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历过了石油、煤炭、电力等能源短缺之后,中国经济过剩的苗头已经浮现。过剩与短缺.为何中国经济总是如同摇摆的千秋?平衡之路何在?  相似文献   

2.
从改革财政金融调控机制入手消除结构性资金短缺症张汉民当前,资金短缺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企业、财政、银行关注的焦点。那么,资金短缺原因何在?解决这一矛盾的出路何在?笔者认为,资金短缺表层原因是经济秩序紊乱性短缺,其深层原因是经济结构性短缺。解决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3.
《时事报告》2005,(2):18-25
目前,我国的煤炭,钢铁,铜已成为世界第一消费大国,石油和电力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消费大国。随着消费的加大,资源短缺渐渐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目前,全国有118座资源型城市因资源枯竭而面临转型。一方面是资源的日益短缺,另一方面则是利用率过低造成消费。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的万元GDP能耗是日本的9.7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在GDP增长了10多倍的同时,矿产资源消耗增长了40倍还多,按这种投入产出和资源利用比,我国的经济高增长还能走多远呢!该怎样认识资源安全问题?如何提高国人的资源忧患意识?节约主要要靠什么?本刊请部分忖家学者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2007—2009年,中国劳动力市场经历了“短缺——过剩——再短缺”的循环。2007年到2008年9月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劳动力全面短缺,劳动力成本急速攀升。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出口急速下滑,劳动力需求大幅下降,失业问题引人关注。2009年春节以后,中国出口大幅下降约20%,出口滑坡引起出口企业大量停产、减产甚至倒闭,减少了1000万以上的就业岗位。  相似文献   

5.
1997年12月9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当前国民经济运行的新特点及政策》中提出:短缺经济在中国大多数领域基本结束。自此以来,社会舆论及媒介都为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热烈地欢呼、传诵。但是,往往在这种热闹中搅混了事情的真相,好像中国已进入“剩余经济时代”。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拟对中国经济“告别短缺”作几点反思性的澄清,旨在去蔽存真,客观真实的评价中国经济的“告别短缺”现象。(一)从量上分析,中国经济“告别短缺”不等于是“全面告别短缺”。短缺经济在我国基本结束,市场已走出了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格局,正迈…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能源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恶化、发展战略的艰难选择等一系列的问题,迫使人类不得不冷静地思考:是继续无节制地消耗能源资源、破坏生态环境?还是重新选择一条理性的道路,实现健康发展?对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作为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这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观,是对人类几千年发展经验教训的反思,是对工业文明发展道路的总结;生态文明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7.
跨国公司网罗高科技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竞争,知识经济的发展使人才短缺问题在世界各国越来越突出。在日本,预计今后10年科技人才将短缺160万至445万人。在欧洲,到2002年仅网络人才就将短缺60万人,其中德国、英国和法国将分别短缺18.8万人、8.2万和6.7万人。美国硅谷近年来也出现人才短缺现象。为此,西方跨国企业都想尽办法吸引和留住人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大型跨国公司纷纷把投资发展的目标投向中国市场。它们在全球的经营实践中早就认识到,要打入并占领一个国家的市场,企业人员的本地化是必由之路。所以这些跨国公司打进中国市场后,皆加…  相似文献   

8.
技工短缺──中国现代化的桎梏冰凌中国能否取得经济高速发展,最终取决于科技的发展和劳动者的素质。就企业来说,未来的竞争不仅靠雄厚的资金、精良的设备,还要靠人,靠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技术精湛的。人技师。然而,我国企业界却出现技术工人严重短缺局面。技术工人严...  相似文献   

