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丽同志: 你好!读完你的来信,我觉得你是一位很有责任心的干部。你提出的“开放是什么?”、“谁是开放的主体”、“如何开放”等话题,在基层颇具代表性。虽然你的“开放观”有些片面,但我要感谢你的直言,能够把你的思想和盘端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敢于解放思想、敢于开放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纪检与政法》2004,(2):25-25
如果你在抱怨现代生活的压力太大,你快被“逼疯”了,请你立刻停止这样的想法。因为你心理的“压力阀”就操在你手上。是你而不是别人在控制给你“加压”还是“减压”。在同样的负担下,谁的心理和身体更健康,取决于谁更善于控制这些“压力阀”。你会发现。能保持健康是一种才能,也是一种美德。  相似文献   

3.
当你在车站、机场、广场,听到“可美”、“可得”、“中”等略带粗犷的对答,你会想,这是一群河南人;当你在餐馆,看到旁边的人在吃着烩面、烩菜,或者扣碗、胡辣汤,你会猜,这也是河南人;当你看见一群敦实身材、皮肤黝黑、四方脸的人,挎着娃娃,横穿马路,杂乱无序,你会想,这或许还是河南人……  相似文献   

4.
大志同志:你好!读罢你的来信,3年“村官”生活的一幕幕不禁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说句实话,我很佩服你,因为你在不断地努力学习,你在细心地观察农村,你在不断地追求上进。不过,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对你说,不要急,慢慢来,农村是大学生“村官”真正的“舞台”,而不是升迁的“跳板”。  相似文献   

5.
《天津支部生活》2010,(4):55-55
你“跳槽”了吗?在眼下,这是一句很平常、很普通的话,意思也很明白,那就是,你有没有炒老板的“鱿鱼”?你是不是还在原来的地方工作?殊不知,在明清时,“跳槽”一词却是青楼用语,含有狎邪之意,相当不雅。  相似文献   

6.
愿与阿Q共勉     
“共勉”是个很礼貌的词儿,充满友善。意思是“咱们大家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精神品位。”请注意,这里说的是“咱们大家”。有的人动辄就嘲讽张三是阿Q,讥刺李四是阿Q,唯独他自己没有一丝儿“阿Q精神”,简直是个大勇士、大君子。我看,大不可信。我在很多文章中颂扬过阿Q的功德,乃至认为他对很多中国人有救命之恩。比方说,当年闹“文革”,将好多人弄成“牛鬼蛇神”,天天斗你、打你、往死里折磨你,你若是一点“阿Q精神”都没有,处处逞出“士可杀不可辱”的脾气,我看你只能撞墙、上吊、喝敌敌畏。幸…  相似文献   

7.
你以为     
“你以为”是个很有意思的句式。在青海人的表达习惯中,对你说“你以为”时。暗含着这样的意思:你的习惯性思维和经验性判断出了问题,你对某人某事,某种现象做出的结论出现了偏差或者谬误。比如。你听说被大家普遍认为是个清官的张三被双规了,你大吃一惊,啊!张三也是个贪官?有人对你说:你以为。“你以为”就是对你大惊小怪的理性安慰。  相似文献   

8.
“说”在机关,永远不会是信口开河。总的原则是,你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是你最应该说也必须说的。超越职责范围的家长里短、是是非非,除了消耗体力、引火烧身之外,对于我们的发展并无实质意义。而且凡是习惯议论长短的人,最终会被领导在潜意识里认为“能力有限”——这是一条真理。但你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你必须搞懂搞清楚,有思路、有观点、有办法,特别要有独特的见解,随时能够“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9.
“你幸福吗?”“我姓福。”“你为什么幸福呢?”“因为我爸姓福。”“为什么你爸幸福你就幸福呢?”“因为我是我爸亲生的……”这条在微博上流传甚广的段子,源自一家媒体近期播出的调查节目。一位外来务工人员被记者问到“你幸福吗”时,回答说“我姓曾”。这看似文不对题却令人遐想连篇的回答火速在网络走红,被网友称为“神一样的答复”,随之引出了更多的“神一样的”评论和段子。  相似文献   

