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作为梁启超所倡导的“文界革命”、“文体改良”、“小说改良”乃至整个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与意识形态更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学改革观却一直为学术界所忽略,并未引起应有的关注与重视。而事实上,文字改革作为其它社会变革的前提性条件,在梁启超及其所置身的中国近...  相似文献   

2.
王贵仁 《求索》2008,(8):213-216
20世纪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但唯物史观作为历史学理论,其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学根源一直被人忽视。20世纪初,梁启超等人倡导“史学革命”,在猛烈批判中国传统旧史学的同时,强烈主张创立以进化论为指导思想、以“民史”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史学——新史学。唯物史观的基本理念与近代新史学理念具有内在的联系,是对近代新史学理念更深入的体现。本文从“史学革命”所倡导的新史学理念开始分析,逐步深入地探讨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学背景,揭示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学逻辑根源。  相似文献   

3.
王淑琴 《求索》2008,(7):55-57
梁启超是近代中国主张维新救国的重要启蒙思想家,从文本考察的角度看,《时务报》刊发的梁启超的维新主张反映了近代中国面对民族危机而做出的强烈反映和路径选择。梁启超的维新思想深为中西方文化的影响。但又不受拘泥。他以“公理”观论述维新的合理性,这是认识和思维上的一种提升;同时梁启超认为维新的核心在变革政治制度,这与之前的洋务思想从物质器皿层面改革的思路已经大为进步;更重要的,梁启超主张“开民智”、“育人才”。注重“民”的作用和价值,显示出他的政治文明远见。这奠定了梁启超不朽的思想文化地位与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4.
於世海  何叙 《求索》2011,(11):171-173
梁启超作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开拓者,对中国法学做出了杰出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法学思想是中国法制迈向现代化的明镜,给人以深刻启迪。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一,梁启超是中国最早较为系统接受和介绍欧美近代法学思想的人,其法学思想和实践也是伴随维新运动而展开的。梁启超教育法学开启了近代中国之“新民”教育,为国民思想之开化和近代中国女子教育之立法点亮了启蒙之灯,其体育法学思想更是为近代中国国民性之重建做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梁启超从不同角度阐述并提出了诸多教育法学思想,成为当代中国教育法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5.
清末梁启超通过办报著书等趋新宣传活动,重新形塑了近代中国的阅读文化,为一众读者提供了可供选择吸收使用的大量新式思想资源。他虽然一度倾向革命,但最终仍归于坚持保皇和立宪一途,不过其文字宣传所起的作用却被视为"亡国之媒",助推了近代中国革命浪潮与舍旧谋新崇拜的勃兴。为此,康有为、严复、梁启超等人都对清末民初这段历史及其间梁启超所起的作用进行了检讨和反思,并从不同角度反省了当时新学译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造成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中国人一直在追逐“中国梦”.特别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所怀的“中国梦”更加多样。也更富有强国愿望,容闳怀的是“留洋梦”.康有为怀的是“大同梦”,孙中山怀的是“共和梦”,梁启超怀的是“启蒙梦”,施蛰存怀的是“尊严梦”……但所有这些美好梦想,都没有获得完全实现,只有当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相似文献   

7.
试析丘逢甲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诗歌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台湾省籍杰出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作,早在清末民初已名震遐迩。黄遵宪称丘诗“真天下健者”;梁启超誉之为“诗界革命之巨子”。众所周知,清末“诗界革命”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思想在文学观念上的反映,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文学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诗界革命”的创作纲领,就是要“以旧风格含新意境”,要求在内容上反映新的生活和新  相似文献   

8.
回首中国近代激荡的百年史,自上世纪初叶梁启超高擎史学革命的大旗之后,王国维提出将传世文献与地下发掘材料相结合的“二重证据法”,作为研究历史的新方法,与由瑞典地质、考古学家安特生发现“北京人”和仰韶文化,中国考古之父李济发掘殷墟等所汇成的史学研究波澜,开辟了中国近现代史学革命的一片新天地。当历史车轮滚滚驰向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大潮汹涌澎湃,学术理论界乃至文学创作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热流。其中,口述历史的异军突起,又一次引领了史学研究方法在新时期的划时代变革,纪实文学作家叶永烈教授便是推动当代…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看天津,走进河北识津门。”这是一句浓缩了河北区历史地位的标识语。河北区拥有梁启超纪念馆、意大利风情区、“天津之眼”摩天轮、海河历史风貌展览馆、觉悟社纪念馆5个国家级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0.
关于社会现代化的几个问题最近在西安召开的首届中美社会学研讨会上,中美学者研讨了与社会现代化相关的五个问题: 一是科技革命与社会现代化。有的学者认为,近代科技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主要原因。近代科技革命,冲击了中国封建社会重“义理”而轻“方技”的价值观念和思想传统,引起了封建教育制度的革命,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化和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