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在这喜气洋洋的节日里,亲朋好友礼尚往来,互送年礼,以增进相互间的友谊和感情,是一种民间习俗。然而,每逢年关之时,总有一些心术不正或投机取巧者为沟通与领导的关系或为达到个人目的,便以送节或拜年为名,带着虚情假意  相似文献   

2.
有一种裙子叫“迷你裙”,因其短而露,充满诱惑力。如今,有一种干部叫“迷你型”干部,因其甜而媚,而充满魅力。他们有的唯领导马首是瞻,恪守“多栽花,少栽刺”的信条,对领导曲意逢迎,让领导忘乎所以;有的先是慷国家之慨,以吃、请、送等手段拉拢、腐蚀领导,继而挖空心思,设置陷阱,使领导与其同流合污,被其所用;有的在领导面前温良恭顺,领导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即使明明知道执行的是不成熟甚至是错误的决策,也决  相似文献   

3.
为职工排忧解难办实事,是工会组织的职责和常年性的工作。然而,有些人把“办实事”首先或仅仅看作给职工送钱送物,因此,往往以是否送钱物、送多少作为衡量“办实事”好差的标准;一些职工则认为不给钱物就是耍嘴皮子、摆花架子。  相似文献   

4.
近闻,海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首创“不见面会议”形式,将清新有效的工作作风带入政府机关。何谓“不见面会议”?顾名思义,就是会议人员不集中,而是通过文件传递的方式,将领导的讲话等相关会议材料送抵相关人员;在约定的一段时间内,由“参会人员”分头传阅,领会文件精神;尔后按照会议要求,或落实工作,或反馈信息;会议主办单位派人到基层抽查督办。通过尝试,完全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不可否认,时下不少地方仍沿用计划经济时代那种管理模式,即以会议代管理,以会议抓落实。用老话讲,就是“领导就是开会。会上说过了,就算…  相似文献   

5.
正假期婚礼"扎堆儿",有人称几天要参加12场婚宴。当然,喜酒不是白喝的,送"红包"是少不了的。有记者对北京、上海、河南等全国100名不同职业人员进行调查,有67人参加过领导婚礼,56.7%的人送领导的份子钱要高于送普通同事,数额高出近一倍,还有高十倍的情况。(数据来自《人民网》)交际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应酬往来,交际圈则是指有相对固定的对象,且往来比较频繁的群体。党员领导干部由  相似文献   

6.
现实生活中,腐败现象往往都是千方百计披上各种冠冕堂皇的外衣,让人觉得正常,甚至可以理解。据《半月谈》载,某县委、县政府在制造腐败上,便创造了充分的“理由”,而且“合理”地延续了长达十多年。据说,该县从1987年以来就执行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大凡副县级以上的领导调出本县,都要送一套大理石云木雕花家具。目的有二:一是代表全县干部群众向该领导表示心意;二是让该领导不要忘记这个县,今后有事好联系、多关照。听听,这两条“理由”多有人情味,而且还尽显当地领导的一心为公的感人公仆形象。为啥非要送家具?原来,这…  相似文献   

7.
所谓“庸俗处世学”,是一门以个人利益为中心,老于世故、精于关系的所谓“学问”。精通此道者的突出特点,是惟上是尊、惟我是本、惟利是图,且具有相应的“变色”本领。其主要表现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上级面前看眼色行事,投其所好。尤其是对个别领导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图深知就里。领导想什么他就做什么,领导好什么他就送什么,领导干什么他就捧什么,想方设法讨领导欢心,让上司舒服,从不管事情的好坏对错,更谈不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统一。二是在下级面前凭自己的感觉行事,为所欲为。习惯于看上级眼色行事的人,也希望下级…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转轨的今天,有人与官场中的实权人物拉关系,以发展本地、本部门、本企业的经济,形成了所谓“关系经济”怪现象。关系经济的影子在一些地方,关系经济的影子几乎随处可见。上项目。上项目都要层层审批,有的项目为国家部分或全额投资。为能顺利批准立项,或争取到国家投资的项目,有些地方领导亲自出马,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关键人物,不厌其烦地与之套人情,请吃请乐请旅游,送些土特产、礼品,或给报销点什么。打通了关系,项目也就非我莫属了。引资金。国家投资多是无偿拨款或低息贷款。于是“跑步(部)前(钱)进”应运而生。公…  相似文献   

9.
3月28日下午,兵团隆重举行了"母亲健康快车"项目发车仪式。"母亲健康快车"是以流动医疗车的形式,依托当地医院或妇幼保健机构,为西部贫困地区"送健康理念、送健康知识、送健康服务",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妇科病发病率,全面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兵团党委常委、副政委、妇儿工委主  相似文献   

