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毅 《理论探讨》2019,(4):33-38
中国政治学学科的创新发展既需要对西方主流理论进行反思,更需要唤起建构本土理论体系的学术自觉与学术自信。在构建本土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创新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将经典阐释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研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应用性研究有机结合,发挥了巩固政治根基与理论根基的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发现真正关键的中国问题,并在基础理论的研究框架内展开学理化的研究,又将对构筑本土化理论的学理基础提供助力。同时,创新中国政治学理论的研究范式也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正确处理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研究、单一学科与多学科研究、国外研究范式与本土研究范式的关系,才可能把中国本土理论的创新推入一个自觉的全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总结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百年经验的基础上,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两个结合”重大理论命题,创立了新时代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思想方法。习近平“两个结合”思想方法的原创性价值主要体现在:创立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新范式,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话语表述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性高度重视和多维解析,建构了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完整的动力机制;坚持系统思维,规定了在科学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在科学回答“四个之问”中,通过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政府职能范式是基于政府治理结构的职能规模和职能关系模式。政府职能范式演变的根本原因是政府行政生态的变化。每种政府职能范式的形成和运作都以一定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和理论为基础。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管理来看,其中一定时期的主流政治、经济理论和管理思想对政府职能范式的选择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因而西方政府职能范式呈现三个发展阶段和演变趋势:即基于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放任型职能范式”;基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拯能型职能范式”;基于多种理论和改革实践探索的“共治型职能范式”。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5,(34)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治理结构性因素和治理构建的策略选择具有密切关联,不同治理研究范式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解及相应的策略选择大相径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首先需要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其中尤其需要对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治理研究范式进行理解和创新。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促使国家、市场和社会制度的重构,从而形成以政党为中心的国家、市场、社会共同构成的多中心公共治理体系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模式。  相似文献   

5.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探索世界创新的演变轨迹,创新范式经历了从线性到体系到如今呈现的生态系统3.0的迭代。构建良好的生态创新系统是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的必要前提。在我国,打造创新生态系统应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构建集创新性、协调性、绿色性、开放性、共享性于一体的创新生态系统,引领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创新型省份的湖南更应以新发展理念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引领支撑“三高四新”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大都市治理的范式建构及其转型方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唐亚林 《行政论坛》2016,(4):19-24,2
由以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的新三大都市圈与以国家级城市群为目标的四大核心城市群共同构筑的当代中国城市发展新形态,标志着以大都市治理范式建构为目标的当代中国国家建设主导范式的正式登场,昭示当代中国国家建设催生以大都市治理为核心的发展新动力,开辟以大都市治理为主战场的发展新空间。当代中国大都市治理范式是集共有权利、共有设施、共有规则、共有形态、共有绩效以及共有知识体系于一体的新型大都市治理范式,呈现了基于共享的统筹式治理模式、基于ICT的智慧型治理形态、政府主导下的多中心治理机制"三新"特征。推动当代中国大都市治理范式的转型,必须遵循从统筹区域合作到促进协同发展再到推进区域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发展这一中国式制度演进轨迹的基本经验,坚持"先规划对接,再深度协同,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理念,实施"区域规划对接对联、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市场体系开放开发、区域制度深度融合、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发展"五位一体的战略举措。在此基础上,用大都市治理范式创新的最新理论成果与制度体系设计,为当代中国大都市治理现代化提供富有指导意义的理论资源与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7.
唯物史观是把握人类文明生成的现实基础和历史根脉,正如历史活动不断生成和灭亡的辩证规律推动着人类世界的发展,世界文明则以物质化的世界精神表现着文明范式的转换。马克思从人类历史规律中揭示人类世界不断生成变迁的总趋势,揭示人类文明演进发展的总体方向,同时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基础上,揭示共产主义新文明范式生成的历史客观性和现实必然性。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中国共产党人用唯物史观观察世界格局变迁,对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和创造具有历史意义的新文明范式进行总结,生成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新文明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范式,标志着人类实践的历史性胜利和资本主义魅力的历史性衰落。  相似文献   

8.
公共管理学源自西方,从最初单纯追求效率的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经过兼顾效率与公平的新公共行政理论发展阶段后,逐步演变为注重市场规律、追求效率的新公共管理理论,并在21世纪出现的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础上,最终发展为新公共治理理论。进入21世纪以来,公共管理学的中国化呈现三个特点,即对西方理论有益部分的引入、转化契合中国国情的理论成分、结合本土治理情境的中国式创新。未来,中国公共管理学应着眼于聚焦治理实践、探索前沿问题、强化基础理论和鼓励创新融合等方面,从公共问题出发,形成从实践到理论、再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21世纪初以来,《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的勃兴,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研究范式的根本转换:从"实践唯物主义"范式转向"资本逻辑批判"范式。以《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为基础,经典再阐释是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理论再创新是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核,现实再研究是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旨归。  相似文献   

10.
矿产资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系统探究矿产资源管理政策范式变迁历程、变迁机制与变迁逻辑,对优化当前矿产资源管理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政策范式变迁理论框架,以1986年到2019年年间中央层面颁发的511份矿产资源管理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政策文献量化的分析方法,对我国矿产资源管理政策的范式变迁与演变逻辑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自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颁布实施以来,中国矿产资源管理政策范式经历了“规范化—市场化—集约化—战略化”四个阶段的变迁,每个阶段的政策问题、政策目标和政策工具各有侧重;理念转变和体制改革是推动政策范式变迁的主要原因,其变迁规律体现为政策问题由“基础性”到“战略性”、政策目标由“单一”到“多元”、政策工具由“严格管控”到“宏观调控”的演变逻辑。  相似文献   

