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论维护公有产权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建立适合中国情况的公有产权制度,不能照搬西方国家的模式,因为西方经济学一般是不承认公有产权制度的。马克思没有为我们准备现成的公有产权理论。我们只有通过国有企业体制改革,创造和积累经验,并且吸收西方产权理论中对我们有用的东西,才能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有产权理论。  相似文献   

2.
王莹  马治国 《理论前沿》2008,(10):25-26
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在产权保护上的价值取向不同,决定了我们必须以发展的马克思产权观为指导,完善当代中国产权制度的基本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产权法律思想;公有财产与私有财产平衡保护;保持社会主义宪法性质;确立社会主义知识产权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产权的转型与转型中的产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公有产权是非市场型产权,传统公有产权的转型就是由非市场型产权向市场型产权的转变。产权分化是现代产权运动的基本趋势,现代企业制度是产权分化的产物,它既是对私有制的扬弃,又是向公有产权过渡的条件。法人财产权是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现代企业制度具有多重内涵和属性,通常指的是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一般特征。现代企业制度并不直接等于公有制,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还需要把公有制的内涵与股份制这种形式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我国属于公有产权模式国家,国企经济效益差,国企改革举步维艰,根本原因在于产权制度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所以,必须对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进行改革,推行产权结构多元化,明确经营权责等。同时要建立合理的董事会结构,强化监事会的作用,在新的产权制度下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5.
由于各种历史问题,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难说尽善。从历史角度考察,我国在农村土地的管理上历来秉承国家绝对所有权的观念。这种趋势也反映在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上,使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有界性、排他性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残缺。同时,由于立法技术、社会现实的原因,农村土地产权主体也一直缺乏明确的规定。本文拟通过对产权理论的阐述,以产权理论为分析模型,对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进行分析,肯定农村土地产权应具有的有界性、排他性特征,并对农村土地产权主体进行了明晰。  相似文献   

6.
劳动力产权及其实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劳动力产权是和物质财产产权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物质财产产权是以产权范畴界定的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劳动力产权则是以产权范畴界定的劳动力。人类社会自古以来主要是物质财产产权得到了充分实现,劳动力产权没有或者只有部分得到实现,产权制度基本上是物质财产产权主导的单一产权制度。单一产权制度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最高最后阶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完善商品经济和联合劳动的制度,从财产制度看,就是通过实现劳动力产权,从而确立利润共享、“见物又见人”的双重产权制度。这就需要形成“见物又见人”的双重财产观;需要培育双重的产权主体和投资主体;需要确立利润共享的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7.
关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现行土地承包制度存在的弊端,根本原因在于产权模糊。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必须从明确产权关系这个核心入手,在农村实行“田面产权”商品化是可行之策。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产权理论包含丰富的内容,需要结合具体实际对它进行科学的认识,以增强其实践性、适应我国当前产权改革的需要。理论界对马克思产权理论存在一些误读,明确对待马克思产权理论的科学态度非常重要,这关系到马克思产权理论的科学性和我国产权改革的实效性。马克思产权理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除传统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领域之外,农村产权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产权改革、劳动力产权保护等领域都需要以马克思产权理论为指导。  相似文献   

9.
既往关于社会学与经济学视角融合的讨论多集中在历史脉络和经典文本之上,从转型中的“产权问题”出发,透过产权分析的社会维度来探究社会学和经济学融合的路径和方向。中国改革以来产权变迁的整体进程呈现为一种“产权连续谱”,在同一体制,甚至同一组织框架内,国有产权、集体产权、个体产权等多重产权形态的并存互融构成中国产权实践的重要特征。产权社会学强调产权是对资源占有的社会认可。产权界定的社会合约性以及多维度性,为解释以公有产权制度为原点的中国产权变革进程提供了一种有说服力的分析框架,也是对产权经济学视角的一种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0.
论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农地产权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日益凸显出产权界限模糊的问题。从新农村建设的视角看,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制约了农业增长、农村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必须要通过明确界定农地产权的主体、完善农民的土地发展权以及缩小征地范围等措施,加快农地产权改革,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11.
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制是当代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及其产权制度变迁看,股份合作与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包产到户等改革措施都是传统"伦理共有"产权形态迈向现代化的不同阶段试验。相较之前,以股份合作为标志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更合理地调整了个人、家庭、村集体与国家政权等诸要素的权责关系,对形成"个人所有"与"社会共有"于一体的产权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城中村改造的本质是利益相关方围绕土地产权进行的博弈,城中村土地产权制度是随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变革的,有其自身的产权边界特征,现行的城中村土地产权制度安排正日益暴露出它的问题和不足,通过明晰产权、创新土地产权交易制度、规范拆迁征地的约束机制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途径破解城中村改造中的土地产权困境。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与新制度经济学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制度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在产权理论、企业理论、国家理论及制度变迁理论方面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马克思主义采用整体主义方法对制度理论进行研究,认为公有产权比私有产权更有效率,认为资本家和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劳动的剥削关系,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种暴力工具。新制度经济学采用个体主义的研究方法,认为私有产权比公有产权的效率高,认为资本家和工人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契约关系,国家的主要作用是界定和行使产权。通过二者的对比,可以为中国经济改革提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和联系广大农民的金融纽带,山东农村信用社在支援三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产权不清、不良资产过重、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其正常发展与生存。要以改革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为重点,使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相似文献   

15.
产权制度是经济体制的“硬核”,国家经济转轨面临的根本任务在于如何尽快建起市场经济的体制“硬核”——多主体产权制度。市场经济体制的“硬核”——多主体产权制度建设的滞后带来的局部产权制度真空,造成的社会产权普遍残缺是我国产权制度的基本现状。这种产权普遍残缺对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损害。我国应通过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和健全完善法制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多主体产权制度,顺利完成我国经济的转轨过程。  相似文献   

16.
产权清晰是现代企业提高其经济效率的一个关键所在。在我国企业的改革过程中 ,较多地强调物质资本产权 ,而忽视了人力资本产权的作用。忽视企业劳动者的人力资本产权是我国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 ,进行产权制度创新特别是改革现有的人力资本产权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向前顺利推进的重要内容 ,文章结尾提出了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创新的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17.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不是用私有制否定公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私人产权是可以兼容的 ,和私人产权兼容、产权清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土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各项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而土地产权的主体问题更是我国农业土地产权改革的前提和条件。从农地所有权的界定和完善等方面,结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来阐述这一问题,有助于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虽然生产资料所有制是产权关系的基础,但产权关系并不仅仅指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产权所有者独自使用自己的财产并不是财富增长的惟一途径,产权所有者还可以采取允许他人使用的方法来促进财富增长。社会主义公有制组织里的公有产权是和私人产权同时并存、相互兼容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权基础。  相似文献   

20.
农地产权制度确立不仅是农民财产权益保障的起点和基石,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举措.然而现实中违法征用土地现象严重,农地产权保护中主体虚位、产权虚置,权能残缺,国家对农地发展帮助权也存在缺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主体性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民发展,必须科学设置农地产权制度、完善村民自治、保障农民结社权、强化司法救济,为农地产权保护提供制度、政治、组织乃至司法保障;同时必须规范土地市场,保障土地合法流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