10.
一个人或单位在工作生活当中多少会得到领导或组织的关心帮助,或大力提携促成成长进步,或雪中送炭解决实际困难,或创造条件帮带赢得荣誉,不少单位和同志事后会由衷感激,通过不同形式表达自身的谢意。这本身无可厚非,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懂得感恩是中国传统文化美德,但现实中存在的"公恩私谢"和"私恩公谢"的现象,却是变相的腐化问题。"公恩私谢"是指一个单位或个人受到组织、集体的关心、培养取得了荣誉进步或破解了难题,本应以更高的标准积极工作来感恩、回报组织,但受益单位或个人认为是主要领导或某一个领导"关心"的结果,因此把恩情记在某个领导身上,私下以公款公物表示谢意,从而形成感情上的依附关系,以至发展为派别山头,感恩组织变成了感恩个人,对组织负责变成了对个人负责,容易造成跟风站队、亲疏远近、划圈等不良风气,同时,也容易鼓励放纵一些领导  相似文献   

11.
告别信好     
干部调离,以什么形式告别为好?这些年一直是一些地方、一些领导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结果,不少地方、不少领导走了——或易地任职、或高升,都是沿习传统:一是宴请,宴请,再宴请;二是送别,送别,再送别;三是礼品、礼金、礼物送了又送;四是座谈会、茶话会、告别会开了一个又一个……这之中,尽管有的不是要走的领导干部的本意,  相似文献   

12.
《求是》2006,(1)
在胜利完成“十五”计划、迈上“十一五”发展新征程的时候,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向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送上新年的问候和祝福!2005年,是“十五”时期的最后一年。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相似文献   

13.
胥健 《廉政瞭望》2004,(9):27-27
从对各地近几年查处的领导干部适规收受钱物案件分析,领导干部收受钱物行为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收钱送物的数额不断增大有的领导干部官职不大,收受数目却十分惊人渠县建设局原局长徐立奎担任房管所长时,经查证收受的礼金就达30余万元。二是收钱送物的范围相对集中送者有的放矢地主攻关键岗位、关键人物,尤其是单位“一把手”,以达到“面小量大效果好”的目的;收者不再是来者不拒,而是谨慎选择收受那些所谓信得过、靠得住、日后暴露或揭发可能性不大的送礼者所送的钱物。三是收钱送物的手段更加隐蔽,送者由到领导干部家里、办公室送钱逐步发展为到茶楼、酒店、外出学习考察地等隐蔽场所送存折、股票、购物券等,有的还采取无需与领导干部直接接触的给领导干部手机充值、交保险费、买住房、送领导干部子女出国等方式进行、四是收钱遂物的借口日渐繁多送的有借口,收的有理由,看似“人情世故,礼尚往来”,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14.
正听群众心声,察群众所困,看群众需求,区直机关工委"下基层"工作组以"五个结合"为群众送政策、送项目、送技能、送健康、送文化,丰富了下基层活动的内容,给群众带来了实惠。2014年3月11日至14日,区直机关工委书记叶旭带领下基层工作组成员到同心县马高庄乡赵家树村开展下基层活动。一是结合送政策,让村级班子成员增强带领群众勤劳致富的能力和信  相似文献   

15.
核工业西南地质局党委以健全领导机制为切入点,坚持“两手抓”,推动了基层精神文明建设。 1.加强领导。从局到基层都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坚持党政一把手抓两手,一班人两手抓。他们的具体做法:一是交叉任职,从职责上体现两手抓。在一些单位试行行政一把手兼党内职务,党委一把手兼行政副职的领导机制。二是调整和交流。对认识不到位,工作不到位的干部进行调整,或免职,或调岗。三是加强对基层的领导。地质局每年专  相似文献   

16.
<正>翻开近年来的报纸杂志,接连不断的"工程"映入眼帘:农民扯上几块白塑料布,搭建几个日光温室,就称之为"白色工程";领导在示范园里种了几亩草地,就美其名曰"绿色工程";为农民送  相似文献   

17.
《新长征》2006,(2):31-31
为了更好地贯彻宣传思想工作“三贴近”和理论“三深入”要求,将理论工作重心下移,我们以“把大理论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总的要求,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开展了送理论、送政策、送法律、送科技、送信息“五送”服务队下基层活动。在农村主要是向农民传播农业科技知识,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在社区主要是结合全民创业活动,通过宣讲创业文化、相关法律以及发布就业致富信息,激发社区居民的创业热情。  相似文献   

18.
宋凯 《当代党员》2006,(2):56-56
我是一名副镇长。最近关于乡镇建制调整的各种小道消息传得人心惶惶,说乡镇要合并,领导职数要减少,机构要改革,人员要精简。在惶恐中,很多人都在找门路“又跑又送”。我既没有门路,也没有熟人,看着别人跑得欢,送得勤,唉,“不跑不送”的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9.
所谓“精神贿赂”,是指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迎合领导、讨得欢心、求得好感而使用的伎俩,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抬轿子、送高帽、自我贬损、巴结讨好等等。鲁迅先生称之为——“捧杀”。“精神贿赂”古已有之。史载,唐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改革的试点单位,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锊理中心积极寻求由传统的“管理型”向“服务型”党组织的转变,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以“送医疗、送健康、送服务,让社区居民满意”为目标的“三送一满意”特色医疗服务活动,让社区居民切实享受到了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