9.
朱铝基总理4月访美,促进中美关系的新发展。这使我联想到去年六七月间,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时,曾邀请7名中国民间环保人士在桂林举行了一个圆桌会议,讨论中国的环境问题。我所在的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会长梁从诫教授参加了这次会议。事先,我们一起商量到底说些什么。梁先生说,外国人最常提的一个问题是:中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是什么?我们不约而同地认为:是水。必须自己拯救自己中国的资源、生态和环境问题中,对民族的生存威胁最大的确实是水的问题:水资源短缺、水污染、水土流失。近年来的黄河断流,太湖、淮河、滇池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买方市场已经全面形成并不断发展。面对买方市场,曾经辉煌而现在又遇到重重困难的乡镇企业,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摆脱困境,重铸辉煌呢?本文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中国的买方市场正在全面形成和发展在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里,中国经济落后最突出的市场表现是商品短缺。从粮、棉、油、肉、蛋、菜到烟、酒、糖甚至火柴等生活必需品,都是按户实行票证供应。企业产品不愁销,“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在卖方市场条件下,各地经济发展的路数也简单而单一,只要多上项目、多铺摊子、多生产出产品,就取得了速度和效益。20年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1.
现在全国上下正在掀起一场有关教育思想、教育政策的大讨论。我以为其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是教育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的问题。 中国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之一,是不断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试问中国最短缺或最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中国的教育当局将实施何种政策来满足这种需求?是高教为主,还是普教为主,还是二者并重?这是中国教育所要优先回答的重大问题。 中国现实的生产力还相当落后,亟需采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  相似文献   

12.
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宏观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福垣近日在“2005中国经济走向与发展对策”报告会上表示,明年中国经济不会冷,他认为中国经济存在三大短缺和一大根本性矛盾,这些问题其实就是中国经济必须加快发展的理由,“想慢也不行”。刘福垣认为,这三大短缺是:社会保障短缺、教育短缺、工薪住宅短缺。现在,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经济不存在短缺,因为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但若把公共商品也考虑在内,中国依然是“短缺经济”。刘福垣特别指出,中国许多经济问题的根源是城市工商业和农业生产方式的矛盾以及由此造成的城乡二元结构,这是中国经济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业经过30多年的飞速发展,包括自然灾害在内,耕地污染加剧、水资源短缺、农村劳动力不足、农业人才流失和青黄不接等问题,都直接危及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当代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传入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已经100多年了。本世纪50年代以前,基督教靠帝国主义强加在中国身上的不平等条约,也凭借着它自身对少数民族边缘性和短缺的社会处境的适应,在少数民族社会中传播、发展。我曾在《近代基督教的传播与云南少数民族社会的短缺》(载《思...  相似文献   

15.
李小健 《中国人大》2009,(12):24-25
“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匹配。”这些特殊的自然因素和条件,决定了农田水利建设在处于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中国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买方市场对于在短缺经济条件下生活了几十年的中国人来说有些陌生,但是据内贸部的一项市场调查显示,我国消费品市场总体上已显现供大于求的局面.1997年下半年613种主要商品与上半年相比,供过于求的有195种,占31.8%。面对企业大量产品积压.商家竞相打折,专家学者寻求市场热点,买方市场逐渐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中国是如何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由极度短缺发展到明显过剩的?这是供求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拟就此作一些分析。市场需末状况公析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居民消费总量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趋缓。市场需求状况的变…  相似文献   

17.
《人大建设》2007,(12):54-54
张连城近期在《中国改革》上撰文认为,我国经济在波峰附近运行一段时间以后,会向下调整,进入收缩阶段:第一,从资源的利用程度看,当前我国的自然资源已经被过度利用,甚至劳动力资源也出现了结构性短缺。这对一个拥有丰富劳动力资源的人口大国来说是少见的。虽然我国目前可以更多地利用国外资源,但国际资源的短缺状态也日趋严重。这从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升的幅度就可以看出。这就是说,自然资源的短缺已经难以支撑过高的经济增长率。  相似文献   

18.
宋志明 《湖湘论坛》2009,22(6):60-65
近代以来,讲哲学的语境发生了巨变。讲哲学的讲者也有了变化,新式学人逐渐取代“饱学之士”的位置,成为思想界的主角。中国近代思想资源的扩大,大体经历了西学东渐、西方哲学东渐、中西哲学会通三个步骤。中国近代哲学探讨的新话题是中国向何处去?如何解释客观世界?如何更新知识系统?如何更新人格观念?  相似文献   

19.
关注能源     
2003年以来,全国性的煤荒、电荒、油荒、运荒,一荒接一荒,让坐在经济快车上的中国人心里发慌。资源、尤其是能源的短缺,正在拖我们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时事报告》2006,(2):31-38
今年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中国威胁论”沉渣泛起。“中国威胁论”几度起伏,其存在的背景是什么?美国为何如此关注中国的发展?当前中美关系的特点是什么?对“中国威胁论”该如何看待并沉着应对?认清这些问题,可以使我们保持清醒头脑,树立起我们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