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汉书》、《后汉书》等史籍中常用"善史书"、"能史书"称赞人物,后代学者对其中"史书"一词进行了各种阐释,但均差强人意。《汉语大词典》中对"史书"的解释也过于简略,不能满足查阅者的需要。我们从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角度,对"史书"词义进行全面的考察,以求其在各种语境中的精确意义,以备查阅者的需要。经过全面的资料搜集及分析,最终认为史书具有以下五个意义:《史籀》十五篇、书法、官府文书、记载历史的书籍、书写文字。  相似文献   

2.
"我们现在读到的《论语》,如同一团乱麻,头绪很难理清。其实,《论语》不是没有头绪的,一团乱麻中,我们需要先找到线头,而这个线头就是‘仁’。"在中国,孔子是一个不可替代的鼎鼎大名,从这样一个人人敬畏的名字下手,学者钱宁把谁都知道表皮,对其内涵却经常一头雾水的《论语》进行"解构",打破顺序重新"组装"了一次,"改装"后的《论语》,一言以蔽之,好懂多了。前不久,《新论语》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  相似文献   

3.
<正>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我国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做出了重要修改(以下简称新《刑诉法》)。"尊重和保障人权"首次写入了具有"小宪法"之称的《刑诉法》之中,使其成为了新《刑诉法》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4.
《文心雕龙·神思》以"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释"神思",其意非本《庄子》字面,而是取《吕氏春秋》《淮南子》高诱、许慎注之别说。根据其说"心下巨阙,言神内守也",可证明刘勰所论"神思",具有心身内外二分的特点,而非向来所认为的心身彼此二分。《神思》篇由"神思"论虚静,其学理依据是汉代以来道家、道教的养生守神思想。  相似文献   

5.
<正>"临战"一词该当何解?先看通用的字、词典对"临战"一词是如何解释的。《说文解字》"临"字解:临下也,从卧。《汉语成语词典》中有"居高临下"、"临别赠言"等。《新华字典》中"临"字有如下解:1.到,来:喜事临门、  相似文献   

6.
严铭 《人民论坛》2010,(6):250-251
《水浒传》充满了浓郁的"礼"文化气息。《水浒传》中的"礼"文化主要表现在相见礼、夫妻道德礼、祭祀礼、秩序观念、规范意识等方面。梁山好汉因为内部重礼、讲礼,为自己筑起了精神情感的堡垒,打造了梁山事业的辉煌,但由于他们对"礼"的认识的局限,最终导致其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王灿 《长江论坛》2019,(2):92-96
"三不朽"源自《左传》,是对后世影响很大的人物评价体系。长期以来,"立德、立功、立言"中的"德"被单一解释为"修身"之"德",这是不恰当的。此处之"德"应为创制优良制度文化,使其保持对民众和后世的长久福佑和影响之"德"。除此之外,"德"作为排名首位的"不朽",其内涵亦贯穿"三不朽"中,先秦时期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基本上遵循着"德"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正>毛泽东的诗论数量不多,更不像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艾青《诗论》等专著,但对中国诗苑所起的作用和影响,却是十分巨大的。本文只就其"诗论"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1月,深圳市罗湖区《"质量党建"促全面从严治党落实落地》获评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最佳案例。为此,本刊从《罗湖"质量党建"为何荣膺"全国最佳"》一文中摘取其主要的典型经验进行刊发,以期对我区基层开展相关工作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舜徽一生勤于治学,著述宏富,其中有多篇文章论述到《四库全书》,涉及编纂缘起、提要撰写、全书缮录与校订、部类分合之得失等内容,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此外,张先生还撰有《四库提要叙讲疏》,对四库提要中的部叙与类叙作了笺注,他打破了"注不叛经,疏不破注"的陈规,其中有引申、有订正,也有辩驳,并通过《讲疏》的撰写,完成了对中国古代学术史的一种重构。梳理张氏的《四库全书》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加深对其学术理念的认识,对推进"四库学"与当前的"国学"研究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的意见》、《关于中央和国家机关定期组织干部下访的意见》和《关于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化的意见》3个重要文件,以此可见党和国家对信访工作的重视程度。文件明确要求,县委书记、县长每月必须安排一天时间"面对面"接待来访群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充满了浓郁的"礼"文化气息。《水浒传》中的"礼"文化主要表现在相见礼、夫妻道德礼、祭祀礼、秩序观念、规范意识等方面。梁山好汉因为内部重礼、讲礼,为自己筑起了精神情感的堡垒,打造了梁山事业的辉煌,但由于他们对"礼"的认识的局限,最终导致其悲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天津政协公报》2011,(10):42-42
<正>"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是冯梦龙编纂的。三辑各收40篇,是宋、元、明三代"话本"与"拟话本"的汇集。内容较广,选择亦精。冯梦龙对所收集作品,都作了统一整理和加工,在文字上作了必要的润色。有些采用旧本的人物和情节,加以重写,也有不少是他自己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李登辉为了加速他的分裂祖国的思想,近来频频发起对"大中华民族主义"的攻击。除5月上、中旬对美《新闻周刊》、日《朝日新闻》、美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记者陆续发表了诋毁"中共民族主义"的谬论外,5月26日在淡水国小的校庆致词中,更是针对"大中华观念"大放厥词,其歪曲  相似文献   

