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边一国”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很简单,就是一边一个国家,两边两个国家,分得清清楚楚,这是货真价实的“两国论”。这本来是大家都听得懂的、毫无疑义的。可是,陈水扁和台湾当局却出来辩解,说大家都没有听懂,他讲的不是这个意思。那么,他到底讲是什么意思呢? 一种说法是,他讲的只是“事实描述”。他们说,“两岸一边一国”是“现阶段两岸客观事实”。这完全不符合客观事实,两  相似文献   

2.
敢思     
“学源于思”。怎样开发学生的思路呢?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哪怕是错误的问题,不要指责学生。例如,有一次,我讲公开课,在讲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一框后,要求学生分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理,有一个学生问道:“有米做饭还叫什么巧妇呢?我看到一个资料讲要找米下锅该怎么理解”?我当时说“没有准备”。事后,另一个学生告诉了这个学生的家长,该生受到了家长训斥。我知道后立即向这  相似文献   

3.
高中《辩证唯物主义常识》第五课第二节讲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课文—开始就提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属于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但是课文在前面讲矛盾的特殊性时,讲了特殊性的“三种表现。”那么,“两种情形”和“三种表现”是什么关系呢?我们认为,这是教材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疑点。许多  相似文献   

4.
上午第四节课是六班的政治课,我再次琢磨了一遍这堂课的教学环节:先是导入语———“同学们知道,医院有‘透视’检查,绘画有‘透视’知识,哲学也讲透视,指的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然后列举一些现象,帮助学生分析,最后让学生明确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以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和联系。走进教室,按照教学设计,先讲了导入语,接着开始列举现象并提出问题:镜头一(录像片段):不少同学上课下课拿着手机接电话、发短信、打游戏。问题1:如何看待学生使用手机的现象?镜头二(漫画幻灯片):男女同学之间亲密接触。问题2:你对此类现象作何评价?镜头三…  相似文献   

5.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是伦理学中一个比较抽象的问题。高一学生缺乏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和社会生活实践等,使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为突破这个难点,讲清人的本质,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探索。一、开讲——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以旧导新要讲清“人的本质是什么”,先须弄清“什么是人的本质”。沪编实验本对人的本质的概念未作交代,缺了一个层次,使新课题的提出显得比较突然。如何较自然地由旧课导入新课?这是教学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面对难题,我曾设想先给学生介绍“本质”、“人的本质”的概念,然后再导入新课。这样讲起来也许较顺口,但学生对概念中提及的“内  相似文献   

6.
从普教到职教,公安院校都面临着一个相同的问题,那就是随着“科教强警”、“人才兴警”被纳入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多的干警将走进公安院校的培训课堂。那么,面对干警,我们讲什么?怎么讲?本文仅就其课堂理论教学的授课方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在这里,我对主体班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学问题讲几点意见。 第一,关于系统性问题。中央党校和省级党校的理论教学,还是应当让学员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党校的学员是各级领导干部,工作在第一线,他们是带着一大堆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来校学习的。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应该给他们什么?从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他们需要的主  相似文献   

8.
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有人说,马恩早就讲得清清楚楚了;有人说,“谁也讲不清楚”。社会主义搞了几十年,今天,人们回过头来,重新认识这个问题,以便摆脱姓社姓资问题的困扰,加快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步伐,看来仍然是很有必要的。这里仅就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方法论问题谈点意见。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发展简史的教学中,讲到人类社会历史的阶段划分问题时,有“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或者“蒙昧时代”、“野蛮时代”、“文明时代”之称。为什么要用两种形式表述?划分“时代”的标准是什么?各有着什么特征?笔者就这些问题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0.
<正>一、什么是书法传统?我们现在都在讲要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个大传统,书法传统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所谓传统,"传"是传承的意思,"统"则指纲纪、准则。两个字合起来,传统是指历时久远、世代相传、共守一定的准则、规范,取得了共识的某种形式及其风尚。当然,随着时代及条件的改变,它会产生一定的发展变化。那书法传统是什么呢?我认为它包括两大  相似文献   

11.
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曾说:“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列宁选集》第3卷第199页)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在中国的实践中,采取了具有中国特点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形式。什么是无产阶级专政?什么是人民民主专政?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为什么说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不可动摇的政治原则?这是本讲所要着重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每事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对教学工作大有好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常用的是“三问”,即直问、追问、补问。直问,就是直接提出问题,主要讲的是基本概念,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如,什么是宪法,什么是法律,等等。追问,就是对提出的问题追根问底,说明道理,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如: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法律有哪些基本特征,等等。补问,就是对没有说到“底”的问题补充提问,  相似文献   

