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发表了南京大学法学院梁三利的《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法冲突的问题与出路》一文,以刘家海诉交警部门行政处罚案引发思考,提出了可以修改《立法法》规定全固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不一致时准用同一机关制定法律不一致时的法律冲突适用规则,以解决目前两机关制定法律间的冲突没有法律依据处理的问题。作为案件当事人的刘家海对此问题有更深广的思考,提出全国人大与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之间存在基本法律与一般法律之分,并且存在上位法与下位法之分。对此问题的深入探讨,昭示建立法律审查机制之必要并有利于促进法律冲突理论的重整。  相似文献   

2.
法的门前     
《法的门前》是美国经典法理学教材《法律之门》的作者之一彼得·德恩里科与原书中文译者邓子滨在原作的基础上,专为中国读者改编而成。原书在美国畅销30多年,历经8版,被誉为英美法的微型百科全书。《法的门前》既汲取了原书的精华,又特别为中国读者考虑,删繁就简,精心筛选和编撰了适合中国读者的素材和内容,尤其适合法学院的学生以及希望了解和思考美国司法模式的读者作为基础读物。  相似文献   

3.
著者在该书《结语》中写道:“《周礼》所表述的司法制度及其反映的法律文化与特点,体现出作者所处时代法制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程度,虽然所记内容掺杂了很多作者理想、杜撰的成分,但其中的确反映了先秦时期法律制度的轮廓,仍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并为后世的司法实践提供了借鉴,是后世封建法制重要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4.
全国人大所制定的基本法律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所制定的一般法律之问存在上位法与下位法的区分是客观事实。人大常委会依据宪法第67条第(3)项规定的职权对基本法律进行部分修改或补充的新法条属于基本法律的组成部分,而依据宪法第67条第(2)项规定职权制定和修改的一般法律是基本法律的下位法。《交安法》与(《行政处罚法》的抵触及《律师法》与《刑事诉讼法》的抵触问题虽可以通过修改法律等办法加以处理,但是应当建立法律审查制度才是解决法律抵触问题的科学之道。目前体制下,司法审判活动在推动法律抵触问题的解决方面也应当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5.
关于道德能否进行法律强制问题,最有名的论战当属于哈特与德夫林的交锋,哈特在其著作《法律、自由与道德》中站在自由主义的立场精彩地回击了以德夫林为代表的法律道德主义的观点。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关于道德与法律的新的启发和思考,更为个人自由权利不受强制争取了宝贵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在该书《序:法律人的“希波克拉底之誓”》中写道:“这是一本发人省思的书,不只法律人该看,非法律人但关心台湾法治发展的普罗大众也该看。在书中的第一章,作者即下了一个相当震撼的标题:‘人的光明,法的黑暗?’文中反讽地指出,法律人地位日隆,但法律尊严却荡然扫地的荒谬现象。书中语重心长地指出:‘社会如此善待法律人,法律人自己呢?  相似文献   

7.
《指南》的作者来自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他们在专业上涉及法学、政治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在旨趣上都尝试探索法律与社会的关联与互动,因而都属于法律与社会研究领域的学者。这些作者在本《指南》的名下集结起来,以百科全书的体例,从不同视角对于法律与社会研究进行描述和总结。他们梳理了各个具体领域的核心议题、代表人物、主要方法以及重要文献,指出了在不同领域所取得的进展和成就,并简要评价了各种研究进路和各家观点的得失。  相似文献   

8.
虚假诉讼行为严重危害司法秩序,需要设立专门的法律对其进行规制。2012年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率先将虚假诉讼行为剥离出来,进行明确规定,2015年8月《刑法修正案(九)》更是增加专门的虚假诉讼条款,将虚假诉讼行为独立入罪,实现了刑民立法上的对接,但在条文设置上和适用上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探讨。笔者对虚假诉讼刑民法律对接进行思考,并对《刑法修正案(九)》新增虚假诉讼条款加以分析,提出一些实践中如何刑民结合打击虚假诉讼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外资并购的法律规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现有的外资并购监管方面的法律还存在诸多不足和遗憾,借鉴国际经验,立足我国实际,构建完善的外资并购监管法律体系是规范外资并购的理性选择,该体系主要应包括《外资并购法》、《外商投资企业法》、《产业法》和《反垄断法》。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与道德分属不同的领域,但又是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辅相成的,在社会生活的规范、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婚姻法》的修改中所表现出的法律与道德的冲突与兼容入手,对法律与道德在现代中国社会中的关系和作用进行了重新思考,法律不是万能的,理想状态应是法律与道德的兼容统一。  相似文献   

