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吾尝于世界数十国之宪法中,求其可以代表一时代者有三:日,1787年之美国宪法;曰,法国第一革命之宪法;日,德之新宪法。美宪法所代表者,十八世纪盎格鲁撒逊民族之个人主义也;法国宪法所代表者十九世纪民权自由之精神也;今之德宪法所代表者,则二十世纪社会革命之潮流也。此二十世纪之新宪法,条目盖甚繁琐矣!兹择其要点六者论之。  相似文献   

2.
我们为什么要做律师?就如我经常思考的哲学问题一样,确实令人费解!可能有人见到这个问题会大笑,老子说过,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为道。很多人会说,做律师,是谋生的手段,吾业赖是以食吾躯。诚然!进一步者,会说,我喜欢这一行业。古人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此辈已鲜矣!  相似文献   

3.
书边余话     
读古籍如阅世情,思古人如见今人。历史典籍、名人轶事、先贤语丛中,多有令人叫绝处。信手摘之,细细品尝是为余话。薛西源性好施,尝脱棉袄施贫者。或曰“安得人人而济之?”薛曰:“吾为见者赠耳。”可见,薛先生不仅乐善好施,而且懂得施善济贫之理。“吾为见者赠”,正是从身边做起、从实事做起的经典之论。若说不能人人得而济之则不去施济于人,则无一善可举也;若人人  相似文献   

4.
张晓丽 《中国公证》2007,(10):25-26
《孙子兵法·始计篇》中指出:“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说的是充分的谋划分析有利于战争的胜利。而未经谋划分析、仓促之下的战争鲜有胜利可言。战略分析对于战争的重要性如是。对现代企业亦然。在商场如战场的今天.企业战略分析更是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5.
古人说:“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我们在廉洁问题上应该“取法乎上”,高标准,严要求。明代著名思想家薛王宣认为“廉洁”有高低层次之分,他说,世之廉者有三: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有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有威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见理明而不妄取,无所为而然,上也;尚名节而不苟取,狷介之士,其次也;威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则勉强而然,斯又为下矣。笔者认为,这个论断很有意义,值得我们广大干部们借鉴。当今在为政廉洁方面,也存在这样三种境界。一是理想信念坚定,道德高尚,自觉地严格自律,这是最高的…  相似文献   

6.
自康德之批评哲学出,风靡一时,为思想界辟一新纪元。德向以哲学著称,各科学问罔不受其影响。柯可雷克(Kokourek)谓:“德人对于任何哲学罔不苦心研究,理固然也。”近代法律思想,德最发达,盖有由矣。吾读法律哲学,曾以派别分配国域;德意志主形而上学,势力伟大;意大利主实证参以英德之影响;近代法兰西主社会学派,  相似文献   

7.
古人曾子曾坚持“吾日三省吾身”。我觉得在当今改革开放的考验面前,党员干部也当“三忧”吾身。想从前,鲁相公孙仪忧己,嗜鱼而不受鱼;后汉东莱太守杨震忧己,深诸“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晋朝广州刺史吴隐之忧己,赴任路上,敢饮“贪泉”之水,誓言“终当不易心”。他们都廉洁守身,戒奢务俭,被世代传颂。看如今,抗不住诱惑,由尝贪到嗜贪,侵吞国家巨额财产而自我毙命者有之;耐不住艰苦,由追求享乐到灯红酒绿而身陷囹圄者有之;管不住小节,由小节不检到放任大节而走向刑场者也有之……他们何以如此不忧己?难道党性原则与他…  相似文献   

8.
亲亲相隐     
何进 《江淮法治》2013,(18):37-37
《论语·子路》中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大致意思是叶公对孔子说:"我的乡里有一位正直的人,他的父亲偷了别人的羊,他就出来指证他的父亲。"孔子听了叶公所说后道:"我们所谓的正直之人,身为父亲的会为儿子掩饰罪恶,身为儿子的也会为父亲隐瞒罪恶。"这段看似简单的对话,其实涉及到了一个案件,也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贬任永州司马期间,一次送别他的同乡好友 薛存义,"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之浒",极尽 依依深情,并为之挥毫赠序。序不长,其文曰: "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 己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 也。今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唯怠之,又从而盗 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 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 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 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文见《柳宗元集》第23卷)  相似文献   

10.
<正> [原文]有人盗高庙坐前玉环,捕得,文帝怒,下廷尉治。释之案律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奏当弃市。上大怒曰:“人之无道,乃盗先帝庙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且罪等,然以逆顺为差。今盗宗庙器而族之,有如万分之一,假令愚民取长陵一杯土,陛下何以加其法乎?”久之,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  相似文献   

