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法治建设的中国道路——自地方法制视角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在推进法治建设的过程中,一直着力解决的经济建设中的计划与市场、政权建设中的制度化与非制度化、利益分配上的国家与社会等三个逻辑上相互关联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国法治呈现出自己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即因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央与地方之间建立了权力分工体制,为法治与宪政奠定了一个初步的基础;进而推动了国家政权正规化的建设,建立了系统而完整的国家机构以及国家机构权力运行的法律框架;市场化的经济体制改革促使市场主体与市民社会的发育,与逐渐强大的国家机构体系发生了激烈碰撞。国家一方面面临进一步保护市场主体权利的问题,另一方面,面临着规范国家权力行为的艰巨任务。这三大问题及其解决,勾勒出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基本路径与框架。  相似文献   

2.
3.
陈丹 《法治研究》2008,(1):78-79
城市化进程.站在社会型态的角度来说,是从农村向城市的转变:站在人的角度来看,是从“农民”向“市民”的转变。鉴于深入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诸多法律问题.对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浙江省法学会和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于2007年11月2日在杭州共同举办了“城市化进程中的法律问题”研讨会.来自浙江省法院系统、检察院系统、政府法制部门,以及法学教育和科研部门的各方专家、学者共40多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与会人员对房屋拆迁、城管执法、社区法制三大问题进行了重点研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于向阳 《政法论丛》2004,2(3):28-34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法制思想主要有“五论”构成。这“五论”是 :民主与法制结合论、两手论、法治人治关系论、政治基础论和法制教育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邓小平法制思想的新贡献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从法制到法治。具体包括两方面内容 :第一 ,提出并科学阐述依法治国理论 ,确立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明确依法治国的重大原则。第二 ,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并对立法、执法和司法机关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国际组织努力推进地方政府自治的国际法律运动,制订或正在制订若干个地方政府自治的国际法律规范。这些国际法律规范均强调了地方政府自治的必要性,规定了地方政府权力配置和行使的基本准则,对于世界各国的地方政府改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国应密切关注地方政府自治的国际动向,加强地方法治建设。浙江法治建设已具备良好的国际环境,也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础,今后应努力促进宪政基础建设,充分领会和认识“法治浙江”建设的基石范畴。  相似文献   

6.
7.
自1978年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30年中,中国法律发生了什么样的变革,我们的法治又将如何借助这一契机前行成为了当前学者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大主题。2009年12月14日,转型期法治全国研讨会在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40名专家学者应邀参加了此次会  相似文献   

8.
陈金钊 《法学论坛》2001,16(4):5-13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体在法制(治)观念上有四大转变,这就是:革命法制观、“大民主”法制观、制约法制观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治观。这四种法制(治)观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党的领导集体对法制(治)的不同看法。我们欣喜地看到,法治日益成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可以相信,社会主义法制(治)将越来越完善。  相似文献   

9.
《中国司法》2009,(1):F0002-F0002
2008年12月4日,由山西省委依法治省领导组办公室和太原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共同组织的全国第八个“12·4”法制宣传日活动在山西省城南宫广场隆重举行,在现场,山西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厅长杜玉林同志和山西省司法厅厅长王水碾同志分别接待了群众的信访.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委今年年初召开依法治省领导组会议,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强调。加强地方立法要“急需先立、急需先修”。  相似文献   

11.
12.
Mark Fathi, Massoud . 2013 . Law's Fragile State: Colonial, Authoritarian, and Humanitarian Legacies in Sudan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xxii + 265. $109.99 cloth, $34.99 paper. Does the rule of law guarantee peace and democracy, as so many peop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governance field believe? What are the historical and sociocultural conditions that shape the way rule of law mechanisms work in practice? Mark Massoud's monograph tracing the changing dimensions of the rule of law in Sudan from its colonial period to the present offers an important perspective on these questions, casting doubt on the simple argument that the rule of law produces democracy and peace. Instead, he shows how colonial and authoritarian rulers used the rule of law to consolidate power and legitimate their rule. In Law's Fragile State: Colonial, Authoritarian, and Humanitarian Legacies in Sudan, Massoud develops the concept of legal politics, arguing that the way the rule of law works varies with the political system in which it is embedded. He concludes that the forms of legal politics that reinforce the power and authority of legal institutions are more likely to sustain an authoritarian state than to bring democratic rule. His analysis is a valuable caution to those who promote the rule of law as the salvation for all. Taking a sociolegal perspective, he shows how it works in practice.  相似文献   

