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具有强烈的"敌人"情结,不仅在不断地寻找敌人、发现敌人,而且在不断地塑造敌人。强烈的"敌人"情结可能导致其对外战略出现重大失误,对国际关系造成消极影响。当前,美国单方面挑起的对华贸易摩擦就是美国"敌人"情结的主要表现,对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  相似文献   

2.
过去美国是通过消灭敌人或者威慑敌人来达到自己的安全,现在由于不知道敌人在哪里,因此美国企图通过使自己变得无懈可击来达到安全。  相似文献   

3.
声音     
仁者无敌,不是说仁者可以打败一切。在仁者的眼里,本就没有敌人。敌人不过是自己心念中的影像。朋友不能教给我们的东西,敌人却可以教给我们。  相似文献   

4.
重看电视剧《康熙王朝》,听康熙在痛斥贪污现象时说:"自朕继位以来,以为鳌拜是最大的敌人,战胜了鳌拜以为吴三桂是最大的敌人,战胜了吴三桂以为葛尔丹是最大的敌人。这一路斗下来才发现,最大敌人就在这乾清宫!就是我们自己!"由此联想,其实每个人的身上都依附着两个自己:好的自己和坏的自己,这两个自己是一对天生不和的兄弟,每天都在战斗,都在试图打败对方。  相似文献   

5.
《传承》2006,(Z1)
抗日战争中,根据中共中央制定的敌后战场游击战的基本战略战术,抗日根据地军民发挥无比智慧,在广袤大地上,充分利用丰富的山川、平原、河流等各种地理条件,创造性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游击战,陷敌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地雷战:炸得敌人血肉横飞,心惊胆战主要以地雷为主要武器进行的作战,用地雷毁伤敌人有生力量及其技术装备,封锁和限制敌人的行动,削弱敌人的战斗力。地雷战通常与伏击战、麻雀战、地道战、围困战等战法相结合,要求熟练地使用地雷装置,掌握敌人行踪,巧妙地利用地形地物。无论山区和平原,都普遍运用…  相似文献   

6.
以逸待劳语出《孙子兵法·军争篇》:“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意思是说,在战争中以自己的靠近战场等待敌人的远道而来;用自己部队的饱食,等待敌人的饥饿。这是掌握军队战斗力,以应付并制胜敌人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刑法修正案(九)》增加了"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针对这一罪名的出现,有关恐怖活动犯罪预备行为实行化的讨论相继出现,敌人刑法成为学者们讨论的理论。在敌人刑法的讨论中,可以看到,作为预备行为实行化的理论支撑之一,敌人刑法概念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表现于如何在"人身自由"和"社会秩序"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及避免敌人刑法的扩大化处理。恐怖活动犯罪预备行为实行化的问题可以归结于法益保护的目的之中,随着法益侵害的提前,对于法益的保护也应当做提前化处理。  相似文献   

8.
翻过雪山北上抗日红二、六军团强渡了澧水、沅江,撕开了敌人的封锁线。但敌人灭我之心不死,仍调集兵力15个师、6个旅近20余万国民党军队,继续前堵后追红军部队。“为了彻底摆脱敌人,变被动挨打为主动歼敌、机动北上抗日,红二、六军团的万余名官兵,在肖克、任弼时、王震将军的直接指挥下,面对十倍于我的敌人围攻堵截,能打就打;能攻就攻;能歼就歼;打不  相似文献   

9.
向生命敬礼     
余显斌 《传承》2008,(9):54-54
终于,他们攻下了敌人驻守的这座城市。部队雄赳赳、气昂昂地举行了一场进城仪式,仪式的场面十分壮观、宏大。然而,他没有参加,因为,他有特殊任务。他是一名神枪手,一支枪,百发百中,是军中出名的枪王。他的枪弹,从没虚发。将军命令,你的任务就是埋伏在暗处,监视着阅兵广场,严防敌人破坏。记住,据内线报告,敌人的那名神枪手就潜伏在城里。  相似文献   

10.
刘铭恒 《现代领导》2006,(12):43-43
喜欢“对手”“反调”多指言论,“对手”就不简单了,有言有行.带有整体性的反冲力。对手与敌人只有一线之隔。由于跟对手不大好相处,难对付,人们往往会感情用事,错把对手当敌人.而有理智的领导者是能分得清的:敌人会置你于死地,对手则逼你进胜地。  相似文献   