11.
不嫁人与不做官洪家宁孔子曰:“吾始于人也,闻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闻其言而观其行!”这大概是老夫子的经验之谈。看来这位孔圣人当初也上过那些言行不一,惯于用假话、空话、大话蒙骗人者的当,才有如此感叹。一个人说的话能否使人相信,尤其是一个领导干部,讲...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复仇观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瞿同祖先生在《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中,把古代复仇问题系于家族一章之内,并引用《孟子·尽心下》所云:“吾今而后知杀人之重也。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然则非自杀之也,一间耳。”认为孟子说这话应是亲见许多复仇的事,怵目惊心,感慨之余,故...  相似文献   

13.
在法制史上,有一个著名的"父子相隐"的故事。 典出《论语》之《子路第十三》:"叶公语孔子曰: 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 吾党之直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 个故事常被用作研究法律与道德之关系的模型,引申出 "相隐之举是否合理而违法"、"古代社会是否礼法不分" 等思考。横看成岭侧成峰,其实这个故事也可以从另一 角度品评,譬如孔子的"比较法"研究思路。叶公介绍的 "父子相证"制度,可被视为一种外国制度。从表象来看, 父亲偷羊、儿子揭发,更合乎法治国的标准。然而,孔子 闻听"外国"的"司法实践"后,没有轻率地五体投地、妄 自菲薄,而是先冷静地考察"他乡之直"是否等同于"吾 党之直"。若"吾党之直异于是",他乡父子相证,吾乡父 子相隐,二者并无高下之分,因为本质上都是"直在其中  相似文献   

14.
商无信不赢     
讲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中,我们的前人总结出许许多多诚信的格言。如“人之所助者,信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巧诈不如拙诚”;“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等等。至于人际交往中讲诚信的动人故事,也是不胜枚举,著名的有“尾生抱柱”和“范张鸡黍”等。  相似文献   

15.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许是由于出身寒门,故上台后对廉政很是重视。史载马皇后寿辰时,朱元璋把盛大国宴搞成“四菜一汤”请百官品尝。“朕请众卿先尝萝卜,多吃萝卜宛如多吃人参,可防腐治病,延年益寿;二尝韭菜,韭菜又青又长,吃了多想百姓得人心;三尝青菜,一青二白,两袖清风好为臣相;四尝豆腐,豆腐清白,公正廉明如日月,永保吾朝江山不变”。在劝廉的同时,又毫不手软地惩贪。丞相胡惟庸广收贿赂被处以极刑;驸马欧阳伦私贩茶叶被赐死;将军蓝玉骄横跋扈被砍头示众。笔者才疏学浅,对“忆苦饭”始于何时,起于何人无从考证。但…  相似文献   

16.
司马谈作史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贞说:“《史记》者,汉太史司马迁父子之所述也。”(《史记索隐》序) 司马贞的话,完全符合《史记》创作的实际情况。这就是说:《史记》之作,自司马谈始。《太史公自序》载司马谈临死对司马迁的话道:“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谈既念念不忘《史记》的创作,把它看作是自己毕生的事业,而《史记》的规模又是如此宏大,那么,直到他逝世前还没有动笔,是难以想象的事情。而从司马  相似文献   

17.
“能水”荀子《劝学》在论述努力学习的必要性时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其中“能水”之“水”,一般当作动词用,作“游泳”讲。名词活用作动词,在古文中是常见的。一般是在句子或词组中没有动词、而在动  相似文献   

18.
“邹总规齐王纳谏”,说的是邹忌以自己与城北徐公比美这件事所蕴涵的道理,来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读罢这则故事,笔者感触最深的是邹忌寝而思之所得出的结论:“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妥之美我者,畏我也略之美我者,欧有求于我也。”由此笔者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领导干部,就他们自身而言,也有洁身自爱的良好愿望,然而缺乏邹忌寝而思之的精神,往往对身边亲近的人陷于盲目性。有的把身边少数人的偏见当做“正见”,尚有的一』点从善之愿一遇到这些人的讽刺挖苦,便赶忙弃之一旁,成了他们谋取私利的工具;有的把身边少数人的甜言蜜…  相似文献   

19.
廉政粹语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善禁之至于不禁,令亦如之。若乃肆情于身而强于众,行诈于官而矜于民,求己之所有余,夺下之所不足,舍己之所易,责人之所难,怨之本也。谓理之源斯绝矣。———《申鉴·政体》译文:善于禁止人的不正当欲望的,先从禁止自己开始,然后再去禁止别人。不善于禁止人的不正当欲望的,先从禁止别人开始,然后才去禁止自己。善于禁止的最后达到即使不禁止,而政策、法令照样贯彻执行。假如自己恣意纵情,随心所欲,只是对众人的欲望加以约束;假若官吏都奸诈狡猾,而要求下层百姓老老实实…  相似文献   

20.
“假和尚”事件给我们的法律启示是:佛教协会与其寻求行政权力的保护,不如通过诉讼维权的手段,向假和尚提起侵权赔偿之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