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太炎的俱分进化论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太炎是其别号。生活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他,一生经历了剧烈动荡的时代。他目击了社会的变迁,并被卷进时代的潮流,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学者。谈及章太炎的哲学思想,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则转俗成真,终乃回真向俗”①,前后有较大的变化。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前后,他在哲学上曾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构成中国近代哲学进程中不容忽视的环节。本文只试图对章太炎独创的“俱分进化论”思想作初步探讨。一章太炎的进化观本身就处在一个变迁进化的过程中。在早期,他…  相似文献   

2.
华强 《探索与争鸣》2011,(11):38-43
武昌起义后,章太炎"革命军起,革命党消"的口号风靡于世。孙中山对章太炎的口号提出严厉批评。章、孙在口号问题上的分歧在于革命党是不是政党。章太炎认为革命党与政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辛亥革命时期所有的革命党属于结社而非政党,应当消弭。孙中山迫于压力,一度承认同盟会为结社并在事实上将同盟会由革命党改为政党,但是此后仍然坚持同盟会即政党,并对章太炎进行批判。章太炎"革命军起,革命党消"的口号反映了有识之士在中国政治近代转型期的呼吁,消弭党建思想是时代的进步。  相似文献   

3.
章太炎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太炎是近代中国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经学家,他对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学术诸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史学界对他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局部思想评价到总体综合分析的过程。迄今为止,这一研究过程仍在继续发展。由于章太炎本身及其所处时代的复杂性,更由于论者所持的评价尺度和探源溯流的途径不尽相同,因此,对章太炎的历史评价自然也就褒贬不一,臧否相悖。现将半个世纪以来研究章太炎的状况作一概要述评,以期推动这一课题的研究朝着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关于防止执政党腐败的理论与实践邓剑秋在毛泽东留给后人的全部精神财富中,关于防止执政党腐败的思想是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在这个领域里,尽管受到时代和认识的局限,他有过一些失误,但他为加强执政党的建设,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所建树的历史业绩是永...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对毛泽东政权观的新贡献刘毅强毛泽东一生始终面对着中国革命中建立政权和巩固政权这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对此,他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误。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站在现实的高度上,结合历史经验,对于解决这个时代课题(主要是...  相似文献   

6.
王磊 《求索》2014,(12):194-198
对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章太炎,人们多有诟病。此一时期章太炎的政治活动主要体现在组织政党并利用报刊作为舆论的喉舌来监督政府。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一时期章太炎督责政府、引导民气的历史事迹时,便可发现其思想特征中所包含的历史主义、民族主义和平等观念等精神是一以贯之的;他甘为民党、为民前锋的精神无愧于民国元勋的称号。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1848年这部划时代的巨著在英国伦敦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诞生后一个半世纪的岁月中,马克思主义经历了时代风雨的洗礼,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过震惊世界的成功和胜利,但也有过曲折、失误,甚至失败;社会主义运动有高  相似文献   

8.
李群  赵炎秋 《湖湘论坛》2010,23(4):64-70
中国国粹主义文化思潮与日本政教社派的"保存国粹"运动密切相关。"国粹派"主将章太炎的思想和主张同样受到日本国粹运动的影响和启发。章太炎青睐印度文化但看轻日本文化,加上日本政府勾结清政府打击中国革命和妄图独占中国、称霸亚洲的真实意图和险恶用心,促使章太炎在宣传保存国粹,以及如何进行保存时,选择印度而不是日本作为保存国粹的参照对象。章太炎国粹思想的萌发、转变到最终形成,与他对日本社会政治、历史文化,特别是日本亚细亚主义的本质的认识过程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对于他的思想倾向和历史作用,在以往的史学研究中长期存在着纷争。一种意见认为,章太炎的思想属于封建地主阶级范畴,他是封建士大夫阶级的代表、地主阶级的反满派,或主要是地主阶级开明分子;另一种意见认为,章太炎是劳动群众的政治代表,是一位农民民生主义思想家,他站在农民群众与手工业工人方面;还有一种意见认为,章太炎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代表人物。几年以前,由于“四人帮”形而上学猖獗,“影射史学”泛滥,一些报刊文章的作者也受影响,把章太炎打扮成近代中国的“法家”,吹捧他是一个“旗手”,说他成  相似文献   

10.
1895-1900年间是近代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动荡的时期。维新与革命、义和团运动此起彼伏。在这多事之秋,章太炎走出书斋投入救亡图存的时代大潮之中,实现了由单纯的旧式学者向新式政治家的身份转变。这个时期章太炎主张维新救国,他从传统的荀子学与"公羊三世"说入手,结合西方近代以来的社会达尔文理论,形成了富有个性的社会发展思想。章太炎肯定了社会发展必然性的一面,反对"剧变"和"拒变"两种政治倾向,提出中国社会的发展应当有全盘的考量,对于制度层面的变革需要采取缓和的态度,而当务之急乃是尽快开通风气,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求变的新风尚,促进变法时机的成熟。他的论点和论证颇有合理之处,但是在晚清社会积弊已深的情形下,除了革命外已无他法,于是1900年后章太炎毅然决然地投身于革命之中。  相似文献   

