认定准确率98%,测后讯问突破的案件占受理案件的80%。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刑事侦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各类疑难案件的调查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但是,目前我国此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仍然存在着忽视心理科学理论的指导和研究与应用的混乱局面等问题,加之存在着诸多影响测试准确性的因素。因此,需要采取科学而慎重的态度,在科学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其进行科学地认识、研究与应用。同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此项技术研究的组织、投入和应用的规范与管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犯罪心理测试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我国的案件侦查和司法调查,但其法律地位不明确。实践中缺乏统一、标准化的操作规范,对犯罪心理测试结论的审查、采用规则,阻碍了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良好运用。应以犯罪心理测试的技术要求为基点,以其他证据的法律要求规范为参考,构建犯罪心理测试运用的程序规范和测试结论运用规则。其程序规范为:对犯罪心理测试的有限使用;测试的适用主体限制;权利告知制度;测试的不受干扰原则。  相似文献   

4.
利用人体各种外在的或者固有的特征对人身进行识别是人类认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刑事侦查活动尤为如此.人类历史实践中,人身识别的方法很多.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结果,是现代心理学、医学、生物电子学及其他学科综合应用发展的结果,依据犯罪行为人特有的犯罪心理痕迹对作案人进行人身识别,从而认定作案人,是人身识别方法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拓展.  相似文献   

5.
心理测试技术是通过编题提问,形成心理刺激,触发被测人的生理反应,以提取其心理痕迹的技术。将之用于犯罪心理测试,可以评判嫌疑人与案件的相关性。在表述犯罪心理测试原理的基础上,简要介绍声析型、脑电型、多道仪三大类心理测试仪的使用情况,重点说明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侦查中的应用。犯罪心理测试要在案件侦查中发挥其作用,主要通过恰当的编题方法和具体的测试操作去实现。常用的犯罪心理测试编题法有:准绳问题测试、紧张峰测试、犯罪情节测试等。它们都体现了心理现场的原理。测试原理研究的进展,是测试科技含量提升的节点。犯罪心理测试成败的关键,在于测试仪的准确率、编题技术是否切合实际、具体的测试操作技能等,它们都要依赖于科技进步去实现。  相似文献   

6.
俗称"测谎"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逐渐被应用于各类案件调查、侦破环节。正确运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案件侦破的关键。近年来,放火案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和人民生活。运用心理测试对一起放火案进行分析、测试,发挥了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在刑事案件调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俗称测谎技术。有人称其为是对“精神的刑讯逼供”,对其全盘否定;另外一种言论又称其为“测谎仪横空出世,警方办案如虎添翼”,对其全盘肯定。它具有雄厚的理论基础,而且形成了自己的规范操作规程,当然也有其局限性,但可以通过立法加以限制,目前我国急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犯罪心理测试立法规定。  相似文献   

8.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编题是犯罪心理测试能够取得成功的可靠保障,要实现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编题,就必须在犯罪心理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全面深入地了解犯罪案情,同时也要遵循犯罪心理的规律,准确把握作案人大脑中存储的独特犯罪心理痕迹,犯罪心理痕迹是区别作案人、知情者和无辜者的唯一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9.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一项科学技术,其测试结论属于刑诉法规定的七种证据之一的鉴定结论。测试主体是指有权决定和组织进行测试活动的有关机构和被其指聘的测试鉴定员。为确保测试结论的准确性应从测试鉴定机构、测试鉴定人法律地位、测试鉴定人委托、测试鉴定人资格、测试鉴定人素质、测试鉴定人权利与义务等方面对测试主体进行规范。  相似文献   

10.
犯罪心理画像作为一项将心理学和侦查相结合的技术,不仅对特定类型的案件侦破具有应用价值,在一般案件的侦破工作中,如果合理运用,同样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浅谈我国犯罪心理测试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实践中,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犯罪心理测试工作的性质与作用未得到法律确认;测试仪器、人员缺乏统一管理;实施测试的条件及程序未加规范等影响了其健康发展.对此,应运用法律手段确立其地位;采取组织措施予以促进;制定实施细则加强管理;进行教育研究提高水平;联合协作形成证据系统,实现犯罪心理测试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律化.  相似文献   

12.
测试前访谈技术是心理测试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犯罪心理测试前访谈是为了让受测者从心理上对即将开始的测试做好准备。如果不进行访谈,或者访谈进行得不好,就很难达到测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心理测试技术的成败,人占七分,仪器占三分。主测人对发案环境的犯罪心理痕迹动态分析的能力,是测试员必需的技术组成部分。一些案件成为疑案,侦查分析偏误、心理痕迹分析不到位是重要原因。心理分析,并非为确定主要嫌疑人,而要把可能的嫌疑人全纳入被测范围和侦查视线,在分析基础上,用同一套题目测试全部被测人,通过可调控心理测试系统检测涉案人心理独有的、内隐的痕迹,从中甄别涉案人,排除无辜者。侦审单位应该通过一定数量的实案测试检验后,再对测试理论和仪器作出选择。  相似文献   

14.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先进司法应用技术。此项技术主要运用心理学中有关记忆的原理,通过检测犯罪嫌疑人有无涉案的犯罪心理痕迹,达到区分作案者与无辜者的目的。目前,此项技术主要运用于我国刑事司法领域,尤其在侦查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此项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其原理的科学性与结论的可靠性已得到实践的证实。在肯定犯罪心理测试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测试结论的证据属性。当前我国犯罪心理测试制度存在不科学、不完善等问题,应从立法与司法角度规范此制度,从而促进其得到正确运用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论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性和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心理测试技术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项先进的司法应用技术。目前,我国掌握这项技术的人不多,故而社会上对这项技术要么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要么把它神秘化。正确认识这项技术的科学原理和相对性,才能促进其得到正确运用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个完整的犯罪心理测试包含六个阶段,所有影响这六个阶段的因素都能引起心理测试过程中心理、生理反应的改变,进而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心理测试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主测人因素、被测人因素、测试刺激因素和测试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实际的刑事案件侦破过程中,侦查人员有时会遇到使用普通的侦查方法无法使案件取得进展或突破而陷入疑难僵局的情况。疑难案件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与案件本身的复杂程度、作案人的反侦查意识以及侦查人员的办案素质有关。运用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审查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认定犯罪嫌疑人与排除无辜,是近年来解决疑难案件的新途径。经过大量实测案件的检验,证明此方法是科学、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19.
以“谎言测试”和“欺骗检验”为目的的传统心理测试,主要以情绪反应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而以“心理信息探查测试”为目的的现代心理测试,则主要以认知心理相关的理论为基础。无论是情绪反应还是认知心理,其发生作用的基础都是注意心理。注意的心理机制是定向反应和优势兴奋中心以及反顶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犯罪心理测试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司法实践当中,但其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究与合理解决,是充分发挥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积极作用,实现司法公正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