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新型毒品蔓延的规律和特点是:新型毒品违法犯罪形势严峻.查获的新型毒品大多来自国外和省外等6个方面,打击新型毒品的瓶颈是法律法规滞后,公安机关在打击处理新型毒品上成本过高,对吸食新型毒品的检测难度大,毒品掺假给司法实践带来了难题.要遏制新毒毒品必须完善对新型毒品界定和量刑的相关立法,提高认识,加大对新型毒品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2.
新型毒品“K“粉的蔓延原因及遏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毒品“K”粉的发展蔓延不仅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同时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破坏了社会稳定,遏制新型毒品的蔓延刻不容缓。当前,吸食“K”粉案件不断蔓延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其特点是以群体吸食为主、低龄化趋势明显、无正当职业居多、隐蔽性强和“K”粉来源地较复杂等。遏制“K”粉蔓延必须完善禁毒工作的法律法规,为打击吸贩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法律保障; 在堵源截流、坚决铲除娱乐场所毒品违法犯罪活动的同时,加强禁毒宣传力度和禁毒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3.
吸食新型毒品导致的违法犯罪特别是女性陪吸行为已经出现。根据对南京强制戒毒所、江苏省女子劳教所18例滥用新型毒品年轻女性的访谈,"陪吸"人群构成以无业年轻女性吸毒者为主,也有少数学生、年轻上班族参与。陪吸行为可以从亚文化理论、社会控制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等视角进行社会学阐释。这种行为是长期浸泡在新型毒品亚文化群体中的年轻女性在认同新型毒品亚文化观念基础上,在缺乏社会规范控制的社会场域中,与客人之间进行的一种社会交换行为。  相似文献   

4.
当前,毒品的风行态势已经产生了质的转变,新型毒品逐渐取代海洛因主导地位,成为毒品滥用的发展趋势。通过审视当前毒品亚文化背景,剖析当前新型毒品吸食的人群类型、吸食行为、吸食诉求,从亚文化理论的视角对我国当前的禁毒工作、禁毒政策方面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提出了切合实际的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5.
云南新型毒品违法犯罪形势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2006年《中国禁毒白皮书》指出:“在我国,滥用冰毒,氯胺酮,摇头丸等新型毒品人数不断增多,已形成传统毒品与新型毒品交叉滥用的局面”。云南由于受境外传统毒品与新型毒品渗透的不断加剧,致使吸食新型毒品人数逐年增加,给云南禁毒斗争增加了新的难度,禁毒工作面临着新的课题和困难。为此,治理新型毒品违法犯罪。首先,要加强禁毒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范意识;二是要加强打击力度,不断地开展专项斗争;三是要加强立法,尽快出台有关司法解释;四是要切实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管理;五是加强禁毒队伍培训,提高打击能力;六是继续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6.
毒品违法犯罪最终都是围绕着毒品消费(吸毒)而展开的,吸毒既是毒品违法犯罪的一种,又是包括毒品违法犯罪在内的其他违法犯罪发展蔓延的重要推手。当前我国的吸毒人员以无业的男性青少年为主,吸食毒品类型以传统毒品为主,但吸食新型毒品现象发展蔓延迅速;诱发吸毒原因十分复杂,有习惯因素,也有误信其助兴、减肥、提神、治病等功效的因素;预防和控制吸毒是当前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加大宣传和打击管控力度及强化社区帮教、加大禁毒科技投入等多策并举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武汉市新型毒品违法犯罪蔓延迅速,多发于公共娱乐场所,且具有群体性。吸食人员以青少年为主,无业、低文化层次者居多;制贩新型毒品的犯罪主体以本地人为主。新型毒品发展蔓延的原因主要有:急速变革的社会环境为新型毒品的蔓延提供土壤;对新型毒品的危害性宣传不够;现有法律法规滞后;职能部门监督管理力度不大;娱乐场所自律与管理不严;巨大的利润空间促使毒贩铤而走险。因此,应广泛深入开展新型毒品危害教育,进一步加强禁毒基础工作,建立娱乐场所禁毒自律管理制度,加大新型毒品犯罪打击力度,建立执法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8.
娱乐场所已经成为侦查机关查缉涉毒案件的重要场所。娱乐场所涉毒案件具有以聚众吸毒为主、以吸食新型毒品为主的特点。侦查机关在查缉娱乐场所涉毒案件时需要对贩卖毒品、吸食毒品等违法犯罪行为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应的侦查措施,做到深挖毒品情报、打击毒品犯罪,遏制娱乐场所涉毒案件的滋生。  相似文献   

