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来信在审理共同犯罪的案件中,法院认为检察院漏诉了应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案人,是否有权逮捕并直接交付审判。一种意见认为,刑诉法既然规定法院有权决定逮捕人犯,那么,对检察院漏诉的同案人也是可以逮捕的。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法院决定逮捕的人犯,应是自诉案件中的人犯,对公诉案件则无权决定;否则,审判时,检察院怎样出庭支持公诉?公民的合法权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逮捕人犯,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由公安机关执行。逮捕拘留条例第三条也规定: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人犯,有逮捕必要的,经人民法院决定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应即逮捕。但人民法院对哪些人犯应决定逮捕,哪些人犯不应决定逮捕?大家认识不一致,请予答复。  相似文献   

3.
刑事诉讼中的逮捕,是司法机关采用的依法限制人犯人身自由并予以羁押的一种最严厉的强制措施。它是在具备法定条件下,用以对付各种犯罪分子的重要手段。依法对犯罪分子逮捕,是为了切实保障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建设和公民的各项民主自由权利,使犯罪人失去继续活动的条件,消除其造成更大损害的可能,保证侦查和审判活动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审查逮捕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职能之一,近年来,法律对审查逮捕的要求越来越高,检察机关审查逮捕的主要任务就是审查所报请逮捕的案件证据是否符合逮捕条件,依法做出对犯罪嫌疑人逮捕与否的决定,要防止错捕、办错案最重要的就是要严把案件的证据关.牢牢把握好逮捕案件中证据材料的审查与运用,是确保案件准确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正> 当前,工厂企业内部职工犯罪情况比较突出。据济南市统计,在一九七九年逮捕的人犯中,职工占21%;在一九八○年逮捕的人犯中,职工占49%;在一九八一年逮捕的人犯中,职工占55.4%,平均逐年递增17.2%。企业职工犯罪为什么大量增加?原因何在?对此,我们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6.
逮捕决定书是人民检察院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为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对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依法决定采取逮捕强制措施时适用的检察法律文书。同时,根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  相似文献   

7.
司法信箱     
这起案件是否应退回检察院? 编辑同志: 最近我们收到检察院移送的一起盗窃、销赃案件中,共有三个被告人,其中一名巳被逮捕,另外两名一直是收容审查。为此,我们院内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对收容审查的人犯,人民检察院应办理批捕手续,方可起诉法院,因此应将案件退回;另一种意见认为,这样的案件法院可以办理批捕手续,  相似文献   

8.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四十条规定,逮捕人犯必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一、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二、可能判处徒刑以上的刑罚。三、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害性、而有逮捕必要的。以上三个条件是一个整体,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不应逮捕。但司法实践中,不少地方的公安司法机关在提请批准逮捕人犯和审查批准逮捕人犯时,往往只着重注意到前两个条件,而对要具备“有逮捕必要”这一法定条件却考虑甚少。原因之一是对逮捕的法律性质认识模糊,时至今日,仍有一些地方在搞所谓“公捕大会”,有人仍在大谈“罪该逮捕”云云。在新闻宣传中.“×××因犯××罪被依法逮捕”之类的消息报道更是屡见不鲜。有关方面也往往把每年的报捕率、批捕率的高低和逮捕人犯的  相似文献   

9.
今年以来,北京市公安、检察、法院三机关,坚持《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防止错、漏案件的发生,提高了办案质量,保证了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今年一至九月,公安机关提请批捕的人犯,经检察机关审查,决定不批捕的占提请批捕人犯总数的百分之四点五。公安机关认为其中罪该逮捕而且有逮捕必要,向检察机关提出复议、复核意见的九名,经检察机关重新审查后又决定批准逮捕五名。检察机关在工作中发现一些罪该逮捕而未提请逮捕的犯罪分子,经向公安机关提出建议后,又批准逮捕了。公安机关提请审查起诉的案件,经检察机关审查,决定免予起诉的占审查数的百分之三点八,决定不起诉的占审查数的百分之一点五,两项合计占百分之五点三。  相似文献   

