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长期以来 ,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定位、美对外政策中的意识形态倾向、台湾问题和经贸往来已成为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结构性因素。中美两国间经贸关系日益密切和两国在许多领域拥有共同利益掩盖不住两国关系中依然存在的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2.
布鲁金斯学会与克林顿政府对华接触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皓 《国际观察》2006,74(3):41-48
本文将讨论思想库在美国对华政策中的作用,重点考察和解读布鲁金斯学会近十年来在美国对华政策几个重大问题上的"思想"输入和影响,为中国的美国研究者认识美国思想库如何影响美国政府对外决策提供一个比较具体的认识平台.  相似文献   

3.
美国对华政策中的认同政治:一个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同政治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本文选择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华政策作为案例,分析和考察认同政治在这一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揭示这一政策失败背后美国方面所存在着的认知问题.  相似文献   

4.
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从美国对华政策角度分析 ,我们不能忽视美国对外决策机制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冷战期间 ,对苏遏制战略在美国国内有高度共识 ,因而其对外政策的制定相对简单 ,即所受内部因素干扰的程度较小。首先 ,就行政与立法部门比较而言 ,美国对外政策的决策权主要集中在行政部门。其次 ,就行政部门内部而言 ,则体现为“白宫中心”模式 ,国家安全委员会往往成为总统管理对外事务所依赖的主要机构。第三 ,社会因素在美国对外政策制定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包括有各种背景的智库、学者、大众传媒、利益集团、公众舆论 ,等等 ,都会…  相似文献   

5.
奥巴马的外交政策与中美关系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奥巴马成功当选美国总统,美国政治步入“奥巴马时代”。本质上属于自由主义的奥巴马具有“现实的理想主义”外交理念,在确保美国全球霸权地位的前提下,他会在安全、经济、民主以及全球性问题等对外政策领域有所调整。奥巴马对华政策的延续性将大于变革性,有理由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美欧日的对外战略与对华政策走向石人世纪之交,美国、西欧、日本纷纷调整外交政策,积极谋划跨世纪的对外战略。其战略动向,尤其是对华政策走向引人注目。一、美欧日对外战略协调的新趋势美欧日并无统一的对外战略,但共同的战略利益决定它们将继续保持相互协调...  相似文献   

7.
《和平与发展》2021,(1):18-36
日本对华政策一贯受到日美同盟、美国对华政策及中美日关系互动的影响与制约。特朗普时期,日本政府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采取有限合作姿态,通过首脑互访等推动中日关系改善,其对华政策的战略自主性增强、两面性凸显。拜登上台后则更为重视与盟国的关系,关注全球性问题并倾向于参加多边国际合作,强调美国民主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反对激烈的关税战与对华全面"脱钩"。日本的对外政策取向在更大程度上与拜登的政策主张相互重合,日美双方的信任与协调将有所增强,日本对华政策亦将与美联动。为此,日本将更加注重以日美同盟为基轴的对华制度制衡,或将加大对"中国威胁论"及涉港、涉疆等问题的炒作力度,为确保"产业链安全"而对华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8.
随着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成功连任,展望其第二任期外交政策、尤其是对华政策,可以做出如下判断:奥巴马总统的对外政策将有连续性,这由他的价值理念以及实用风格所决定.一方面,奥巴马将继续寻求与外部世界的合作,以维护美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主导地位.无论是因应美国和欧元区的金融危机,还是推动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后的地区稳定,或是促进伊朗、朝鲜核问题的合作解决,美国都无力以一国之力实现包办.  相似文献   

9.
美国没有独立的对台政策,其对台决策附属于对华政策,是美国对华政策的一部分。美国政府通过权衡对台与对中国大陆两方面关系进行取舍和决策。布什政府上台初期,以右翼保守派为主的国防部曾一度主导对华政策,试图架空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决策影响力,在台湾问题上显示出亲台反华的倾向。随着美国逐渐认识到台湾问题对中国的重要性,以及“9·11事件”后中美战略合作空间的增大,布什越来越倾向于积极的对华政策,主张采取审慎态度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开始主导对台政策。 (一)布什政府对台决策的主要部门。与美国对华政策类似,美国没有一个统一的、有章可寻的对台决策机制。在布什政府各决策部门中,国防部和国会都主张积极发展对台关系,是台湾的“新朋”加“旧友”;国务院和国家安全委员会则重视中国的作用,不愿因与台湾靠得太近而开罪中国,主张克制谨慎  相似文献   

10.
美国重返亚太政策出台并不断深化,对澳大利亚的对外政策产生重要的影响.澳大利亚选择强化美澳同盟,深化美澳同盟的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对美国“重返”亚太做出积极回应.与此同时,中国崛起、美国实力的下降以及澳大利亚自主性的增强等因素对澳大利亚的美澳同盟政策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引发了人们对美澳同盟前景的关注.从澳大利亚的政策选择看,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强化美澳同盟的态势不会减弱,这将对其对华政策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奥巴马以倡导“新政”当选美国总统。美国长期奉行的经济自由主义政策将会终结;单边主义外交政策将会被多边主义取代。奥巴马政府的经济政策可能会在经贸、汇率、环境、知识产权以及人权等问题上给中国造成压力;多边主义外交将增加中美磋商与合作的机会。奥巴马“新政”下的中美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将会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新态势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宋魁 《东北亚论坛》2006,15(5):7-12
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合作的迅猛发展,对东北亚地区各国形成了很大的压力和挑战,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及经济区域化的过程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在东北亚地区的具体体现。东北亚经济正处于历史发展的重要关头。在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有很多障碍需要排除,中国应采取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牵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协调区域经济政策为目标,以设立相应机制为保障,以次区域开发为先导带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中缅边界问题是新中国成立后解决的第一个边界问题。该问题的解决主要在于中国采取了立足现实的政策,因为中国力图通过边界问题的解决消除其他国家对中国的疑虑、谋求和平的周边环境、反制美国的对华遏制。中缅边界问题的解决将中缅关系推向了高潮,为解决缅甸国民党军问题提供了契机,并给印度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While President Trump's governing concept and policy preferences would inevitably affect the US agenda and pattern of interaction with China, fundamentally it is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changes within the two countries that have driven the transformation of bilateral relations. The new phase of the United States' China policy has thu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bilateral interactions.  相似文献   

