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启蒙思想家用思想的火花击撞出了美国当代政治理念的架构与框架,进而使三权分立与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建构的基石。美国的建国者们对孟德斯鸠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进行了传承与发展,设计了严密的横向与纵向权力制衡制度。本文主要从美国权力制衡机制的内部主要组成部分展开,在分析权力的分化与制约的同时,以客观的角度分析利弊,浅析当代美国政治建构的基石,展现利于经济发展的政治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2.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诞生已有二百多年了,传入中国也已超过了一个世纪,但它并非历史的陈迹。作为政治思想演进中一个不可替代的历史阶梯,三权分立学说的精义在于权力制衡。在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和法治模式探索的今天,应该在全面理解其内容实质与理论贡献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和检讨我们在吸收、借鉴三权分立学说过程中的诸多固有观念,大胆汲取或移植西方成熟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模式,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3.
司法独立作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在我国的真正确立 ,一方面必须正确认识作为司法独立原则重要来源的“三权分立”学说 ,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前提下 ,借鉴“三权分立”学说严格分工与制约的合理形式 ,为司法独立扫除观念上的障碍 ;另一方面必须建立以人民代表大会为顶点、以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为两角的正三角形结构模式的国家机关相互制衡机制 ,并相应改革司法内部体制 ,为司法独立扫除体制上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对于中国检察制度与"权力制衡原则"的内在关联,"撤检派"基于检察制度与"权力分立"和"权力制衡原则"不兼容的理由而主张撤销中国检察机关的建制,而"挺检派"虽拒斥"三权分立"的理念,但同时又笃信"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权力制衡原则",并以此作为主张维护和完善中国检察机关的"理论根据"或"原理"。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即通过对"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原则"的前世今生以及是是非非的深入考察,以及对中国政权建构的原理和制度特色的精细解读,从中国政权建构的理念和政制上排除了中国检察制度与"权力制衡原则"的内在关联,则认为应当另辟蹊径,为中国的检察制度建构更科学的"理论基础"或"原理"。  相似文献   

5.
要从本质上实现对美国宪法的认识,必须考究美国宪法的基本原则。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在全面分析美国宪法的基础上,仅详细描述美国宪法三项基本原则(联邦主义原则、三权分立与权力制衡原则和"正当程序条款"原则)中的联邦主义原则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并通过列举联邦最高法院审理的一些典型案例,揭示联邦最高法院对美国宪法基本原则的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体现,法治社会强调三权分立与制衡,其中司法公正对于法治社会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从黄静案说开,试探讨该案所折射出的司法公正的问题,为什么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会有如此多的民众关注案件,并质疑中国司法的公正,司法公正为什么受到质疑,案件本身体现出了哪些问题;进而简要探讨在目前司法改革整体趋势下,应从哪些方面着手促进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7.
分权制衡理论由来已久,经过人类几千年发展的积累与沉淀中不断发展与完善,在美国联邦宪法中得到了全面的体现与创造性的发展,并推进了美国的宪政和法治的进程。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分权制衡原则又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本文就此做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吕艳 《法制与社会》2011,(8):150-151
本文从美国政治分权原则入手,着重探讨三权分立与权利制衡影响下的政治模式对美国政治的影响,从而对政治的特殊性、民主性、稳定性等问题展开一定程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三权分立"思想的的历史演变,在此基础上,对美国的"三权分立"和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的权力制衡制度实践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对三权分立思想的历史意义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0.
三权分立是资产阶级宪法标榜的一项重要原则。所谓三权分立,就是指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内阁(或总统)和法院掌握,各自独立行使职权又相互制衡的制度。三权分立这一资产阶级宪法原则,是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洛克、孟德斯鸠等人的分权学说为理论基础的。分权的思想早在古希腊就有了,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至罗马时代,波利比奥斯(公元前200年——前120年)倡导“混  相似文献   

11.
三权分立能实现权力制衡是分权理论标榜的基本价值。对于三权分立能否实现制衡,可以从理论到历史去分析。从理论上讲,由于三权分立的边界是由宪法划分的,三权划分需要明确的宪法条文标准,而宪法文本的不确定性使之成为难题,按照分权理论的逻辑,分权也可能导致专制的出现,这是三权分立理论的悖论,另外,在历史的实践当中,也没有出现过分权理论所期望的三权制衡,三权分立和议行合一都是权力配置的手段,仅是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关键是看那种形式更能实现社会各种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孟德斯鸠是分权制衡理论的系统阐述者,他分析了权力在缺乏约束的情况下容易扩张和滥用的特性,指出了以权力约束权力的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他系统论述了三权分立与制衡的思想,为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对现在各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都产生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权力制衡原则作为调适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政治构架基础,是有效规范权力行为的根本措施,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构架下,权力制衡原则是以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的形式作为体现模式的,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政治体制构架下,权力制衡原则应当而且只能以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上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作为体现模式.因此,建构调适国家与社会关系政治构架基础需要进一步强化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实现以权利制约权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美国宪法的基本价值观念是主权在民,宪法的权力配置原则是三权分立与制衡,这种宪政思想闪烁着洛克的光辉。洛克认为,政府是保障人权的必要工具,政府权力须受到限制。为了实现宪政,民主的价值观就必须通过公平选举、多数原则、言论自由以及合法抗议等重要方式融入到政治程序之中。  相似文献   

15.
干部法治建设的实体整合要素在于:遵守干部法治的控权制度与权力制衡原则;建立干部法治的不可逃避国家责任与权力及责任相统一的制度;确立干部法治的权力受到制度保障和社会自由的原则与推行干部法治中干部义务的法律化和相对化。  相似文献   

16.
(接上期第50页)三、“侦、检一体化模式”与刑事司法体制改革现代国家在建构其国家体制时 ,或多或少采用或借鉴了权力分立和制衡的原则。但是 ,即使在实行“三权分立”制的国家 ,也并不意味着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这三权正好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这三机关一一对应 ,恰恰相反 ,权力分立和制衡的价值理念正是通过三机关既有独占的权力 ,又交叉享有三权的形式来实现的。② 为了防止司法权过于集中 ,“三权分立”的倡导者孟德斯鸠也曾主张 ,处理上诉案件的权力应当由作为立法机关的贵族院执掌 ,并设想 ,因公务侵犯人民的权利 ,…  相似文献   

17.
美国的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是美国反倾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美国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原则的体现。本文通过对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对反倾销案件的司法审查的研究,为我国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的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张淑娟 《法制与社会》2014,(6):7+20-7,20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吸收了洛克的分权学说,借鉴了英国的政治体制,阐明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并相互制衡的关系。本文通过对三权分立理论的渊源追溯、内容解读和意义阐释,意在找出该理论的历史作用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分权制衡理论是西方政治思想的重要命题,也是"三权分立"的基础,本文对该理论进行了简要的探讨。文中先是从洛克的社会契约等理论着手解释何为分权制衡理论,而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了各种制衡权力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权力制衡与民主法治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权力制衡与现代法治的内在关联,是法律史上的一个经典概念。法治意味着法律的统治、意味着良法的至高无上,作为一种良法被普遍遵守的状态,法治和法治秩序具有相通的内涵。权力制衡无论从过程还是从结果来说,最终必须纳入法治的轨道,才能保证它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同时,法治必须依赖权力制衡的政治结构基础,才能符合现代民主的要求,从而构建法律至上的良好状态。一、权力制衡是现代法治的基础权力制衡是法治秩序形成和存在的制度性架构,是法治形成和存在的直接条件。权力制衡与法治的内在关联可以诉诸法治的形成史。衍生于西方文化传统的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