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梁妙荣 《理论探索》2005,3(4):32-34
运用生产力标准来调整人民利益关系,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唯物史观的新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试图通过生产关系的变革来实现生产力发展和人民利益的统一,但却没有成功。其经验教训为我们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重要启示,即党只有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最终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邓小平人民利益观的相同点是 :他们都把为人民服务当作中国共产党人的出发点和归宿 ;坚持群众路线 ;将社会主义制度视为人民利益的制度保证 ;其共同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他们人民利益观的差异是 :在对中国国情认识和人民利益内涵的理解上 ,毛泽东充满理想主义色彩 ,而邓小平却更加注重实际 ;在人民利益的实现形式上 ,毛泽东采取的是变革生产关系、计划经济等方式 ,而邓小平却选择了发展生产力、发展市场经济等途径。  相似文献   

3.
1978年在我国大地上展开的真理标准讨论,是我们民族历史上意义极为深远的一次思想大解放。实践标准的提出,成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对社会主义社会进步标准问题把握的真正开端。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扩大,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提出生产力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这一系列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步与否的具体标准。当前,在新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论的相继提出,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步标准的内涵,为我们判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设立了更为全面和实际的标准。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步标准的把握在借鉴、回顾、展望中发展,在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4.
实践“三个代表”,就要躬身践行党的宗旨,着眼于广大人民的利益,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具体利益和根本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物质利益和其他利益的关系、自身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巩固和加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的根本要求。实现和代表人民利益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利益标准。坚持人民利益标准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统一是党的根本执政规律,即关系着党的执政合法性的维系,是提高党的执政效益的根本途径,也是完成党的执政任务和执政使命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权宗田 《求知》2007,(2):4-5
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政治问题。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利益标准,坚持人民利益标准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1978年开展的真理标准大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20世纪80年代以后,根据新的历史条件,邓小平分别提出了"生产力标准"和"人民拥护标准".这是对实践标准的丰富和展开.新时期我们只有把三个标准统一起来,才能更好地坚持改革开放,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相似文献   

8.
杨庆国 《求知》2000,(8):12-13
人民利益是我们党奋斗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同志在“三个代表”的论断中再次谈到人民利益问题,他说,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那么,我们党怎样才能无愧于这个代表呢?我认为最主要的是用好手中的权力。  相似文献   

9.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巩固和加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的根本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人民利益标准。坚持人民利益标准和执政能力建设的统一是党的根本执政规律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由之路,是事关党的执政合法性的基本课题,也是提高党的执政效益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涉及两个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转型,二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转型,是指由于时代主题和党的主要任务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一个以革命为主题向以发展为主题的转型过程,亦即由革命哲学转型为发展哲学。当然,对此不能狭窄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它的基本原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既具有能为革命也具有能为发展提供正确指导思想的基础。但是必须看到,由于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的关系问题,是“三个代表”研究中的一个难点,解开这个难点,关键在于弄清楚两者之间的统一性。在反映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观上的统一性;在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内容上的统一性;在坚持使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上的统一性;在判断党的路线是否正确和党是否先进的标准上的统一性;在回答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上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代表人民利益,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上回答的重要课题。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广泛存在于经济、政治、社会、化领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些矛盾,关系到党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当前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从多方面入手,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利益矛盾。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标准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无论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还是现实来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判定社会主义政治方向的重大标准。在理论上,生产力标准要求发挥好人这个生产力中最活跃因素的作用,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优化分工和生产组织形式,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实践中,生产力标准要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健全完善市场体制、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破除束缚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以确保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持久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本文从人是生产力的主体理论出发,分析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前提条件,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调动劳动者主体积极性是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基本条件,坚持利益原则是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必要条件,坚持科学发展观为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郭彦森 《理论探索》2008,3(3):25-27
改革开放以后,利益矛盾成为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邓小平就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利益矛盾进行了成功探索.其主要思想包括:大力发展生产力,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等.这些思想为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正确处理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峰 《理论探索》2011,(4):28-29,4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凝聚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精髓,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基本价值观的要求;"以人为本"价值原则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居于统领地位,这是对党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上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评价标准,应当贯穿和渗透在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乃至每个人的价值评价标准中。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32)
毛泽东思想为"三个自信"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思想借鉴。因此,要科学论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必须从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中汲取养分。通过梳理毛泽东思想和"三个自信"各自的研究进展,探讨毛泽东思想和"三个自信"结合研究的意义,指出毛泽东思想和"三个自信"研究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提出"为人民服务"思想并将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其内涵丰富而又深刻: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必须密切联系群众,走群众路线,必须接受来自各个方面尤其是人民群众的监督与批评,必须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既继承了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又在理论上赋予了其全新的时代内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党和国家"最大的事情","最大的政治";"人民满意不满意"标准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坚守党的宗旨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将"文化自信"并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出"四个自信"。"四个自信"实质上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终目的,更是"四个自信"的核心价值追求。本文基于人民、文化以及实践这三个层面的现实基础,对"四个自信"的内生逻辑展开论述,把人民幸福作为核心价值追求,以此将"四个自信"的核心价值追求提升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邓乐元 《学理论》2014,(5):20-21
"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从几代伟人不同中国梦的形成角度出发,讲述检验中国梦的三大标准:生产力的标准,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共同富裕标准,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占60%以上,基尼系数在0.3以下;民主标准,体制认同度在60%以上。强调共同富裕是根本目标,人民民主是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