15.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re a key piece of the expanded trade agend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s pushed hard to strengthen protections beyond WTO standards in its trade agreements. While agreement provisions govern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are commonly thought to be an important driver of corporate preferences over US trade policy, systematic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is proposition, especially in comparison to other determinants of trade policy, is generally lacking. To fill this void, this paper examines variation in reliance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cross US industries to explain attitudes and lobbying on US trade agreements. The effects of IP provisions on support for US trade agreements are politically substantial, though trade remains the primary determinant of preferences over trade agreements.  相似文献   

16.
朝核问题与东北亚安全合作框架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朝核问题已呈现长期化趋势 ,为在建立东北亚安全合作新框架方面抢得先机 ,美、日、韩等国相应做出政策调整。美国加大了“谈”、“压”的力度 ,但尚未将朝鲜作为战略打击的主要对象。日本对朝政策向右摇摆 ,并寻求在建立东北亚多边安全框架方面发挥独自影响。韩国努力增加美韩联盟的平等色彩 ,谋求在解决朝核问题中发挥主导性作用。抓住朝核问题 ,推动建立东北亚“多极”主导多边安全合作机制 ,中国可以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7.
传统东亚格局具有明显的一元化特点,无论是经济贸易还是政治安全都高度依赖美国。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东亚经济体对美国的经济贸易依赖逐步被中国所取代,从而形成当前东亚地区格局中的二元困境,即政治安全依赖美国,而经济贸易依赖中国。同时20世纪90年代末金融危机后逐步形成的东亚传统的合作模式也遭遇多层面挑战。中国新一届政府提出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基础扎实、背景厚重、举措有力、开放度高、统领力强,在区域合作架构上实现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也为走出东亚格局中的二元困境开启了可行路径。中国是构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起者,东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地区,通过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东盟关系将发展到全新阶段,提升至更高水平。  相似文献   

18.
拜登执政后美国对华战略如何调整备受瞩目,美国一些智库则积极"兜售"相关政策主张,其中大西洋理事会发布的《更长电报:走向新的美国对华战略》匿名报告受到广泛关注。该报告反映出美国智库对华战略构想中区别于传统冷战思维的新内涵,在战略认知上更新涉华判断,臆想当前中国战略"脆弱点",批判特朗普政府对华"政治惯性",主张从外部瓦解中国;在战略目标上力推拓展核心利益、重塑国际秩序,强调"共同威胁"以重振霸权体系,旨在护持冷战后美国霸权地位;在战略布局层面,提出振兴国家权势和加强对华威慑、明确与华竞争合作界限并煽动意识形态斗争,以全面遏制中国。该报告肆意抹黑中国,错误界定中国国家利益,对中国充满恶意偏见和误判,其战略布局根本无法撼动中国大战略根基。值得警惕的是,该报告的部分战略与政策构想在拜登政府近期政策实践中已有体现,暴露出美国政治精英与知识群体在涉华政策方面具有很大程度上的共同认知。在中美战略竞争常态化下,必须厘清两国关系的"常量"与"变量",做好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准备,尤其维护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traces the role that US played in the developmentof Korean democracy and maintaining peace and security in theKorean peninsula. First, it looks back into the US role in theKorean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from 1950s through 1980s. Itexamines why the US introduced American style democracy in thedivided country and what was the role of the US in the criticaljunctures of regime changes and transformations. The UnitedStates had two contradictory objectives in South Korea: to buildup South Korea as ‘a showcase for democracy’ andas an anti-communist buffer state. The two objectives set ‘theAmerican boundary’ to South Korean democracy. The firstobjective acted upon as an enabling condition for incipientdemocracy, while the second acted upon as a confining conditionto development of democracy in South Korea. Second, it investigatesthe role that the US played in the outbreak of financial crisisin 1987 and in the ensuing comprehensive neoliberal restructuringof the economy by the Kim Dae Jung government after the crisis.Third, it analyzes three events that put US–Korean relationsunder stress since the inauguration of Bush administration:Anti-Americanism, perception gap on North Korea, and the newmilitary transformation initiative of US. Finally, it drawspolicy rationales for stronger Korea–US alliance in thefuture from the Korean perspective: Korea–US allianceas leverages against China and Japan, means of pursuing an effectiveengagement policy toward North Korea, a cornerstone to liftSouth Korea to a hub state in Northeast Asia, and geopoliticalbalancer and stabilizer in Northeast Asia after the unificationof Korea.  相似文献   

20.
冷战结束以来,南海地区成为印度"东向"政策的首选。通过改善和深化印度-东盟国家的政治、经济与安全关系及协力美国、日本的南海政策,印度在南海问题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显著的角色。同时,由于中印边界问题未决,印度利用南海问题"制衡"中国与积累战略优势的企图也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