13.
1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现代法治已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目标。本文通过对西方法治思想的阐述,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分析其"法治"思想对我们的启示。其目的是借鉴西方法治思想的精髓,结合本土资源,培育国人的现代法治意识,明晰权力(利)关系,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  相似文献   

15.
法学的历史使命是维护并阐释某种法治秩序。当代法学首先是根植于中国法律实践,阐释实践中的两个法律样本即技术性样本和政治性样本。政治性样本始终与现实的政治话语纠葛在一起,但作为一种政治智慧,要将社会问题司法化,同时避免司法问题的泛政治化,特别是不能超越法律规范。从这个角度说,法律可以被利用,但却不能被违反。纵观法治建设的历史,有革命式和渐进式两种模式。中国法治建设不能生拉硬扯,应该顺应历史和时空条件,走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法治之道。在经济改革拉动下的私法制度基本形成之后,下一步,应该在社会建设和政治改革的推进下,寻找建构法治秩序的突破口,完善社会法域和公法域的基本制度,在实践中形成中国式的法治秩序。  相似文献   

16.
霄汉 《比较法研究》2002,(3):118-122
值中国政法大学建校50周年以及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建所、<比较法研究>杂志创刊15周年,2002年5月6日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在北京友谊宾馆主持召开了"比较法学与法制建设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国内外学者共30余人:国家政协副主席罗豪才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江平教授参加了座谈会;来自北京大学的沈宗灵教授、朱苏力教授、贺卫方教授、刘剑文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刘兆兴教授;南京大学法学院的邵建东教授;司法部黄风教授;清华大学的王振民教授;人民大学的张新宝教授和范瑜教授以及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研究所的学者等;国外学者有意大利罗马大学的斯奇巴尼教授、日本中央大学的真田芳宪教授、永井和之教授等.  相似文献   

17.
邓联繁 《法律科学》2009,27(2):47-53
将宪法称为政治法,虽然由来久、流传广,但弊病多、危害深,不宜继续提倡。政治事务虽然由宪法集中规范,但宪法不只是规范政治事务。单纯从宪法与政治的关系上讲,宪法不是政治统治法、被政治控制之法,而是控制政治之法、治理政权之法。人民是政治与治政的主体,宪法是人民治政的依据与准则。将宪法作为治政法,体现了民主与民治的要求,有利于增强宪法的法律属性与价值理性,有利于实现宪治、实现民主、实现自由。  相似文献   

18.
法治理念下的律师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哈罗德.伯尔曼)没有法律文化支持的法治,形同沙滩楼阁。没有律师文化的律师事业,形同无本之木。从“依法制国”到“依法治国”,中国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历程。而“依法治国”必然要以“法治理念”和“法律文化”为根本,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律师更应该适应法治社会发展的要求,在法律文化的基础上建造起律师文化的基柱,以共同支撑法治中国之大业。律师应该是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弘扬法律文化的当今时代,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律师文化是律师事业发展的哲学…  相似文献   

19.
闫佳 《中国司法》2007,(5):29-32
文化是人类在改造、征服自然,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发展,是力量,是导向,是根脉。政法工作作为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形成了丰富的政法文化。政法文化是对传统法文化的创新的拓展,是新时期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法治社会的目标和内容之一。政法文化建设可以为中国的法治建设塑造出一颗颗“法治的心灵”,它对于培育法治理念,促进司法公正,实现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拟从理论的层面,对政法文化建设作初步探讨。一、政法文化的内涵政法文化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