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外有关指纹学的论著中将指纹特征的分类层级分为三级:一级特征即指纹线类型特征;二级特征即指纹线的宏观细节特征,如分歧、结合、起点、终点、小点、小棒、小钩、小眼、小桥以及罕见的交叉线、错位线、点线、节线等;三级特征即是指纹的微观细节特征,主要包括乳突纹线边缘形态、纹线宽窄、细点线和汗孔特征等[1].在指纹鉴定中常常遇到模糊、残缺、变形的疑难指印,这类指印的宏观特征点较少,如果按照常规的鉴定方法根据指纹的一级和二级特征则难以作出认定同一或否定同一的判断.而这类指纹的鉴定意见在刑事、民事案件的审判中又是十分重要的证据.此外,鉴定中有时还涉及伪造指纹的鉴别等等.为此,指纹三级特征在指纹鉴定中的应用价值也日益凸显,本文将针对此作如下讨论.  相似文献   

2.
指纹鉴定人员对现场指印认知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纹鉴定主要是解决检材指印与样本指印是否为同一人所遗留问题,其鉴定意见是法定证据形式之一,关系着被检验对象是否有犯罪嫌疑,责任重大。指纹鉴定人员根据指纹鉴定方法与标准,结合从业经验对指印进行分析与比较,并最终给出鉴定意见,在此过程中,对现场指印的分析是否客观及准确,直接影响后续比对检验、综合评断及得出的意见。本文重点针对指纹鉴定人员在指印分析阶段的细节特征选择、信息判断等问题进行研究,邀请106家指纹鉴定机构参加4组指纹的测试,实验使用一款基于网络的指纹鉴定分析系统,记录每个机构在指纹鉴定中的工作过程,并使用统计学R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的指纹鉴定机构之间做出判断与评估的准确性存在一定的差异,指纹鉴定人员点取特征的稳定性、选取特征的数量与现场手印质量之间存在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3.
鉴定人员“心理因素”对指纹检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印被称为物证之首,历来被广泛用于司法实践,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证据.在实际检验中,可能将事实上同一的指纹认定为不同一,也可能将不同一的指纹认定同一,还可能出现既不敢认定,又不否定的局面,造成指纹鉴定出错或者难下结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现场提取的指纹变形、重叠、模糊、残缺等各种客观原因,以及鉴定人员本身的检验水平、经验等原因外,心理因素的干扰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拟就该问题作出分析如下:1.心理因素干扰产生的原因1.1 案情对鉴定人员心理的影响案件发生以后,随着侦察工作的开展,案件信息也会通过侦察员传递给刑事鉴定人员,特别是在送检过程中,通过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汗孔特征在局部指纹内识别的准确性,为汗孔特征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四种承痕客体上遗留手印进行显现、汗孔标注、统计局部指纹内汗孔特征标识的正确率、错误率、漏标率,比较不同客体、不同显现方法对汗孔识别的影响。结果 局部指纹内汗孔识别的平均正确率为92.30%,平均错误率为7.70%,平均漏标率为7.39%,手印面积大小、承痕客体性质、显现方法以及人为因素对汗孔识别准确性有一定影响。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小面积局部指纹内汗孔特征可以得到有效识别,且识别的准确性较高,汗孔特征识别准确性研究为利用汗孔特征辅助手印鉴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孟柯  杨华 《刑事技术》2009,(1):53-54
指纹检验是物证鉴定的一个重要内容,其鉴定结论是一项重要的诉讼证据,必须具备科学性和准确性。在各类刑事案件现场,发现、显现、提取的指纹是重要的痕迹物证,对侦破案件起到重要的作用。由于现场指纹形成的复杂性,往往与正常的平面捺印产生较大的差别,反映在指纹的几何形态、乳突线的弯曲程度、粗细、密度及细节特征等等都会产生较大变化,即形成了变异指纹。怎样判断和识别指纹是否为变异指纹,其产生了哪些变化,是正确进行指纹鉴定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6.
指纹鉴定证据自从诞生就与科学紧密相连着,科学的发展为其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在诉讼中,指纹鉴定证据确实发挥着相当的客观性、准确性的价值。但是,指纹鉴定证据并不是绝对真理,基于各种因素,也出现了使用指纹鉴定证据造成错案的情形。因此,如何既发挥其科学性的一面,又克服其不足的地方,这需要借鉴国外的立法与实践经验,确立相应的程序和规则。  相似文献   

