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民主治理正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式。通过学理溯源,参与式民主的范式复兴和多中心治理的理论兴起是民主治理的理论渊源;通过现实考察,公共事务的复杂多变、公民社会的日益崛起和全球治理的外部压力等是民主治理的现实背景。从治理职责、治理主体和治理秩序三个层面对民主治理的理论内涵加以分析,对其进行诠释,有利于奠定民主治理的理论基础,促进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型,从而更好地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内在联系。机制设计理论有助于发现法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二者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法治、国家治理现代化均符合机制设计理论的约束条件。信息效率和激励相容是实现法治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动力和机制。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民主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式,提出从加强民主治理的主体建设、完善民主治理的制度安排、优化民主治理的程序设计和强化民主治理的法治保障等路径来实现民主治理,以此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逐步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网络空间治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许多国家都针对网络空间制定了国家层面的战略。从全球范围来看,现阶段网络空间治理仍然是以少数网络发达国家作为中心,而在网络发达国家与网络发展中国家和网络欠发达国家之间形成了数字鸿沟。近年来,中美两国网络空间治理主张的分歧引发人们的关注。习近平主席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了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的原则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张。网络空间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需要国际社会的协同配合,各国应同舟共济,共同致力于构建联合国框架下的网络空间全球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警察公信力的产生,源于人们对"信用"的理解以及对警察价值的要求。警察公信力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对警察公信力的理论探讨是为了在工作实践中提升警察公信力提供理论支持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本文对警察公信力进行了理论探索,指出了警察公信力弱化的现实情况,进而提出了提升警察公信力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6.
面对屡禁不止的腐败现象,本文从经济人理论、权力制约理论、监督理论等多元理论视角,对当今腐败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相应对策,希望通过从经济人向道德人转变、健全权力结构设置、完善监督机制和加强对行政人员伦理道德建设等措施,不断加强腐败问题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检察机关以重塑性内设机构改革为切入点,完成并推进了“四大检察”“十大业务”法律监督新格局的建构和实践发展,体现了检察机关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高度政治自觉、法治自觉、检察自觉。实现新时代检察工作全面协调充分发展,对检察理论的需求从未如此迫切。中国检察基础理论应当进行哪些重要的思考和研究,如何实现体系化的理论整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的时代课题,也是中国法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命题之一。为此,本刊特邀请学界和实务部门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检察基础理论的重点问题”展开讨论,并期待扩大交流、凝聚共识,推动检察理论与检察实践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家认同视角下民族地区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地广人稀,乡镇政府是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国家感知的直接对象,其公共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其民众的国家认同感.因此,以"公共服务"促"国家认同"应成为民族地区国家认同构建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仍困难重重.本文提出,应在加大经济社会公共服务基础上,以政治法律服务促进制度化国家认同;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础上,构建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促进参与式国家认同;在加强民族文化发展与保护的基础上,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打造核心价值观念以促进信念式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9.
治理理论认为,逆境状态下的政策制定,首先要认识到政策问题与以往相比的变化。然后组织各社会主体参与政策制定,合并组成大政府部门,政策制定时要进行相应的风险预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国家治理正步入新常态.其核心内容是治理方略由人治走向法治、治理模式由运动式治理走向制度化治理、治理格局由封闭管理走向开放治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中国国家治理的核心机制.国家治理新常态对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构建治理型的统一战线工作新格局.法治化、人本化、服务化和社会化是统一战线工作转型创新的基本方向.统一战线工作在服务国家治理新常态中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从"全能国家"向"后全能国家"转型过程中,民间自生自发的社会转型跟不上规划式的国家治理技术转型,致使在法院建制已经相当普及的今天,诸多群众仍然依赖公安机关调解民事纠纷.究其原因主要有三基层纠纷解决机制贫乏,公安调解往往是最方便、最经济甚至最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碎片化的基层社会和个人主义文化难以自发形成内生性纠纷解决机制国家在政治合法性目标下的话语宣传强化了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14.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政治学研究的永恒课题 ,马克思恩格斯对此有着深入的研究。他们以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化划分为理论基础 ,力图通过国家职能的二重化 ,最终一劳永逸地摆脱国家。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国家职能二重化的理论进行评析 ,这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中,作为部分的政党的存在和发展,不仅仅是为了政党个体行为主体的单向度的价值和理性,还要实践和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当前,中国社会公共利益实现机制面临着来自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社会失灵和个体失灵等各种各样的挑战。这在客观上要求执政党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国家的限权和放权机制、市场的确权机制、社会的赋权机制和个体的参与机制等相关方面治理机制的规范和完善,纲挈目张,在统筹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正确处理市场、政府、社会和个体四者的关系,有效地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并最终在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中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政府与社会民众对于社会保障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国家治理为视角,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新形势,结合国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经验与启示,提出进一步改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以期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优化和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在市民社会的观念史上,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始终是核心.考察黑格尔之后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外学者对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论述,总结其中有关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关系的变迁,可以清楚地看到市民社会理论发展的脉络.这样,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中国本土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从而推动中国市民社会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民主是现代化的国家治理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之一的协商民主,在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因此,认识到当前我国协商民主建设中存在的困境,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加快实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广泛、多层、制度化建设,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国家治理内在地、深层次地与地方性知识联系在一起。从根本上说,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在于人民需要和实行什么样的治理方式,在于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新概念、新范畴、新范式,这就必须依赖于地方性知识。国家治理知识是一种地方性知识,国家治理与地方性的法律、规范和价值观密切相关并受后者制约,国家治理的效果与其差异性联系在一起。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以地方性知识为起点,在尊重和把握地方性的文化特征等基础上提出更加接地气、得民心的治理目标和方式。要以党内治理现代化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打造中国特色的治理话语体系,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话语重构。要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在人类治理文明中创造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治理理论视角下的我国保安业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保安业已经成长为预防犯罪、预防损失、雏护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保障力量。而上世纪末兴起于西方的治理理论,打破了社会科学中长期存在的两分法传统思维方式,即市场与计划、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它把有效的管理看作是两者的合作过程;它强调管理就是合作;它认为政府不是合法权力的惟一源泉,其他组织和公民个人也同样是合法权力的来源,等等。在社会转型时期,这些理论无疑对我国保安业的发展提供合理的解释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