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接种疫苗是有效预防与控制疾病发生与流行的重要途径,但疫苗的接种者存在着身体机能受损的风险。我国《疫苗管理法》对疫苗致害救济制度内容进行了规定,但仅依靠《疫苗管理法》的规定并无法完全实现疫苗致害救济制度本身在价值选择与宗旨目标上应有的高层次追求。因此要引入社会补偿理论,推动疫苗致害社会补偿立法,设立疫苗致害专业处置机构,建立疫苗致害补偿基金,细化疫苗致害社会补偿范围、补偿标准与补偿方式,明确疫苗致害社会补偿的救济途径,以此系统构建疫苗致害社会补偿制度,为疫苗致害事件受害者提供有效的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2.
行政补偿是指为了实现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而合法地给特定人的财产带来特别损失时,基于保障财产权和平等负担的原则,对该损失予以弥补的行为和制度。行政补偿作为一项行政法律制度,对于保障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受剥夺与侵害,对于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毒疫苗事件发生后,我国启动了各个层面上的行政问责。行政问责的法律渊源包括行政问责的专门规定、《公务员法》及其配套规定、部门行政法、《监察法》以及《国家赔偿法》,问责的对象包括行政领导人员、行政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以及行政主体等。引咎辞职、行政纪律处分责任和行政追偿责任等责任形式,构成了行政问责的责任体系。行政问责的程序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障毒疫苗事件行政问责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相似文献   

4.
毒疫苗事件发生后,我国启动了各个层面上的行政问责。行政问责的法律渊源包括行政问责的专门规定、《公务员法》及其配套规定、部门行政法、《监察法》以及《国家赔偿法》,问责的对象包括行政领导人员、行政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以及行政主体等。引咎辞职、行政纪律处分责任和行政追偿责任等责任形式,构成了行政问责的责任体系。行政问责的程序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障毒疫苗事件行政问责的合法性和正当性。  相似文献   

5.
最近,山东庞某非法经营疫苗案引起社会关注,山西赵鑫疫苗案也进入了司法程序。而疫苗损害救济制度存在诸多困境,如立法不统一,鉴定和申请程序繁琐,补偿范围不合理,监测报告制度不完善等。接种疫苗引发的事故是现代社会存在的公共风险,其解决不但需要沟通,更需要制度保障。亟待通过完善检测报告制度、损害救济鉴定、补偿标准及建立救济风险基金制度等途径来化解。  相似文献   

6.
行政补偿是指国家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因行政主体及其工作人员合法行使职权行为或为公共利益需要致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而给予补偿的法律救济制度,其范围包括因行政主体合法行为造成损失的补偿和因相对人为公益遭受损失的补偿。行政补偿的方式应多样化,补偿标准应坚持"公平补偿"与"完全补偿"相结合。我国应加快行政补偿立法的步伐,采取基本法和单行法并举的模式,尽快制定出一部统一的《行政补偿法》。  相似文献   

7.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违法侵害,一般情形下应给予赔偿.但对于行政机关以违法方式拆除违章建筑造成建筑材料价值损失应否给予补偿或赔偿,从表象观之,似无探讨之必要,但若从严格规范行政权的行使和最大限度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角度审视,即使不予赔偿也可适当补偿.  相似文献   

8.
行政案卷排他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做出行政行为应当以行政案卷记载的相对完整、逻辑化的案卷事实为唯一依据。该原则可以保证决策者和听证者达到实质上的统一,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案卷排他原则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始终贯穿着法的公正和效率价值,这两种价值是协调、统一的,努力实现行政机关效率最大化的同时,必须坚持以法的公正性为依归。正是案卷排他原则彰显出来的人权保障理念、公平正义价值,为行政主体行政行为提供形式正当性的独立程序性价值。要求行政主体不仅应当在正式程序中遵循案卷排他原则,还应当在非正式程序中遵守案卷排他原则。  相似文献   