11.
法律之内在道德:一种纯粹的愿望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法律与道德之关系这—命题,一直都是法理学研究中所无法回避的课题。20世纪中期的一场著名论战将关于这一命题的讨论推向了最高潮。朗·富勒教授与H.L.A.哈特教授两位法学巨匠,就这一问题的争论持续了12年之久,直到朗·富勒教授的《法律的道德性》一书的再次出版。在这本书的第二版之中,朗·富勒教授对于H.L.A蛤特教授在《法律的概念》一书中提出的质疑作出了最终回应。文章主要阐述了笔者对于这两本法学巨著之中个别问题的一些思考及读后感想。  相似文献   

12.
在综合和借鉴全国各地雇员制试行之后诸多经验的基础上,深圳市于2004年8月出台了《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雇员管理试行办法》。作为人事制度改革的一次重要探索,深圳雇员制的制度设计独具特色。文中在阐述深圳市雇员制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协茬黔的具体规定,讨论了机关事业单位与其雇员之间的法律关系、该《办法》与有关法律法规的冲突与法律适用的问题,指出机关事业单位与其雇员之间在本质上是一种劳动关系,在法律适用上应遵循《劳动合同法》等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3.
该书《导论》中说:“不可否认,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法律现象或法律问题,各个时代的法学必须针对这些现象或问题提出新的解释或解决方案;每一个时代有各时代的法学思考者和法律解释者,这些思考者和解释者的经验和知识的前提及其所依赖的语言和思想情境各有不同,就可能使他们回答法律问题的方式及运用的话语体系存在差异;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法律制度及其制度变种,受时代之制度推动的法学也会随制度的变化而变化,呈现出时代之精神气质和制度气候的特殊印痕。”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文学家中,卡夫卡是以文学的形式对法律问题思考的最多的文学大师,他的创作经常以法律为主题。其短篇小说《在流放地》以高度艺术化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法律体系的荒诞性和异化现象,反映了奥匈帝国法律制度的野蛮和反人民本质。本文试以小说中的"法律"主题为切入点,来探讨小说的法律内涵。  相似文献   

15.
海峡两岸所用法律术语有相同、略有差异、不同三种情况。主要的差异是:通俗化与术语化之别,法律术语的语言规范不同,台湾法律中较多地继承中国古代法律术语。并从法制建设和有利于两岸文化交流等角度,对法律术语的命名和运用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法律语言应用研究所承担的司法部2006年度科研项目《法律语言规范化研究》,作为我国人文社科领域第一个研究法律语言规范化方面的课题,历时四载,艰苦研究,于2010年7月通过专家鉴定。文章结合课题研究过程阐述了学术、学问与读书三者之间的关系:学术靠学问,学问靠读书。  相似文献   

17.
法制文学具有推广法制观念、普及法律常识、树立典型形象、打击犯罪意识、探究犯罪根源和改善现行法制等独特功用。其核心目标就是法律思维的培养,即培养人们根据法律的原则、法制的规范、法治的精神,运用法律理念、法律语言、法律逻辑来思考、分析、解决社会问题。在公安院校开设的《法制文学》课程中,通过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及课外的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是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的小说《白鲸》,在写作手法上显示了许多20世纪元小说的特征,说明作家在小说情节、小说作者与小说形式等方面的自我意识。这些思考的目的,是暴露小说作为人为构建的虚拟本质,使读者质疑语言这个媒介,甚至质疑通过语言传达的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19.
2001年修订的《婚姻法》将夫妻忠实义务纳入法律规定,将其从道德义务上升为法律上的义务,从而使违反夫妻忠实义务的行为成为侵权行为,并对该行为的民事责任及民事制裁作了相应的法律规定。但是我国关于夫妻忠实义务的规定不够具体,并且在对违反该义务的行为的制裁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应在以后的法律中予以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20.
法律外围不良的语言环境对法律语言具有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力,是法律语言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都存在着影响人们的语言和思维而不被人们注意的各种不规范的语言现象,也就是法律外围的语言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