10.
《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是检察机关为依法行使检察职权,由专门人员对侦查机关或者侦查部门提请批准(决定)逮捕的案件经过审查后提出捕与不捕意见的检察文书。最高人民检察院侦监厅在2002年审查逮捕工作方式改革中将《逮捕案件审查报告》和《逮捕案件审批表》整合为《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这种改革方式简化了内部工作程序,对有效解决办理审查逮捕案件时限紧、任务重、质量要求高等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定要严格掌握逮捕人犯的条件",这是一句老话,但至今仍有不同的理解.例如有的说:"从严从速打击经济罪犯就该多捕点人,以便早些打开局面".又有的说:"只要够判刑,逮捕就不会错".个别的把逮捕当成一种刑罚,动辄就说:"他的罪就该逮捕处理".等等.看来,要正确理解这句老话,还需进一步学习有关政策和法律.逮捕,是限制人身自由并予以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条规定:"对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人犯,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害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对应当逮捕的人犯,如果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可以采用取保候  相似文献   

12.
对于在侦查期间已被逮捕羁押的犯罪嫌疑人,案件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或者提起公诉以后,受理案件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是否需要重新对适用逮捕的情况进行审查,法律没有作出规定。实践中通常的作法是,对需要变更或者解除羁押的,依法变更或者解除,但对需要继续羁押的,则依据过  相似文献   

13.
对于在侦查期间已被逮捕羁押的犯罪嫌疑人,案件侦查终结移送审查起诉、或者提起公诉以后,受理案件的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是否需要重 新对适用逮捕的情况进行审查,法律没有作出规定。实践中通常的作法是,对需要变更或者解除羁押的,依法变更或者解除,但对需要继续羁押的,  相似文献   

14.
《法学》1985,(5)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关于逮捕人犯的三个法定条件,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三者缺一不可。但是在理解上不能把三者等量齐观。其中,首条“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是逮捕人犯的先决条件,是能否捕人的基础。不具备这一根本前提,后二条就无从谈起。而“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和“有逮捕必要”,则是捕人的二个限制条件。法律规定此二条,是为了把罪该逮捕的人犯坚决地捕起来,不该捕的则一定不捕。只有全面正确的理解和掌握法定捕人的条件,才  相似文献   

15.
法律顾问     
逮捕、拘留和收容审查应如何区分? 来信在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斗争中,看到公安司法机关对有些有违法犯罪的行为的人进行收容审查,有的拘留,还有的逮捕,请问这些措施都是属于刑事处罚吗?这些法律概念之间如何区分,我们这里有许多人闹不清,特恳求赐教。浙江教育学院薛志才复信逮捕、拘留和收容审查,是公安司法机关在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法律手段,而不是一种刑罚方法。这几种概念都有它自己特定的法律内容,不能混同使用。逮捕,是依法剥夺人犯人身自由并予以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构  相似文献   

16.
<正> 问:刑事诉讼法第四十条规定: “对主要犯罪事实已经查清,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人犯,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那么是不是说,在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情况下,就不需要逮捕呢?若果是,逮捕就不一定是判刑(徒刑以上)的前提了?若果不是,究竟对哪些人犯才适用取保候审和监视居住呢?(上海季遵迪)  相似文献   

17.
这种情况是否需要重新办理逮捕手续?编辑同志:我院在办理一起受贿案件中,因在法定期限内未办结,遂依法对被告人变更强制措施,即将逮捕变更为取保候审。现因诉讼程序变化等其他原因,需重新对被告人采取逮捕的强制措施,在办理收监手续时,有的同志认为对被告人重新收...  相似文献   

18.
钟铃 《法制与社会》2010,(26):263-264
逮捕是刑事诉讼法中最为严厉的强制措施,司法实践证明,合理适用逮捕措施可以有效地保证刑事诉讼的正常进行,而滥用逮捕措施则会严重地侵害公民的人身权利,损害司法机关公正办案,执法为民的形象。因此,我们在审查逮捕案件时,如何依法全面正确掌握逮捕条件,正确适用逮捕措施成为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本文就如何正确理解逮捕条件,进一步完善逮捕制度作了简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法学》1985,(1)
一、名词解释:(1)法定代理人,(2)两审终审制(3)全面审理(4)上诉不加刑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对应当或需要逮捕的人犯,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采用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 (2)哪些判决和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 (3)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对各自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20.
检察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罪案中的地位,通过发挥下面几个作用,得以充分具体的体现。第一,发挥审查批捕的职能作用,体现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立法精神。《宪法》明确规定,公安机关:逮捕人犯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检察机关的审查批捕工作,是确认未成年人是否构成犯罪、此罪与彼罪的重要关口,是整个刑事诉讼的第一道防线。同时,在防止错捕案件的发生,依法保护未成年人人身自由方面,在防止未成年人犯逃避、妨碍侦查和审判以及案犯逃跑或自杀,防止其继续犯罪,震慑其它犯罪,支持群众同未成年人犯罪作斗争方面,在批捕环节上做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