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以后,泰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它的高等教育规模(相对于人口而言)已经大大超过了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出现了高等学校毕业生大量“过剩”的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当泰国着手进行国家建设的时候,面临着受过教育,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短缺的问题。于是,泰国政府便开始重视高等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事业,规模迅速扩大。特别是70年代和80年代,泰国高等教育发展速度是惊人的。1970  相似文献   

2.
泰国是东南亚地区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之一。据泰国内政部人口统计,1987年泰国总人口约为5,100万人,但各类文官总数却达799,491人(不包括在国营企业内任职的271,075名正式和临时雇员),平均约64个泰国公民中就有一个文官。  相似文献   

3.
一、民德的大学和高等院校民德把促进科技发展列为极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大学和高等学校是国家科学文化、教学研究的重要中心,它们是统一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最高学习场所。通常,人们把下列的六所学校,即:莱比锡的卡尔·马克思大学(1904年);罗斯托克的威廉·皮克大学(1419年);格克矣弗瓦尔特的恩斯特·摩勒茨·阿尔特大学(1456年);哈勒  相似文献   

4.
十多年来,泰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有了飞速的发展,使泰国一跃成为东南亚农业机械化最发达的国家。以下从七个方面,对泰国的农业机械化加以介绍和剖析。  相似文献   

5.
据泰国国家高等院校规划委员会就目前高等院校的发展情况所作的报告中说,泰国的高等院校分为国立和私立两种。直属国立大学部②管辖的国立高等院校共十一所,但有些大学(如是纳卡粦威洛大学)有几个分校,分散在各个府,每个分校就相当一所高等院校。若按此类推,国立大学就有二十三所,私立专科学校则有十二所。此外,还有  相似文献   

6.
一个国家在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之前,必须在一段时期内不断发展工业。在50年代,泰国工业不仅势单力薄,而且门类单一,当时主要只有两类工业,一是采矿业,二是农产品粗加工。1961年,在实施工业发展战略以后,泰国经济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初期由于发展战略失衡,工业化的成效不大。到了80年代,泰国受到高油价、高利率、发达国家贸易  相似文献   

7.
1977年泰国的高等学校总共有十所国立大学、三所国立学院(农科、理工和开发行政)以及十所私立学院(商业与职业教育)。有关这些高等学校东南亚研究工作的情况,基本上可以从十所被公认为对东南亚研究有兴趣的国立大学得到反映。 所有这些机构均拥有关于泰国问题的大量课题的投入。除了泰国本身之外,泰国课題应该看作是东南亚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在本报告中,有关泰国课题的问题自不待  相似文献   

8.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亚洲研究所成立于1967年,当时隶属于朱拉隆功大学政治学院,后随着业务的发展和研究人员的增多,于1985年成为朱拉隆功大学的独立研究单位。目前,该研究所共有教职员工50多人,大多是来自其他院系、大学和团体的志愿者。现任主任是Dr.Sunait Chutintaranond。作为  相似文献   

9.
论韩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办学主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韩国已由一个人均GNP只有82美元的贫穷的半岛国家,发展成为人均GNP接近1万美元的现代化国家.在其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中,韩国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飞速发展.1945年韩国光复时,只有19所高校,7819名在校大学生,1490名在职大学教师.而到1998年,韩国有专科大学158所,四年制大学156所,教育大学11所,产业大学18所,广播大学1所,研究生院669所,共有在校大学生2941139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8.8%,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应韩国高等教育财团邀请 ,以汝信教授为首的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一行 3人于 2 0 0 3年 10月16日~ 19日赴韩国济州岛参加了由该财团举办的第一届亚洲研究中心主任联席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上海复旦大学、辽宁大学以及蒙古国立大学、越南河内国立大学、老挝国立大学、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缅甸仰光大学、柬埔寨国立大学等 7个国家 12个亚洲研究中心的 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联席会。中国驻韩国使馆文化参赞安玉详出席会议 ,并代表中国驻韩国大使李滨先生宣读了贺词。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研…  相似文献   

11.
泰籍华人谢慧如先生是当代海外最著名的华人企业家、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之一,他对促进中泰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泰国经济、文化、教育、公益等事业,都作了不少贡献,荣获泰王国1992年度最佳社会福利家称号。  相似文献   