7.
指纹鉴定错案的发生引发了对指纹证据科学性要求的提高,伴随着指纹数据库的不断扩增,指纹相似异源问题已经成为指纹检验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其对指纹鉴定标准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也给指纹鉴定带来风险和挑战。本文首先介绍相似异源指纹的研究背景以及概念,然后从相似异源指纹的产生原因和鉴定错误率两方面展开综述,最后结合研究现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几点展望,以期补充指纹鉴定基础理论,为指纹证据的量化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指纹是少数可以直接认定人身的法庭科学物证之一,在侦查破案及法庭诉讼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指纹只有三种鉴定结论,认定、否定和不够条件。长久以来,现场指纹存在着大量不够鉴定条件的指纹并被废弃不用,但这些指纹具有重要的侦查及应用价值,采用概率化的表达方式可以让这些指纹发挥重要的证据作用。本文阐述了一种对指纹进行扇形分区划分和特征统计的数学建模方法,研究统计了1 500万枚指纹图像的特征分布,拟合出各个扇区内部特征的概率密度函数,并采用贝叶斯准则和添加噪声进行修正,最终得出指纹鉴定结论的概率。本研究所计算出的指纹鉴定概率与指纹匹配特征点的数量、价值及特征稳定度成正相关,与扇区内部特征出现的概率成负相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指纹匹配特征的相似概率问题,为指纹鉴定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办法。研究结果能够使大量不够鉴定条件的指纹重新发挥证据价值,使指纹鉴定从定性走向定量。指纹鉴定结论概率化表达方式结合其他法庭科学证据进行量化分析,在认定犯罪嫌疑人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是法庭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罗燕 《刑警与科技》2005,(8A):115-118
法医物证检验是物证鉴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庭科学领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法医物证检验鉴定,确定这些生物类物质的性质、种属、血型、DNA指纹、性别和年龄等,对其属主进行个别识别及亲权关系确认,从而证实这些生物类物质与其案件的关联,为证实和揭露犯罪,分析案情提供依据,为侦查破案和诉讼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0.
审查逮捕阶段单独指纹证据应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指纹鉴定在司法活动中应用广泛,通常作为证据线索为进一步的侦查活动指明方向,或者和其他证据材料相互印证共同证明案件事实,但是在只有指纹证据材料的情况下,案件的事实该如何认定,审查逮捕工作中又当如何看待这些单独的证据材料,即单独指纹证据的证据力和证明力究竟有多大。本文在对我院近年来办结的单独指纹案件深入调查基础上,为下一步的检察工作尤其是审查逮捕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一、单独指纹证据案件的基本情况及特点①(一)单独指纹证据案件的特点通过分析2002、2003、2004年②来我院办结的单独指纹证据案件,可以发现该类案件具…  相似文献   

11.
余谍 《法制与社会》2014,(14):131-132,141
本文从一盗窃案件中存在错误的指印鉴定说起,由正反两方面揭示指纹鉴定本身的积极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在绝大部分案件中,指纹鉴定作为唯一定罪证据是可行的,但基于对冤假错案的防范而采用"暂时"不采信指纹鉴定作为盗窃案孤证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一种新的法庭科学技术——声纹鉴定,被广泛应用于诉讼活动之中,日益成为司法机关打击犯罪,解决民事、经济纠纷的有力工具n提起指纹,大家都很熟悉,都知道人的指纹各不相同,通过指纹可以进行同一认定,准确地判断一个人是否到过现场或是否从事过某一项活动,从而为办案提供有力的证据。声纹鉴定也称语音鉴定,它是利用人声音的物理特征进行同一认定的。将声音通过仪器转变为声谱,就可以通过视觉观察到人声音的物理特征,如声波的振幅、频率等。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声音特征,其声谱也就不一样,这与指纹非常相似,所以声音的这…  相似文献   

