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7月31日至8月1日.省人大常委会外侨民宗工委为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执法检查,组织部分全国、省人大代表一行9人。赴上高县敖山华侨农场和金溪县秀谷华侨农场视察“社会主义侨民新村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2.
邹璞 《时代主人》2006,(9):31-31
7月31日至8月1日,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主题,省人大常委会外侨民宗工委邀请部分在昌的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视察了我省宜春市上高县敖山华侨农场和抚州市金溪县秀谷华侨农场,视察活动旨在充分发挥侨、台、民界代表作用,了解华侨农场开展“社会主义侨民新村建设”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出谋献策,督促政府部门做好帮助和扶持工作,以推动侨务法律法规的进一步落实,促进华侨农场合理规划,加快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八桂侨刊》2005,(1):62-64
一、统一认识,抓住机遇,以大开放大开发的思路确立华侨农场发展的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4.
一、“富侨兴场”新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论述了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富侨兴场”符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营华侨农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1985年党中央、国务院就明确了华侨农场要走我国农村改革的道路,要彻底改变现行农场的经济体制,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切实扩大生产经营者的自主权,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特别是归难侨的积极性,促进华侨农场自我发展、自我积累的能力,确实提高归难侨的生活水平。中央有关部门对华侨农场给予了大力支持,特别是中央“五侨”部门,十分关心华侨农场的改革发展和归难侨生活的改善,并会同中央有关部门多次深入华侨农场调研,制订一系列有利于华侨农场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国家计委“十五”期间将继续支持华侨农场的基本建设项目;财政部“十五”期间除在华侨事业费方面对华侨农场继续予以支持外,还增加了对华侨农场困难职工的生活补助,对华侨农场归难侨职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定额补助,以保证按月足额发放。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会同财政部、国侨办积极帮助解决华侨农场职工退休养老保险问题。仅20...  相似文献   

5.
从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看奈曼旗的沙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永平 《中国减灾》1998,8(3):41-44
1大自然的变迁奈曼旗位于内蒙古哲里木盟西南部,总面积8120平方公里,其中沙沼地4832平方公里,有六沙二山二平原之称。人口42万,农牧民年人均收入1000元左右,属国家级贫困旗县。历史上的奈曼旗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境内河流纵横,较大的河流就有敖来河...  相似文献   

6.
2001年,致公党中央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议政献计,在建言质量和成果实效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形成专题调研报告20份,提出政协大会发言和提案近50件,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思路和建议,受到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心系华侨农场归难侨从50年代起,党和政府为安置回国定居的归难侨,先后在全国兴办了84个华侨农场,安置了22万归难侨。几十年来,通过归难侨和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艰苦创业,华侨农场的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陈陵江 《现代人事》2003,(12):18-19
陕西省果业管理局是全国唯一的省级果业管理部门,它的成立是省委、省政府与时俱进,把果业作为陕西一个支柱产业来抓的重大决策。果业局2001年6月成立以来,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发展果业产业化和陕西苹果“争全国第一,创世界名牌,拓国际市场,出一流效益”的总体部署和建设果业强省的  相似文献   

8.
协助地方做好华侨农场的发展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桂侨刊》2002,(4):25-26
我地区三个华侨农场都在来宾县境内,三个华侨农场共有人口10799人,其中归难侨占人口总数的75%,是我地区归难侨最为集中的地方,也是我地区侨务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20日)一、切实巩固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自去年8月7日召开全省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工作会议以来,省直有关部门和华侨农场所在市县党委、政府,根据会议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07]6号文和实施省推进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方案,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大家要正确地认识、进一  相似文献   

10.
果业开发:热潮中的冷思考──对定南县果业开发情况的调查中国人民银行定南县支行计划股"要想富,种果树",近几年,为实现地委、行署提出的"在山上再造一个新赣南"的总体思路,定南县党政立足本地实际,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制定了"兴农富县、兴工富乡、兴果富民"的...  相似文献   

