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政治人格的形成是政治社会化的结果。政治人格的冲突源于转型社会中政治文化的多重性及其冲突,理想政治人格的建构是解决冲突的前提之一。而理想政治人格的建构在于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功能整合,这一点在中国加入WTO的时代背景下尤显必要。  相似文献   

2.
族际政治整合是多民族国家的一套维持机制。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需通过族际政治整合来协调族际关系以维持国家的统一与稳定。族际政治整合的展开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价值取向。当代中国族际政治整合应坚持异中求同、刚柔并济、稳中求进、多维互动的原则,坚持以国家政治共同体的统一与稳定、族际关系的和谐、边疆的稳定与民族的团结、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与发展为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既为全球性价值观的整合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全球性价值观的冲突埋下了隐患,而无论是整合还是冲突,都有其经济、政治、文化、观念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我们需要从有利于在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中作出合理的价值选择,更好地参与国际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出发,整合全球性价值观,作出合理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4.
政治亚文化表现了政治文化的具体性和特殊性,随着社会的转型,当代中国政治亚文化日益多元化,并在分布上呈现多极性,在发展上呈现不同程度的开放性,这种状态对我国的政治认同、政治稳定、政治参与和民主政治产生重要影响。必须加强政治亚文化的整合以及实现政治文化的现代化,以维护政治稳定,推动民主政治进程。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政治共识内涵与结构的梳理,简要分析了当代中国政治共识的历史演进、基本内容及现实挑战,论述统一战线凝聚政治共识的内在机理,总结出建构包容性政治与实现差异性团结是统一战线凝聚政治共识的有益探索。依循“结构—过程—功能”的分析框架,着力探讨统一战线凝聚政治共识的系统结构、运行过程与治理功能,得出统一战线凝聚政治共识结构的调适和功能的优化在于机制的畅通。由此,提出新时代广泛凝聚多元社会的政治共识,需要实现协同型组织领导机制、复合型政治整合机制、发展型理论创新机制、制度化利益协调机制和协商型政治沟通机制的多维互嵌。  相似文献   

6.
深入剖析一国政治文化的内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对于了解该国政治体系的运作具有重要意义。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在精英和大众层面都存在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统政治文化、民主政治文化三种类型的交织与分化,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整合与创新应以培育和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以权利、民主、法治为核心理念的社会主义公民文化为指向,政治社会化对于政治文化整合与更新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市场力量的不断崛起使得转型期的社会文化生态越来越呈现出一种传统与现代相交织的价值多元景观,这种文化生态为转型期中国政治稳定的价值解读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场域”。在此“场域”中,经济自由与政治秩序的整合构成了转型期社会政治稳定内在统一的价值逻辑,这种价值整合体现在两个层面:其一,经由经济自由推动而产生的新的权利诉求,能够成为塑造新的政治系统与制度体系的价值基础;其二,政治系统与制度体系能够包容和吸纳这些新的权利诉求,并能以持续更新的政治秩序为经济自由的生长和新权利诉求的产生提供条件。这种价值整合在政治操作层面的现实策略是形成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互动结构。  相似文献   

8.
政治冲突替代理论是冲突政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研究还几乎是空白。对于它所采用的冲突研究方法还缺乏必要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阐述谢茨施奈德的观点,从而揭开这一理论的政治机理所在。这一理论的重要价值在于运用新的研究方法使人们从一个崭新的视角看待政治问题,分析政治问题,从而得出新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赵端 《工会论坛》2005,11(2):116-117
亨廷顿的政治参与理论主要内容包括政治参与的模式、政治参与和现代化各项目标的关系、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等。亨廷顿指出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往往面临与其他发展目标相冲突的困境 ,其政治参与程度及成效有赖于政治精英的抉择。亨廷顿政治参与理论的保守性和现实性既是其价值所在 ,又是其缺陷之源。  相似文献   

10.
义乌外来工为什么愿意使用法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进入法律解决的困难,劳资冲突往往是社会群体事件的重要起因。但是,义乌工会运用独特的半行政、半团体身份,将各类资源调动并联系起来。这一社会整合角色,建立了结构性通道,通过新的制度供给,改变了法律渠道在便利、成本、效用和信用方面的状态,使之优于其他方法,成为外来工解决问题的首选。工会的这一角色虽不同于政治整合,但都具有类似的效果,它降低了个人事件转化为群体事件、法律冲突转化为政治冲突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