13.
电子物证(电子证据)是与传统物证不同的新型证据。电子物证鉴定的送检材料一般是保存有数字电文的存储介质,其中存储的电子数据是鉴定分析的主要对象。电子物证鉴定有其特殊性,这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数字电文中很少包含人身的、信息系统的“特征信息”。传统物证中的指纹和DNA鉴定都可以对人身进行同一认定,而数字电文经过信息处理设备的处理、传输,其中不保留或者很少保留人身特征信息。第二是传统物证鉴定分析中的“物质交换原理”不适用于电子证据。数字电文在存储、处理、传输过程中是以光电信号的形式完成信息处理和传输,不发生物质的交换,没有物质成分的交流,只引起数字设备存储器中存储介质的存储状态变化。虽然电子物证鉴定与传统物证鉴定有很大不同,但传统物证鉴定的理论和方法对电子物证鉴定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借鉴传统物证鉴定中的同一认定、种属认定理论及方法,对电子物证鉴定中的同一认定和种属认定做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颅像重合法对身源不明的颅骨个体识别已在国内开展二十余年,其依据是对送检的失踪人照片面部软组织与颅骨之间标志点、线的对应量度关系做出是否同一人的认定。经多年观察总结面部整容术的方法、部位及形态与颅像重合标志点、线量度间的影响问题,对于人群中是否有部分人是面部整容术后的面像判断,提出相关专业人员的鉴定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公诉裁量权是指公诉机关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审查相关案件证据的基础上,就具备足够犯罪嫌疑,符合法定起诉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是否提起公诉问题进行斟酌、选择进而做出处理决定的权力。[1]如何在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条件下正确运用和完善公诉裁量权,以有效化解和减少社会矛盾纠纷,是当前检察机关为构建和谐社会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目前办理伤害案件中,法医依据鉴定标准做出的伤情鉴定,已成了政法机关确定伤害罪的主要依据,甚至有时成了唯一依据[1]。对于犯罪构成中不可缺少的危害行为的严重性、连续性(拒不认错的恶劣表现是对犯罪客体的进一步侵害),在办案实践中却往往成了可忽略不计的因素。目前的研究表明:原始损伤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要用参与、介入程度来表述,用定量比例制的方法去判断分析,不能简单地用有或无二者择一的方法去判断[2]。因为在损伤治疗、恢复过程中,其后果或多或少地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救治及时与否;(2)医疗条件和治疗技术;(3)救治人员的责…  相似文献   

17.
我们把只出现3、4个特征的残缺指纹称为少量特征指纹。在指纹检验中,常常会遇到对只有少量特征的残缺指纹的检验。有关权威专业刊物曾报导:指纹的同一认定必须有6个以上相同的特征。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显现固定手印方法落后、手印局部持征较少等原因,所提取的现场指纹特征出现得极少,达不到同一认定的足够数量。笔者认为,在如下特殊条件的配合下,仅凭3、4个特征相同就可以作出同一认定结论。  相似文献   

18.
同一鉴定规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一鉴定是同一认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刑事司法实践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学界对同一鉴定规则还存在一些误解,这些误解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同一鉴定作用的充分发挥。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廓清学者们对同一鉴定的一些误读现象。在此基础上进而阐述笔者对同一鉴定的几点认识,如同一鉴定的基础和条件、同一鉴定的基本类型、同一鉴定的基本步骤及方法、同一鉴定结论的证据价值及审查评断等。  相似文献   

19.
目前,有基础性的法庭证据表面:指纹的法医鉴定广泛运用在罪犯的人身认定上。在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之下,让检验及浅指纹的鉴定成为了可能。本课题对"纳米技术在刑事侦查潜指纹鉴定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时,重点对传统潜指纹显现方法应用现状、纳米技术在潜指纹显现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米技术在刑事侦查潜指纹鉴定中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及策略进行了实质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董亚枚  陈亮 《法制与社会》2012,(19):136-137
手印是犯罪现场和嫌疑客体上出现率较高的一种犯罪痕迹,通过检验鉴定,能够起到缩小侦查范围和直接认定犯罪嫌疑人的重要作用,向来被认为是"证据之首",在侦查破案中显示其特殊的价值。在新形势下,缉私办案工作的复杂性和严峻性给刑事技术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应从将指纹工作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轨道,不断提高指纹工作的科技含量,充分调动指纹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重视现场勘查、密切侦技联系,并进一步做好指纹鉴定工作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最大限度地发挥指纹技术在缉私办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