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Rodolf von Ihering,1818—1892年)在他所著《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此说法尽管有些夸大,但确实反映了罗马法对后世的巨大影响,世界各国在不同程度上无不受到罗马法的影响。20世纪初,罗马法的影响经过日本,延伸到了中国,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民法即沿袭了罗马法。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继承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承受…  相似文献   

2.
物权是指权利人对特定物的支配权。物权法的第一个基本使命是建立物权体系,确定社会财产支配的基本秩序,第二个基本使命是保障交易安全。制定物权法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规范和保护人民私有财产、维护交易安全的需要。在物权法制定过程中,主要在以下问题上发生了争论:是否坚持以及如何坚持和实现公有制、如何规定集体所有权、如何看待我国私有所有权、如何保护交易安全、如何借鉴外国的和历史的经验。物权法共五编十九章,共二百四十七条。物权的创新之处是:以民事权利的手段实现公有制的要求、规定了平等保护原则、私人所有权法律地位得到充分承认、建立了一系列强化措施保护一般民众的财产权利、采纳科学理念以调整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3.
物权法定原则要求物权的种类和内容均由法律明文规定,当事人不得私自创设,法官不得擅自造法,不动产登记机关也不得登记法律没有规定的物权。不过,物权法定具有封闭性,新权利因此可能被扼杀,而且,随着公示方法的变化、交易手段的复杂以及人们认识的深入,物权法定固有缺陷愈发明显,其立法基础也一再遭到质疑,稳固地位被动摇,物权自由也在实践中潜流暗生。  相似文献   

4.
隐忍是中国人性格的重要特征。这一性格影响着中国人的人际关系、社会结构以及整个国家政治体制的运行。在中国百余年的法治进程中,隐忍性格对中国人主体性认识的确立、民主制度的建立以及司法公正的实现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法律近代化有一个历史过程。19世纪下半期至:20世纪初是思想酝酿、理论准备阶段。南京临时政府一方面创立革命新法,一方面适当沿用旧法,把清末开始的不完全法律近代化,推向一个崭新阶段,开始了民主主义法治建设的新篇章。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法律近代化是“一体(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一元(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近代法系)”的格局。辛亥革命之后,中国法律近代化的演变,呈“异体多元化”的趋势与板块格局。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法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历史,其中大清民律草案、民国民律草案和民国民法典在中华法系民法的基础上实现了一个华丽转身,走向了继受欧陆民法的不归路,适应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需要,实现了中国民法的现代化。1949年以来,当代中国民法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终于迎来了21世纪民法的繁荣和发展。总结经验教训,21世纪的中国民法应当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创造中国民法的辉煌,造福于21世纪的中国人民。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大市场的初步形成,物权法发展的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但物权法所固有的本土化具有更大的优势,我们分析物权法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在我国的不同表现,来说明在建立和完善我国物权法制度时,既要大胆吸收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物权立法经验,实现法律移植的科学化,又要保持物权法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8.
物权法的宪政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 《理论前沿》2006,(16):17-18
物权法赋予公民财产权,这是保障基本人权的需要,也是保障人的自由和个人自治的需要;物权法设定的内容和程序将对政府权力构成限制,促使政府成为有限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以物权清晰为前提,物权法是和谐社会建立的基石。  相似文献   

9.
物权法的经济学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定科学、合理、现代化的物权法,是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立法的重点课题。本文选取法律经济学的独特视角,以现代产权理论观照物权法的经济意义,对其内在逻辑、发展趋势等做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物权立法中应注意的几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物权法定与意思自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法典在国人的企盼和立法机关、学者的长期酝酿下 ,将要“呼之欲出” ,这是我国立法史上的一件大事 ,其中尤以物权法编因关系社会生活之稳定 ,争议较大而倍受关注。物权法定原则作为物权法的基本结构原因 ,其产生和存在有其深刻的根源和现实需要。意思自治是民法的灵魂和基本理念 ,物权法定原则和意思自治在物权法领域相互交织渗透 ,在冲突中共存 ,在互动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物权法的出台是中国法治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是中国法治建设二十年的优秀成果,本文旨在从法治的视角看待物权法的立法过程,明确物权法立法的所体现的法治意义.物权法依据宪法而立法,是中国民主立法的一次巨大胜利,坚持平等保护原则,这是物权法对法治的贡献,同时也只有在法治的时代背景下才有民主立法的物权法.  相似文献   

12.
物权法在我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四地的民事立法 ,存在着诸多的冲突 ,主要表现在 :物权的客体范围、种类和内容规定不同。由于四法域物权法体系的渊源基本相同 ,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 ,又共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因而 ,协调四法域物权法体系冲突的途径就可以通过法律适用以及它们的相互借鉴、吸收 ,使各法域的物权法体系趋同  相似文献   

13.
从物权法规范看物权法的立法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规范层面上看,物权法规定了许多新的制度,它的实施将使国家财产、集体财产和个人财产得到更好的保护,使市场经济得到更加健康的发展。物权法的制度规范承载着物权法的立法精神,这主要包括:物权的平等保护原则、保护交易安全的原则、明晰所有权范围与加强保护的原则、物权主利益协调原则与重点保护城市居民和农民利益的原则。这些立法精神充分体现在物权法的具体规范中,是客观与实证的。  相似文献   

14.
《物权法》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物权法律制度与环境法律制度的融合以及在物权法中引入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则是现代物权法的重要发展趋势.<物权法>必须以保护环境,维护生态文明作为其一项重要任务,这就决定了<物权法>在注重充分发挥资源的有效利用的前提下,强调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体现了中国物权法的本土化和其先进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从物权法角度解读分析与思考,现行农村土地制度仍存在一些不完善的方面,需要继续改革。改革必须在坚持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明确农村集体土地的归属及权利主体,完善农地他物权流转方式。  相似文献   

16.
物权法中有关固有法的内容是难以国际化的,包括关于所有权类型的物权规范、关于用益物权类型的物权规范、与各国的习惯及现实经济生活密切联系的物权规范。但是,有关交易的规则是可以国际化的,如关于交易的规则、有关担保的规则和有关公示方法、效力等方面的规定。物权法的国际化还表现在必须充分注重物权法的发展趋势,并很好地把握这一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十评物权法     
由于存在重大立法缺陷,即使与我国已有的民事法律相比,物权法也算不上是成功的立法。物权法异象专指物权法的非正常形象或另类形象,我们可以通过对物权法各种异象的观察从不同的侧面或角度揭示物权法的立法失败之处及其原因。令人失望的物权法是需要反省的,而比反省更迫切更重要的,是在立法中真正解放思想和坚持科学立法。  相似文献   

18.
在物权体系的构建模式上,有权利类型模式和权利客体类型模式之争。我们主张以"所有权--用益物权-- 担保物权"的权利类型模式来建构我国的物权法,同时以"不动产物权--动产物权"作为组织物权法的子线索,贯穿物权法的各个分部。  相似文献   

19.
所有权不仅是物权法,而且是整个民法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今年两会通过的物权法中明确提示了所有权的积极权能,符合传统的民法理念,但却未提示所有权的消极权能,明显存在概念不全面,内涵不明确的缺陷。消极全能是所有权绝对权、支配权的国有属性。  相似文献   

20.
物权法首次确认了公产与私产平等保护原则,是宪政中保护财产权原则的体现,也是宪政人权保障原则的落实。从宪法学角度来看,物权法的制定有其独特的宪法依据,其颁布实施也将促进我国宪政建设,对宪法相关条款的修改和《国有财产法》的制定也会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