9.
上海L工读学校的个案显示,吸食新型毒品工读学生群体具有一些基本特征:初吸年龄低龄化,并存在性别差异;吸毒地点郊区化;吸毒资金多为违法犯罪所得;吸毒渠道便捷易得;家庭关系分崩离析;朋辈群体中存在吸毒亚文化圈。分析指出工读学生新型毒品预防教育中存在的专业性、临时性、边缘性问题,并从学生、家庭、学校等层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云南新型毒品滥用行为相关指标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中国禁毒白皮书>指出:"在我国,滥用冰毒,氯胺酮,摇头丸等新型毒品人数不断增多,已形成传统毒品与新型毒品交叉滥用的局面".在云南新型毒品滥用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1.吸食人群的相对集中性.2.获取渠道单一性.3·涉及新型毒品场所日趋增多.4.滥用新型毒品呈群体性.5.群体的"转换化".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新型毒品违法犯罪现状及打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福建省摇头丸、氯胺酮等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案件成倍增长,多发于公共娱乐场所,且具有群体性。吸食人员以青少年为主,无业、低文化层次者居多;制贩新型毒品的犯罪主体以台湾人以及本地人勾结外地人为主。新型毒品发展蔓延的原因主要有:对新型毒品的危害性宣传不够;法律法规滞后;娱乐场所业主受利益驱动,放任、纵容吸贩新型毒品;巨大的利润空间促使毒贩铤而走险;禁毒队伍量少质弱,与禁毒斗争形势不相适应。因此,应坚持预防为本,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坚持从严打击,尽快出台有关法律法规;强化管理,加大对公共娱乐场所的整治力度;堵源截流,加大对此类案件的查处力度。  相似文献   

12.
网络、物流等技术的发展为毒品违法犯罪提供了新的平台,毒品违法犯罪也逐渐出现了新特点、新问题和新形势。毒品违法犯罪精细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趋势对禁毒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经过实地调研,搜集大量的禁毒相关数据,选取某市为分析样本,对毒品违法犯罪新形势进行全面梳理研究。在未来的禁毒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网络涉毒、邮包贩毒案件的查处,严防新型毒品的生产与流入,优化禁毒宣传教育工作,推进全民禁毒工作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受国际毒潮多元化影响,在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尚未得到彻底遏制的情况下,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形势不容乐观。本文研究当前山东省新型毒品违法犯罪的特点,剖析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打击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采用MMPI量表对200名戒毒人员进行测量,并以社会支持量表等六个量表对其中100名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进行测验,发现吸食不同毒品类型戒毒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及其中的疑病、抑郁、躁狂、精神分裂等八个方面因子分差异显著.对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其社会支持、原生家庭、情绪、认知、戒断时间对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预测作用,解释率达81.8%.据此,本文从情绪、认知、行为、社会支持、原生家庭、戒断时间六个方面探讨吸食新型毒品戒毒人员的心理行为特征,提出矫治对策.  相似文献   

15.
著者该书《前言》中介绍说:“本书的结构分成七辑。第一辑、第二辑是我对新型毒品吸食者的访谈,第三、四、五、六辑是我对传统毒品(海洛因)吸食者的访谈,第七辑对吸毒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第一辑和第二辑中收录了22个个案的访谈资料,以女性个案为主,这些接触新型毒品的个案十分健谈,她们在谈及娱乐场所的生活时,镇定而坦然,甚至在言语中有一点点炫耀,  相似文献   

16.
新型毒品违法犯罪现象在甘肃省日趋严重,已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极大危害.甘肃省作为全国毒品问题严重省份之一,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新型毒品违法犯罪的研究,提高防范和打击力度,已成为甘肃省禁毒执法部门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受国际毒潮多元化影响,在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尚未得到彻底遏制的情况下,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日益猖獗,形势不容乐观。山东因其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新型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具体表现为:毒品案件总量大幅上升、大案频发;毒品来源广、贩运通道多;毒品制贩的网络化、智能化程度加剧;新型毒品滥用群体日渐扩大;犯罪场所隐蔽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吸毒问题是困扰当今世界各国社会治安的普遍性问题。当前我国的吸毒问题呈现出吸毒人数迅速增长,从事非法或不正当职业的中青年男性吸毒突出,吸食新型毒品问题突出,居民区、宾馆吸毒突出及吸毒人员进行其他违法犯罪比例高等特点。不良诱惑是吸毒的直接动因,人格缺陷是吸毒的间接动因,不良人格是吸毒的内在动因。多渠道进行情景干预是预防吸毒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9.
吸毒问题是困扰当今世界各国社会治安的普遍性问题。当前我国的吸毒问题呈现出吸毒人数迅速增长,从事非法或不正当职业的中青年男性吸毒突出,吸食新型毒品问题突出,居民区、宾馆吸毒突出及吸毒人员进行其他违法犯罪比例高等特点。不良诱惑是吸毒的直接动因,人格缺陷是吸毒的间接动因,不良人格是吸毒的内在动因。多渠道进行情景干预是预防吸毒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20.
毒情分析就是要从若干看似不规则的毒品指标数量变动中,寻找和测定出一个比较符合客观实际的趋势模型,进而进行预测分析。利用SPSS软件,对云南省2001年至2013年的相关毒情指标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可以看出,缴获的海洛因、冰毒、易制毒化学品的数量以及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数整体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且吸毒人群吸食的毒品种类仍旧以冰毒及新型毒品为主,这为公安禁毒部门的禁毒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