12.
韩国通过制定"韩国教育海外输出2006~2008三年计划"以及在2006年正式启动"学校教育海外输出的模式构建"事业来大力推进教育输出事业的发展。韩国推进教育输出事业的发展,除了与世界其他国家共享其成功的教育经验与方法以外,也是从本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高等教育发展等多方面现实背景因素出发做出的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13.
1932年,泰国军队首领与文官领袖合作,结成“人民团”,成功地变革了泰国政体——改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从此,泰国军人在推动和改变政治发展与社会进步方向,表现出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时期的军人,由于受西方文化意识和民主改革思潮的影响,有着追求时代进步思想的倾向,因而以新时代的政治发展家和社会改革家姿态,在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与社会进步、建立民主政治制度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遗憾的是,后来一个时期,泰国军人在政治上的积极作用改变了。从1947年至1973年,泰国先后经  相似文献   

14.
论韩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办学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 5 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 ,韩国已由一个人均GNP只有 82美元的贫穷的半岛国家 ,发展成为人均GNP接近 1万美元的现代化国家。在其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中 ,韩国的高等教育也得到了飞速发展。 1 945年韩国光复时 ,只有 1 9所高校 ,781 9名在校大学生 ,1 490名在职大学教师。而到 1 998年 ,韩国有专科大学 1 5 8所 ,四年制大学 1 5 6所 ,教育大学 1 1所 ,产业大学 1 8所 ,广播大学 1所 ,研究生院 669所 ,共有在校大学生 2 941 1 39名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68 8% ,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韩国于1 980年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  相似文献   

15.
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双重难题,泰国也不例外.泰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思想领域的冲突、 各种政治势力的斗争、 根深蒂固和无处不在的腐败等等.在泰国政治中,战后初期(1945—1958年)是一个关键的转变阶段,从先前的威权宪政体制(1932—1947年)转变成此后的军事专制体制(1958—1973年).20世纪50年代,学生在泰国国家政治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继而在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与此同时,国民议会内所有政党之间的相互争斗被视为泰国政体的一个显著弊端,它很快便成为泰国政府被贴上"不稳定"标签的最明显原因.1932年往后,泰国有10余次政变和政变图谋,而1976年10月6日,军事政变是右翼势力合乎逻辑的一次最激烈反应,而此次政变针对的是三年前学生领导的、 作为宪政高潮的"十月革命".1976年的军事政变虽然结束了此前三年混乱的开放式政治实验,但其暴烈程度实属空前,政治意义异常重大.概而言之,20世纪60和70年代的学生、 政党和以军人集团为首的右翼势力都以它们各自不同的行为,肇始了当代泰国政治不幸的动荡传统.笔者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详细访谈,展现当年一位参加过学生运动以及后来的反抗活动的人士的心路历程,了解他对泰国政治和泰国社会的一些看法,借以印证、 补充或加强对泰国政治和泰国社会的分析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一、菲律宾私立高等教育简况 私立高等教育在菲律宾的高等教育事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1986年的统计,菲律宾私立高等院校的在校学生数为127.4万人,占公、私立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总数的84.7%。 在1946年到1971年的25年间,菲律宾私立高等院校的发展尤为迅速,私立大学、学院已成为菲律宾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1980年,私立高等学校的数量已大大超过公  相似文献   

17.
目前,泰国是美国的一个重要同盟国,也是西方防务集团在东南亚不可缺少的成員之一。可是偶而也有迹象表明,泰国正在愼重考虑关于和西方国家的同盟问題。泰国将会加入中立主义集团吗?它的外交政策活动,在国內政治的发展中占什么地位  相似文献   

18.
泰国汉语教育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追溯了华文教育的历史发展,描述了华文教育在泰国的发展现状,揭示了其目前存在的问题。要更好地发展泰国的华文教育,笔者认为主要是依靠新科技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使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体系演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根据泰国国家银行和劳务厅的统计,由劳务厅派往中东各国的工人,1975年仅984人,为国家赢得外汇约160万铢。1980年经登记往中东各国工作的劳工合计98000人,为国家赚取外汇约42亿2200铢,若与泰国商品出口总值相比,可占第八位。1981年经登记往中东各国工作的劳工增至159,000人,为国家赚取外汇约67.32亿铢(约合3.2亿美元)。  相似文献   

20.
办学之道,师资为本。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主体,大学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归根结底要依赖于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在某种意义上讲,离开教师,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建设、发展就无从谈起。所以,师资队伍建设对一所大学乃至一个国家是至关重要的。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实质是对师资进行管理,目的是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发挥师资个体及整体的最佳水平。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强国,又是高等教育非常发达的国家,在高校师资管理方面与我国有不同之处。本文试图从师资管理机构设置、师资编制管理、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及工作量等方面对中、日两国高校的师资管理加以比较,期望对我国现行的高校帅资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