9.
行政优益权是代表和保护公共利益的行政机关相对于“无辜第三方”的“合法权益”享有的一种优先权,它是行政机关履行行政职权的一种法律保障机制,这是行政优益权的本质和正当性所在。对行政优益权的行使应该予以适当的限制,限制的基本原则包括行政优益权法定原则、比例原则、足额补偿原则和正当程序原则。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受社会转型期各种价值冲突多发、传统文化式微的影响,教师受欺侮的现象时常可见,受欺侮的教师合法权益保障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真”问题。分析其背景中的价值困境和权益保障困境,力促教师被欺侮现象的消解,是保障教育水准乃至人的生命健康等合法权益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又称行政审判权范围 ,是指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界限 ,即可以受理什么样的案件 ,不能受理什么样的案件 ,哪些行政活动应当由法院审查 ,哪些不能审查。受案范围与诉讼三方关系甚密 ,对法院而言 ,它意味着法院行使行政审判权的范围 ;对行政主体来说 ,它意味着其行政行为受监督的范围 ;而对于行政相对人来说 ,则意味着行使诉权的范围 ,关系到其合法权益能否受到国家权力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 )在第 2条、第 5条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作了概括式规定 ,第 11条、第 12条分别从正反两方面作了列…  相似文献   

12.
1994年 5月 1 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标志着我国因国家违法行使其权力而导致的赔偿责任制度的正式确立。然而我国至今未有一部对行政补偿制度作出专门规定的法律。因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合法行使其权力 ,而给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造成的损失补偿问题尚未解决。本文结合实情况 ,试对我国行政补偿制度加以分析与探讨。一、行政补偿的概念界定行政补偿 ,又称行政损失补偿 ,是指因行政主体 (主要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的合法行政行为造成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损失 ,依…  相似文献   

13.
行政补偿是一种以权利保障与利益平衡机制为主要功能标志的现代法律制度,行政补偿制度的首要功能是对公民个人财产权利的保障。在2004年修宪之后的中国行政法上,行政补偿制度的功能日渐重要。  相似文献   

14.
诉讼(复议)不停止执行系行政救济法上的基本原则,行政法规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不必重复规定。为保障被征收人于强制搬迁中的居住条件等合法权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应当细化规定强制搬迁的停止执行条件及程序,以推动被征收人暂时权利保护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依法行政是实现法治的极为重要一环 ,而程序法定则是依法行政的核心。本文试从行政权力自身的特点、行政法应然的价值定位、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和入世的现实要求等方面论述新形势下我国制定行政程序法典的必要性 ;从当今社会程序正义观念的普及现有一些具体制度设计的奠基作用 ,以及国际性资源可资借鉴等方面论述了我国制定行政程序法典的可能性 ;最后简要论述了在制定行政程序法典时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相似文献   

16.
行政补偿制度的建立具有深厚的法理基础,其法律价值体现在保护公民的宪法权利、实现公权力行使与私利益保障之间的有机平衡等方面。目前,我国在行政补偿制度方面尚存在不少问题,应当从明确行政补偿范围和方式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7.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法院对行政机关行政活动实施司法审查的权限范围;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能受到司法补救的范围以及他们诉权的范围;它决定着法院与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在处理行政案件上的合理分工;它对法院正确履行应有职责和对当事人正确有效行使诉讼权利也是一种重要的保障。文章从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立法模式入手,结合我国法律实践,揭示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立法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将行政不作为纳入司法审查有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现行行政诉讼制度中还存在相对较窄的受案范围使诸多权益受损无法获得救济,起诉主体的过度限制剥夺了部分权益受损者的诉权,行政不作为诉讼的结果使部分权利救济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应通过建立抽象行政不作为诉讼制度,扩大受案范围;建立行政不作为公益诉讼制度,拓宽起诉主体;完善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制度,保障救济效果。  相似文献   

19.
浅论我国行政处罚听证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听证以行政程序法核心制度的地位为我国《行政处罚法》首先采用和确立,从而为发挥听证程序制约行政权力、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价值功效打下了制度基础,本文试从我国行政处罚听证制度的价值意义、具体规定、不足与完善几个方面全面论述之。  相似文献   

20.
消防行政征用补偿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防行政征用补偿是指消防行政补偿主体因合法征用给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造成特别损失,而由国家对其损失进行补救的行为。现行法律法规为其实施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依据,但缺乏操作性。系统的消防行政征用法律制度应当包括补偿义务机关和补偿请求人、补偿的范围、补偿的程序、补偿的方式和标准、补偿的费用等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