15.
古"刑"字有两种写法:"W刂"和"井刂"。"W刂"指断颈斩首的刑罚,"井刂"指作为法制的刑法,但后代因混淆而模糊,至清代已皆写成"刑"。《尚书.吕刑》中"惟作五虐之刑曰法"一语是记苗民以"刑"为"法"之罪,不能据以认为苗民创制了刑法。《尚书》中,虞谈法,士论刑;《论语》中,孔子将政法与道德并列对举,将刑与礼并列对举,从中可看出"法"与"刑"的区别。上古各代法籍很多,并非都是刑法。即便是商鞅的"赏诛之法",其赏罚之中,刑也只是法的一个方面。汉代的政界和学界混淆了"法"和"刑",但中国社会并没有从此就忽略了"法"与"刑"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我们经常说的成语"十恶不赦"来源于古代的法律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历代都进行法律法典的编纂,其中有影响的是《魏律》、《齐律》。据说"十恶"最早就出现在《齐律》中,当时称为"重罪十条"。  相似文献   

17.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姜太公兵法》2008年7月4日,两岸关系掀开历史新页。两岸三通,从不通、暗通到明通,因直航包机而得以畅通;两岸关系,从"名词"、"形容词"到"动词",因双方互惠而不再是片面之词。  相似文献   

18.
某商业公司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划定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上修宿舍楼,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前去宣传《文物保护法》,责令其停止施工。该公司负责人却满不在乎地说;"《文物保护法》?没听说过,估计是个‘软法’,就是被查处,也不过是罚点钱,没啥了不起。"得知此事,笔者感慨颇多。时下确有那么一些人,把国家的法律分为"软法"和"硬法"。如《刑法》被他们视为"硬法",都知道不敢轻易触犯,而《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9.
理论工作者千万不能用浅尝辄止的"快餐理论"去蒙蔽、去愚弄、去误导大众,也应该"走基层、转学风、改作风"记得有位哲人著过《实践论》、《矛盾论》,他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其指导革命的理论建树了得;另一位哲人虽少有宏篇巨著,但类似"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恰如那醒世恒言,言简意赅,其  相似文献   

20.
<正>自王林事件揭露以来,媒体上一度销声匿迹的气功又引起人们的关注。查百度,有的称其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有的誉之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奇葩"。对此,我不敢苟同。我以为"气功"只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调整心态的方式、方法。有些气功宣传还带有一定的迷信巫术性质,如把握不好,容易将人误导入歧途。我的依据是:三十多年前,"气功"的概念并不存在。我国权威的词典《辞海》及《新华词典》等辞书里都没有收入这个条目。我国的经典小说《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也没有使用过这个概念,即便是解放前流行的《七侠五义》、《施公案》等等武侠小说也没有见过这个概念。只是在1990年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