11.
施米特对毛泽东游击战的阐释是以政治哲学与法哲学的相关分析范式为工具,将区分敌友作为理解毛泽东游击战理论的基点。战争作为政治的呈现形式,本身就是敌对性关系的彰显。毛泽东继承了列宁关于游击战是政治延续的基本观点,同时又赋予了游击战以重要的战略意义。施米特认为毛泽东游击战实现了实际敌人与绝对敌人的结合,这构成了毛泽东游击战的显著理论特色。毛泽东区别于列宁之处在于他长期根植于乡土大地的品格,使其更能在复杂情势下具体而有效地处理绝对敌人与实际敌人的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12.
当前,人们思想日趋多元、多样、多变,我们要在多元中求主导、在多样中成主体、在多变中争主流。我们党历来重视宣传思想工作,毛主席多次讲过:我们党有两支队伍,一文一武。武就是枪杆子,任务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在军事上战胜敌人;文就是笔杆子,任务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在政治上战胜敌人。虽然时代发生了变化,但宣传思想工作宣传群众,  相似文献   

13.
1941年1月4日,蒋介石发动“皖南事变”,遵命北移的皖南新四军9000名官兵,在7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重围之下,除2000余人突围外,大部战死或被俘。特别是那些不幸落入敌人魔掌的女战士,在敌人的牢狱里,凭着革命者大无畏的胆识和精神,一方面蔑视敌人的刑讯,适时地给以舌剑唇枪的还击;另一方面还要千方百计地抚慰自己受难的战友,相互鼓舞,团结对敌。当她们身临敌人的刑场时,在生命最后一刻所进发出来的火花是那样的绚烂和璀璨。  相似文献   

14.
南京解放前夕,在白色恐怖笼罩下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中心,曾活跃着一支秘密力量,他们战斗在敌人心脏里,获取情报,瓦解敌人,策动起义,策应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这就是由中共南京市委书记陈修良领导的地下情报组织。  相似文献   

15.
<正>李奇茂最终取得了成功。他曾言,自己画一生没有敌人,敌人就是我自己,什么时候把我自己推翻了,我才是真正的成功。5月24日,水墨画名家李奇茂于清晨辞世,享寿94岁。"敌人"不在了,"感觉才19岁"的李奇茂"年轻故去"。世人再也不能目睹李奇茂最好的作品了,因为他说"我的画,明天那张最好"。  相似文献   

16.
正吾辈生活的今天没有那么多敌人,但却有人满眼是敌人。所以,建立和谐社会,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伟人毛泽东曾经说过:"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之所以"首要",是因为不分清敌我,就不知道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革命就无法进行;或者混淆了敌我,甚至视友为敌、认敌为友,使革命归于失败。今天,作  相似文献   

17.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在领导中国革命的斗争中,也十分重视发动农民武装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然其主张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科学理论有着明显的区别。而毛泽东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思想,同样包含着丰富的城市斗争内容。在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毛泽东也重视城市斗争,并不回避对敌人统治薄弱的城市的夺占。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正确解读应当是,在敌人统治薄弱的城乡建立革命根据地,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最后夺取敌人统治力量强大的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8.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为了巩固后方,增兵七十万来到东北。时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的杨靖宇根据敌情变化将部队化整为零,在各山林地带跟敌人进行游击战和麻雀战,过着伐木为营,围火而眠,打猎为食,草根树皮充饥的生活。然而就在这最艰苦的情况下,杨靖宇警卫部队的一个参谋叛变了。他把杨靖宇的行动和计划出卖给敌人,并带领敌人捣毁了由杨靖宇亲自创办的粮仓和营地。敌人利用叛徒死死盯住杨靖宇的部队不放,层层包围,日夜不停地搜索。由于连续行军作战,杨靖宇的部队伤亡很大,粮食已完全断绝。但革命战士在艰苦困难的环境中愈…  相似文献   

19.
在法西斯恐怖统治时期,尽管敌人使党受到沉重打击,但后来党的组织还是得到巩固,而且为秘密活动从组织上、技术上作了充分准备,党的斗争是有力的。有重大意义的是出现了许多要求入党的人。显然,这是因为那时只有南斯拉夫共产党是人民中唯一有力量的组织,它能领导人民进行抵抗斗争。党的领导在这种条件下制定了这样的政策,以铁托的观点看,可概括如下: 第一,党必须为实现最广泛的坚决抵制敌人的统一战线而努力,为实现南斯拉夫人民的统一而斗争。尽管敌人制造了分裂,他们自己也要为独立而斗争。党必须动员群众,在一系列日常行动中抵制敌人及其傀儡,经常提高人民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20.
《政协天地》2007,(4):61-64
赤壁之战期间,孙权和刘备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结成了联盟。这是他们克敌制胜的重要原因。然而,这种联盟是脆弱的。一旦敌人的威胁暂时缓解,各自的利益发生冲突,联盟就面临破裂的可能。实际上,即便在孙、刘两家表面友好的“蜜月期”,种种政治阴谋也层出不穷。那么,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