13.
运思五法     
可以说,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思维。在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常常是:老师讲的听懂了,该看的书都看了,什么问题没有了,一进考场心慌了,政治成绩太低了。可见,教学中迫切需要让学生会思考、会发问。实践中,我总结了五种有效的运思方法。 1.递进法。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一递进性的三句问话。如:政治常识是讲什  相似文献   

14.
“自由”对于高中生来讲,是一个富有吸引力的字眼。他们都十七、十八岁了,“自由”,对于他们来讲,又是一个含混不清的概念。什么是自由?怎样才能获得自由?……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上,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都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看法,其中,也不乏错误的观点:有的认为,自由就是无约无束,我爱怎么讲就怎么讲,我爱怎么做,就可以怎么做;也有的认为,讲自由就不能有纪律,讲纪律就没有自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造城的时代。套用英国大文豪狄更斯在《双城记》中那段著名的开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好的是:一座座城市迅猛地造起来,更多的人开始感受现代都市文明的强烈气息;坏的是:我们及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却在不断地遭受许多莫名其妙的困扰。政府官员们、房产商和工业投资者们、进城农民、城市新青年以及城市的设计师们,在造城运动中,你们失去什么?又拥有了什么?你们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是什么?你们的利益诉求又是什么?在这里,你可以听别人的故事,也可以讲自己的生存状态。去寻找与自己相同的那份感触!  相似文献   

16.
袁士多  秦俊勇 《小康》2005,(2):33-33
这是一个造城的时代。套用英国大文豪狄更斯在《双城记》中那段著名的开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好的是:一座座城市迅猛地造起来,更多的人开始感受现代都市文明的强烈气息;坏的是:我们及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却在不断地遭受许多莫名其妙的困扰。政府官员们、房产商和工业投资者们、进城农民、城市新青年以及城市的设计师们,在造城运动中,你们失去什么?又拥有了什么?你们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是什么?你们的利益诉求又是什么?在这里,你可以听别人的故事,也可以讲自己的生存状态。去寻找与自己相同的那份感触!  相似文献   

17.
王洪辉  胡颖 《小康》2005,(2):35-35
这是一个造城的时代。套用英国大文豪狄更斯在《双城记》中那段著名的开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好的是:一座座城市迅猛地造起来,更多的人开始感受现代都市文明的强烈气息;坏的是:我们及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却在不断地遭受许多莫名其妙的困扰。政府官员们、房产商和工业投资者们、进城农民、城市新青年以及城市的设计师们,在造城运动中,你们失去什么?又拥有了什么?你们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是什么?你们的利益诉求又是什么?在这里,你可以听别人的故事,也可以讲自己的生存状态。去寻找与自己相同的那份感触!  相似文献   

18.
《电子政务》2007,(10):29-30
我谈几个观点. 第一,我们讲电子政务的知识体系,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是单一的学科吗?我认为电子政务到目前为止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立的学科体系,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不适合做本科教学.  相似文献   

19.
毋庸讳言,一些教师从教多年后没有了激情,与他们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是分不开的。这些年,教研部门和学校创造了不少的教学模式,这应该是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好事。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一些教师根本不考虑所教学科的特点和自身的具体条件,完全照搬各种模式的要求,将自己的教学“模式化”了,并在这种僵化的“模式”中弄丢了自己,焉能再有激情?适合自己的东西,才是最好的,创造性极强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是如此。若教师没有自己的教学个性,课堂上讲什么、怎么讲,完全按照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上所写的来,没有自己鲜活的独立创造,没有融入自己的深刻…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造城的时代。套用英国大文豪狄更斯在《双城记》中那段著名的开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好的是:一座座城市迅猛地造起来,更多的人开始感受现代都市文明的强烈气息;坏的是:我们及我们所生活的城市却在不断地遭受许多莫名其妙的困扰。政府官员们、房产商和工业投资者们、进城农民、城市新青年以及城市的设计师们,在造城运动中,你们失去什么?又拥有了什么?你们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是什么?你们的利益诉求又是什么?在这里,你可以听别人的故事,也可以讲自己的生存状态。去寻找与自己相同的那份感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