11.
在二十世纪初期文化民族主义的大背景下比较了章太炎与连雅堂的语文思想,指出了章太炎"以国粹激动种姓"的语文思想与连雅堂"发扬种姓"、"继绝存亡"的文学观的相同思想背景,并结合大陆与台湾语文运动的具体语境分析了章、连二人与大陆及台湾新语文运动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郝孚逸 《理论月刊》2000,(11):20-23
莎士比亚的戏剧以崇尚自然、尊重历史为创作原则,注重历史真实首先是一个思想、艺术观念的问题;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用当时时代所能达到的先进思想去观照历史,既不失历史的真实面貌,又使历史剧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莎士比亚的悲剧凡涉及历史素材的,不管其范围大小和数量多少,都不违反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3.
莎士比亚的戏剧以崇尚自然、尊重历史为创作原则,注重历史真实首先是一个思想、艺术观念的问题;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用当时时代所能达到的先进思想去观照历史,既不失历史的真实面貌,又使历史剧具有较大的思想深度;莎士比亚的悲剧凡涉及历史素材的,不管其范围大小和数量多少,都不违反历史真实。  相似文献   

14.
简究岸 《观察与思考》2002,(2):38-39,37
<正> 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太炎为其别名。1869年1月12日生于浙江余杭仓前镇一个书香世家。早年随外祖父朱有虔读书,受到反清民族主义思想薰陶。二十三岁受业于杭州诂径精舍国学大师俞樾。1894年甲午战争清军大败于日本,在民族危机深重的刺激下,章太炎毅然走出书斋,投身于救亡爱国运动。当时康有为集公车上书,并在北京成立强学会,宗旨在于富国强民。章太炎得知即报名入会。1897年春,章太炎又受梁启超之  相似文献   

15.
在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章太炎由信奉历史进化论转而提出了人类社会历史善恶、苦乐、智愚双向俱演的俱分进化论。章太炎形成俱分进化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个性的潜在影响,二是时代的直接制约,三是学术思想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康有为首开晚清"尊孔"的孔教改革运动,与其立异者自然是章太炎。章太炎对孔子的评价分为政治与学术两个层面,以这两个层面为纬,辨明章太炎评价孔子的"变"与"不变";以按时间发展顺序的文本分析为经,从而更好地把握章太炎心中的孔子形象。将章太炎评价孔子的变化视为其"自贵其心"的一贯心迹,对"忠恕"思想的新解亦可以看作章太炎对孔子和儒学的最终肯定性评价。在激进与保守思潮激荡的晚清社会,作为民族主义和国粹主义代表的章太炎,他对孔子的评价可以说很具有代表性,不论是革命派还是维新派都可以看到他们对孔子评价的相似心路。  相似文献   

17.
张志清 《求索》2010,(9):141-143
从《苔丝》出版至今,国内外大量评论家对苔丝悲剧的根源进行过剖析和探究。作者拟从达尔文主义视角剖析苔丝悲剧的深刻社会性根源,即作为"正义的守护神"的上帝的消失,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进化论思想以及遗传的作用贯穿并决定了苔丝的悲剧一生。  相似文献   

18.
张爱玲《金锁记》中的女性形象是一个人性异化的悲剧,也是一个历史的悲剧。本文分析了主人公曹七巧在男权社会、封建宗法制度的层层重压下,由被食到食人,成为新旧交替时代、男权社会的殉葬品的全过程,并剖析了产生悲剧的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9.
李清 《前沿》2013,(22):156-158
王国维的悲剧美学思想深受西方的影响.本文着重讨论了西方悲剧美学思想与王国维悲剧美学思想的相通之处,从而了解西方悲剧美学思想对王国维的具体影响.二者诗学理论的相通之处主要有:悲剧的“真”:人生苦痛的诗学;悲剧的“美”:“壮美”说;悲剧的“悲”:悲惨毁灭的大结局.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王国维的悲剧美学思想中西方悲剧美学思想留下的鲜明印痕.  相似文献   

20.
冯慧玲 《传承》2013,(9):140-141
鲁迅称章太炎为"有学问的革命家",汤炳正称章太炎为"有革命业绩的学问家"。章氏投身革命实践和文化实践,用革命和国学讲习回答了救亡图存、恢复中华的时代课题,深刻集中地体现了章氏个体生命意识以及革命自觉和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