10.
胡海军 《党课》2006,(3):46-46
从前办事,人们说的是“凭党性办事”、“凭原则办事”、“凭良心办事”。可到了市场经济时代,我们有时却会遇到这种情况:不论你是办公事还是办私事,不论你是办该办的事还是办不该办的事,如果有“感情”,即使困难再大,也是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如果没有“感情”,即使是举手之劳,也会让你磨破嘴、跑断腿一因为人们早已习惯“凭感情办事”。  相似文献   

11.
李立新 《新湘评论》2010,(12):20-21
“担当”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有这样的解释:接受并负起责任。 谈担当,总是与责任相联。什么是“责任”?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责任时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是一个人,你就有责任,责任无处不在,“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相似文献   

12.
随着微博成为各大网站标配,微博关注度也成为博主们PK的内容。点击网页“关注”键成为某人的“粉丝”,简单操作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近来在网上热卖。在淘宝搜索“微博‘粉丝’”,能找到数十家网店。“‘粉丝’超过一百,你是一本内刊;超过十万,你是一份都市报;超过一亿,你就是CCTV了”,不少淘宝网店以此为广告。2角钱一个“粉丝”是基本价。部分网店还列出促销价、  相似文献   

13.
李立新 《学习导报》2010,(12):20-21
“担当”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有这样的解释:接受并负起责任。 谈担当,总是与责任相联。什么是“责任”?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责任时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是一个人,你就有责任,责任无处不在,“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相似文献   

14.
说买书     
李林栋 《学习月刊》2012,(13):12-12
在文化方面,或者更窄一些说,在文化学习方面.有些问题是你经常会遇到的,也是需要你“有谱儿”面对的,比如“买书”。  相似文献   

15.
求解     
王妍 《先锋队》2014,(3):53-53
“老师,你认识元芳吗?“不认识。”“你认识程祖吗?”“也不认识”“那你知道他们的姐是谁吗?”“你到底想说什么!”“老师你都不知道,我怎么知道:原方程组的解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张墨同志:你好。看了你的来信,我有两个感受。一方面我为你喝采,你敢于解剖自己身上的“机关病”,这说明你是一位有良知、求进步的干部。另一方面我又为你惋惜,诚如你所言,你已经沾染上了某些“机关病”。不过好在你已意识到了,只是一时找不到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7.
《廉政瞭望》2012,(18):50-50
当你张开嘴想跟人讲理,想用事实和逻辑说服对方,却发现你面对的都是“只想感受扔板砖的快感”、你说什么都会回一句“脑残”的人时,你会觉得,理智、讲理的品质,在这个社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鄙视、驱逐和羞辱。  相似文献   

18.
翟健 《前线》2013,(11):86-86
有一幅流传已久的对联,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是“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是“谁来落实”。对联讽刺的是一些领导干部重知不重行的弊端,开会是为了聆听意见、研究问题,属于“知”的范畴,发文本是为了解决问题,但如果仅停留在纸上,没有人行动的话,这些都会成为形式主义。我们反对形式主义,就要做到“知行合一”。  相似文献   

19.
李鹏飞 《党课》2009,(9):124-125
“借调”,顾名思义,就是:你还是原单位的人,你的行政工资关系还在原单位。上级机关先把你借来使用,有了机会再正式把你调过来。“借调”现象由来已久,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五方面原因:一是机关人员流出后得不到及时补充,人手不够用;二是工作量大、人员编制少:三是机关中人手虽然不少,但是胜任业务工作的人却较少;四是上级机关中的工作人员敬业精神不足,向下级单位“借人”使用,就可以把自己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五是“借调”人员比较“听话”,能力强,并且无需为他们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操心。  相似文献   

20.
一个秋天的傍晚,一位群众敲开一位党员的家门。群众:“这是春天你借给我买豆种的钱,我卖了蓖麻和大豆,有了收入。”党员:“你先别还我,赶紧把农业税交了。”群众:“都按时交了,这是余钱。”党员:“那你得找到一个致富的门路,光靠种地不行。”群众:“不种地别的也不会干呀。”党员:“你看人家有的养兔,有的养狗,还有的养鹅,收入是你的好几倍呢。你不会,乡里每月都有培训,而且还有很多的扶持办法。”群众:“弄不好赔了怎么办﹖”党员:“我帮你,咱俩住得近,有些项目可以一起干。”群众:“那钱……”党员:“明年你致了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