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面对食品安全的严峻形势,郑州市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做了不少扎实有效的工作,但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及食品监管体制、政策等方面的情况限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改革创新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二是提升对食品安全监管政策的执行水平;三是组建行业联盟,充分发挥其规范引导作用;四是重构政府、市场、社会之间新的公共秩序;五是用政策做杠杆,提升食品企业安全生产与经营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棘手问题”,食品安全问题需要通过市场、科层和网络组织及其机制的合力解决。政府主导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主要由常规则的食品安全行政监管网络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构成。而基于市场化改革和价值链形成的食品供应组织网络存在种种风险。消费者及社会组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由此产生的权力不对称和碎片化造成组织网络中的隙缝、潜规则和不信任,不利于网络治理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带来政府监管力量的加强,但这种单一模式存在着局限性。必须通过整合多种资源,以政府主导、社会中间层整合、市场自律、社会公众参与以及社会媒体监督为内容,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中间层-公众-社会媒体"五位一体的多元规制模式。  相似文献   

4.
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媒体的高度关注、老百姓的“担心吊胆”。食品安全问题归根结底是监管体制问题,但在政府部门监管资源不足、监管体制正处初建时期,鼓励公民通过合法途径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中来,形成政府监管与公民监督相结合、政府引导、公民参与、各方协同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与传统餐饮行业的食品安全监管相比,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具有更多特殊性和复杂性,仅靠政府作为单一监管主体的模式很难实现全方位和全过程的有效监管。治理理论强调通过多元主体的参与和互动来共同解决问题,为当前我国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更广泛的思路。通过政府、网络外卖平台、行业协会以及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协商和合作,能够弥补政府监管能力的不足,充分利用各方优势与资源,提高网络外卖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对经济崇拜的高涨和对生命价值的漠视必然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当下发生的三鹿毒奶粉致婴幼儿尿结石甚至肾衰竭便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事例。三鹿毒奶粉事件折射出政府监管食品安全制度的不足,值得我们深思。当务之急,是应当尽快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理顺监管机构组织体系,完善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建构"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对更安全食品的要求也日益强烈.我国当前存在着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几大认识误区,如认为食品行业小散乱是中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分段监管体制是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痼疾所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在于加强市场准入等.实际上,缺乏风险管理的意识,对食品风险的传递链条认识不足,没有将食品安全的责任传递给最有能力承担风险的一方以及过度依赖政府的行政监管力量才是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深层次问题所在.要突破困境,必须加强对大企业的监管能力,强化企业责任;组建中央垂直管理的风险评估机构;形成互补式监管网络以及调动社会力量分担食品监管责任.  相似文献   

8.
我国食品监管面临着政府食品监管部门的自利性、法治的不健全、消费者的理性无知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重塑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理念,以政府责任和服务精神为中心,消除食品安全多头监管模式的弊端,提升监管主体的检测能力,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的全民参与体系。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企业缺乏社会责任,强化食品企业在食品安全上的社会责任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食品企业作为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应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同时政府要在全社会倡导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完善立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相似文献   

10.
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主要缘自因监管体制不完善而导致的政府监管不力。现行"九龙治水"的分段监管模式和"一龙治水"的大部制模式本质上具有结构相似性。鉴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社会性,其解决的关键在于对现行食品安全行政监管体制的突破。而实现这种突破的根本途径在于调整政府相关职能,协调多元主体的利益关系,重视客体导向原则在食品安全关系调整中的作用,确定基于各方利益协调的食品安全目标,进而实现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转变,建立基于网络治理新模式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相似文献   

11.
食品安全事关百姓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政府应与市场、社会各力量通力合作,不断完善食品监管体制,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是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管理而形成的方向性、总体性制度设计,是从食品安全的具体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监督管理模型、方式的总称。我国应当考虑构建"以品种监管为主、分段监管为辅"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推动由单向监管向协同治理转变,实现政府、社会、公民三个主体整体治理;推动由事后处置向预防为主转变,实现源头、过程、结果三个方面整体控制;推动由全面监管向重点监管转变,实现执法、司法、守法三个层次整体加强。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充分履职,又先行试点,积极稳妥地推进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媒体的高度关注、老百姓的"担心吊胆"。食品安全问题归根结底是监管体制问题,但在政府部门监管资源不足、监管体制正处初建时期,鼓励公民通过合法途径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中来,形成政府监管与公民监督相结合、政府引导、公民参与、各方协同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纵深发展,市场和政府的相互渗透,市场和政府相继产生失灵现象,催生了新型的社会主体——社会中间层。行业协会作为社会中间层的典型主体,同时具有监管和保护功能,这正是经济主体的特点。完善行业协会制度,应清晰定位,完善相关立法,健全其组织治理机制和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5.
在食品安全市场,信息缺失是消费者与政府共同的难题.基于我国监督资源的有限性、监管手段的软弱性以及风险监测的微观性和滞后性,构建预测性的食品安全监管风险评估体系可以提高以抽查作为监管主要方式的现行监管体制的有效性.同时,基于食品安全监管风险评估的特点与难点,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风险评估体系必须确立以食品企业作为主要的评估对象,重视整体性的评估框架搭建,致力于指标体系设计.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和难题.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监管措施不力,困扰着食品安全监管效能的发挥.对此,应当不断补充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整合及提高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立一个相对独立、有自主性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同时,加强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和安全预警体系,规范监管者的行政问责制,鼓励多元化主体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构建外部监督机制,使政府监管与行业协会、企业自律结合共同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日趋形成科学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问题主要是食品生产源头存在隐患、加工环节出了漏洞、流通环节的安全控制薄弱。究其原因,在于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调整尚未完全到位,环节监管职责不明;监管法规和标准不健全;对违法行为监管执行、打击不力;食品生产经营商缺乏社会责任和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薄弱等方面。为保障食品安全,应理顺监管体制,明确各环节监管职责;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加大惩处力度;加强社会监督和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几乎都与监管部门及其责任人员的渎职行为有关。其渎职监管方式主要表现为不作为或乱作为、"马后炮"式监管、"养鱼执法"式监管等。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既有现行监管体制的问题,亦有监督立法不足和法律监督不力的因素,但最主要原因还在于公共权力失去社会力量制衡。因此,有效遏止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必须正本清源,消除腐败;密织法网,严惩重罚违法犯罪分子;建立职责边界明晰和高效率的监管体制,防止相互推诿扯皮现象发生;创建多样化的社会力量监督机制,将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相似文献   

19.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分段监管为主,以品种监管为辅"的多头监管体制。这种看似"分工明确,环环相扣"的监管模式,由于职权配置不合理、监管主体职责不清等原因,实践中导致职权交叉重复和出现大量的监管真空。这种监管体制已成为食品安全犯罪事件频发的元凶。如果强行将之前形成的多部门监管体制全部推倒重建为单一部门监管体制,可以避免分段监管的诸多弊端,但势必涉及政府有关部门利益的冲突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重构,改革将面临重重阻力并因此付出巨大成本。因此,与我国当前的行政体制以及市场发育状况相适应,减少现有监管部门,建立以"两部门监管为主,其他部门监管为辅,并以刚性协调部门相配合"的监管模式,是目前最理想的选择,应作为监管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矿难治理中政府管制失灵的原因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难”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亦是我国政府管制的重要议题。矿难治理的困境暴露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的过程中政府管制失灵,其主要的原因在于管制激励不足、管制体制权责不清、管制的法律权威衰弱。由政府管制失灵原因分析可见,治理矿难不仅要建立合理的政绩评估机制,重塑法律权威,扩大公共参与,转变政府治理模式,还需要引入先进的政府监管技术手段,提高政府监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