11.
孙燕 《八桂侨刊》2009,(1):74-77
花都华侨农场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发现,花都华侨农场归侨侨眷的通婚圈在过去的50多年的时间中几经变化,可以分为内部通婚占多数期、外部通婚扩大期和萎缩期三个阶段,我们先对这三个阶段分别进行了描述。然后从多角度进行了深入讨论。花都华侨农场归侨侨眷的通婚圈经历了先扩大后缩小的独特的变迁模式,这与已有的其它研究的发现不同。  相似文献   

12.
《回归与融入:华侨农场归侨口述历史(广西卷)》是广西侨乡文化研究中心郑一省教授及其团队的口述史专著,为近年来侨乡文化研究的力作。该著作还是广西高校人文社科“2011协同创新中心”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协同创新中心招标课题“广西华侨农场归侨口述史研究”的成果,历经六载春秋,终成此佳作。全书以广西典型的华侨农(林)场如百色华侨农场、武鸣华侨农场、来宾华侨农场、柳城华侨农场、宁明华侨农场为田野对象,抢救式地对华侨农场里的归侨展开口述史访谈与调查,从文化人类学的视野记录了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印尼、越南归难侨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3.
由于受农场发展环境、教育体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华侨农场子弟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当地教育的低谷,严重影响了华侨农场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在对桂林、来宾两个华侨农场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华侨农场子弟学校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探究,以期为解决当前广西华侨农场子弟学校普遍存在的发展难题,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梁姣 《八桂侨刊》2006,(1):55-58
华侨农场是建国以来我国安置以东南亚归难侨为的重要基地。本文试图站在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嬗变的历史背景下,以广西最大的华侨农场—武鸣华侨农场为个案,通过回顾武鸣华侨农场建场4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对我国安置归难侨工作进行研究、探讨,以期对华侨农林场的改革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来宾市华侨农场是广西众多华侨农场之一,其是一个有着特殊的历史缘由和多元文化构成的社区。在这个特殊的社区里,曾生活着来自十三个不同国家的归侨,在归国后近五十年与当地人的生活互动过程中,归侨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归属感。本文认为,来宾华侨农场归侨归属感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动态、复杂的过程,增强归侨的归属感需要各方努力。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元月31日是华侨农场归侨值得庆贺的一天,冒着霏霏细雨,漳州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分别专程赶赴常山华侨农场和双第华侨农场祝贺广大归侨喜搬新家。市委刘可清书记走进刚搬入新居的归侨李亚炎家,关切地询问他的生产生活情况并逐一参观了各个房间,祝贺他乔迁新居。现年50多岁的归侨李金树1960年归国后一直住在当时安排的老房子里,如今搬进了两层楼的新居。他兴冲冲带着市领导参观他的新房子,口里说得最多的还是“感谢”二字。  相似文献   

17.
敖富余从小生活在农村,但进城当“棒棒”(山城重庆对进城从事搬运工作的民工的统称)却是他以前从来没有想到的。20多年前,敖富余曾经是家乡武胜县再生资源利用公司保卫科工作人员。那时,由于各单位保卫科的人经常被抽出来协助公安机关工作,敖富余也有幸常常随派出所的民警一道去日寻夜查什么的,从中学到不少东西,也常破一些“不起眼的小案”。别看是些小案,却使他有一种成就感,同时对法律和侦破像着迷似的,只要有这方面的书报,他拿起就不撒手,常常是忘了吃饭和睡觉。不料,几年后公司亏损,保卫科被撤销,敖富余干脆像大多数…  相似文献   

18.
今天,我们很高兴在这里召开“全国华侨农场改革与发展经验交流会”,与各地、各部门的领导以及华侨农场的同志们一起,总结交流华侨农场改革与发展的经验。这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实际深化改革,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全面推动华侨农场建设小康社会。这是一次有重要意义的大会。  相似文献   

19.
邱烜  蒙治兵 《当代广西》2009,(24):62-63
写华侨投资区得先说华侨农场。 华侨农场是我国上个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期间为安置侨民而建立的国有农业企业。半个多世纪来,农场职丁亦工亦农亦商,为我国农工商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随着时光的流逝,社会的进步,封闭落后的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农场的改革如箭在弦。  相似文献   

20.
由于各种政策性、社会性原因的影响,广西华侨农场经济发展缓慢,广大归难侨的生活水平较低,华侨农场出路的探究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