11.
政府治理范式的成本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治理范式的区别会导致政府成本的差异。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政府治理范式显得僵化、迟钝,导致高成本、低效率;西方新公共管理效率驱动模式十分关注财政控制、成本核算、效率问题。中国现行的政府治理范式,容易导致政府利益的放大和膨胀,促进政府总体成本和隐性成本上升。建构现代责任政府,创新政府治理范式,优化政府治理的成本结构,是中国降低政府成本、提升政府绩效的基本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兴起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热潮,各级地方政府都在积极进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探索和创新。但是由于理论上的不成熟以及诸多现实因素的制约,各地政府在建设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困境。从政府范式转换的视角,核心是要使观念范式得以根本转型,同时要在观念范式主导下实现三大层次范式有机的整体变革,即实现观念范式的价值理念创新,规则范式的政府制度转型以及操作范式的行政方式变革。  相似文献   

13.
"出场学"①,是以出场的语境、路径、形态等为理论要件,阐释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机制的哲学范式。任何一种新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往往是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创新后出场,出场后再创新的辩证过程。以此观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出场理路,"坚持问题导向"是其创新出场的姿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其创新出场的语境,"面向实践、面向人民、面向世界"是其创新出场的指向,"在顶层设计中深化变革"是其创新出场的路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出场理路,呈现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与时俱进的理论活力,彰显出其反映现实、作用于现实的实践张力。在未来,要不断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完善,以"不断出场"秉持"持续在场",在理论活力和实践张力的平衡中,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企业的竞争与发展必须与世界接轨,需要遵循国际市场竞争规则.工业发达国家制造企业竞争范式已经由市场份额之争转向利润与价值竞争;由成本竞争经历质量竞争、柔性竞争已演变为时间竞争;由产品竞争开始强调过程竞争;由企业间竞争转向供应链进而是商业生态系统之争.基于此变化,为了确立和加强国际竞争力,中国制造企业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其竞争范式,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步转向高层次竞争,实现与国际竞争规则的同步.实现这一过渡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现代化是立足中国国情,同时又兼具鲜明世界历史意蕴的伟大实践。为使中国式现代化谋定而动,有必要按照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对其进行总体、全面而持续的审视。具体来说,应秉承唯物史观的阐释原则:在梳理历史与现实的过程中,明确孕育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底蕴、政治保证、现实基础以及时代坐标;在通达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厘清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历史趋势与价值归旨的辩证统一、理论创新与实践需要的辩证统一、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辩证统一以及历史自信与历史自觉的辩证统一;应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民情之变,追问中国式现代化对资本主义现代性历史局限的超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维度的拓展、对人类文明多样性交往原则的重构以及对全人类共同发展价值范式的铸牢。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6,(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当今中国的新发展。中国经济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要通过经济学研究的现代化、建立新的理论范式、解释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来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经济转型与公共管理的范式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经济转型意味着经济与社会关注的焦点从集体转向个体,个体所受到的激励以及个人潜能的发挥将成为经济演化的本源。如何更加合理有效地管理个体,这对传统的行政管理范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转型的过程中,行政管理的领域、职能、手段以及所依赖的技术背景都呈现着一种演变,我们如何把握这种演变的路径,就成为我们探索新的行政管理范式的核心。以经济转型为背景,结合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个体特质的转变和宏观经济状况对政府管理的内在要求,研究并提出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在政府公共事务中运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主体研究是公共行政研究中的基本理论内容,沿着公共行政学的历史演变脉络,讨论不同公共行政主体研究的理论构成及其替代关系状况,就将揭示出公共行政主体去中心化和事务性研究趋向这两个公共行政研究的学科理论范式转向历程。  相似文献   

19.
演化范式下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包国宪  孙斐 《公共管理学报》2011,8(1):104-113,128
地方政府创新不仅是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和趋势,也是推动我国政治-行政改革的主要手段。本文在梳理地方政府创新相关文献、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创新案例的基础上,基于演化范式对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进行了理论探讨。首先,本文重新界定了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内涵;其次,研究了其演化路径与内容,指出了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四条演化路径和三个方面的内容;然后,分析了其内外部决定因素,总结出地方政府的适应性学习、"政治企业家"精神、知识累积、创新的路径依赖、多样性选择主体的内生需求、知识外溢与竞合、创新嵌套的行政文化和技术创新等八个决定因素;最后,构建了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20.
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综合研判之后提出的实践理路。在历史谱系上,新发展格局立足国内超大规模经济体的优势,以科技和创新为突破点,蕴含了以改革开放深化、社会主要矛盾演变、发展观不断完善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国范式的实践向度与理论发展所构成的历史逻辑,是我国深化改革发展成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然、实然之举。在理论体系上,新发展格局契合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构述,其理论的强大内生力和辩证统一的整体性思维,为破解人类社会发展难题贡献实践智慧。在价值遵循上,新发展格局从整体化、国际化视野出发,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本,用中国创新发展的实践探索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可能,并在理论与实践不断完善的动态结构中破解世界发展的难题,在未来社会变与不变中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