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精神支撑.和谐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文化层面的变化、发展过程,需要形成社会的共识,而深层次的文化启蒙对和谐文化的构建具有直接的现实作用,对于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在普通民众中形成和谐文化的思想和在社会层面形成和谐的氛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徐钢  王丹 《实践》2008,(9):36-39
建设和谐社会,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良好的文化条件、有力的精神支撑.和谐的文化精神是一个社会和谐的灵魂.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地区,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综合经济实力已经位居内蒙古自治区101个旗县市区之首和全国县域经济百强第15位.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人类为了达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经过了长期艰辛的探索.如今,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正在引领中国人民为实现这一理想目标而奋斗.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体现了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知与行之间互动互补的辩证统一.在马克思主义文化语境中,推动科学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原本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既共同体现新型现代性的本质属性,又交叉反映着作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及与其相对应的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的有机结合.正是在这种有机结合中,凸显其无与伦比的综合效能.  相似文献   

4.
李轶 《学习月刊》2012,(1):11-12
社会的进步与和谐,不仅体现在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上,而且也体现在精神产品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上。我国文化建设经过不断探索,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  相似文献   

5.
和谐,作为一种思想,自古以来就是人类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孔子说"和为贵",墨子说"兼相爱".高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场所,承担着民族文化与人类文明的积淀与传承的任务,它在民族、国家、社会的总体结构中是一个文化、精神的象征,是坚守文化、精神的堡垒.  相似文献   

6.
和谐精神生活的建设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重要意义,不仅表现在精神生活体现着人的独特性,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要求人必须注重精神生活的发展,更表现在精神生活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应对国际竞争和人们价值冲突的重要手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精神生活的建设应当坚持的价值取向是建设丰富的、健康的、积极进步的、主动自觉的、和谐的精神生活。建设和谐精神生活必须完善各种社会制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抓好精神产品的质量;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环境、文化环境和舆论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探索和实践修养方式。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化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结构的各个部分和各个要素,它虽然最终体现出一种整体的社会和谐,但从社会发展各要素的制约规律来看,还有赖于构成社会结构体系的各层面、各环节、各种因素的和谐,如和谐经济、和谐政治、和谐文化与和谐自然环境等和谐要素的支撑。其中和谐道德是一个突出需要重视的方面。因为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和道义基础,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和首要条件,应该成为目前和谐社会进程中道德建设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8.
人的精神生活建设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十分密切.在理论上,二者反映着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内在一致性:和谐的精神生活是社会和谐的精神基础和精神动力,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和重要标志;社会和谐则为精神生活的和谐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在实践方面,二者具有生成的同构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解决精神生活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中实现社会的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促进人的精神生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身心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实现身心和谐才能达到社会和谐。人的身心和谐主要针对个人而言,体现着人的内在需求合理与外在诉求适度的一致,是作为人的物质存在的身体与精神存在的心灵和谐统一、良性互动的生存状态。实现人的身心和谐既要强化人的内在修养和培育积极平和的心态,又要通过社会的利益协调和心理教育机制加以引导,并建立相应的政策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一个社会的和谐,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和谐的文化精神。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根基,没有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谐文化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增强全社会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有利于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构建和谐文化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树立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要坚持文化创新,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