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公共关系,即组织为了得到更好地发展,通过各种媒介和渠道,与各类相关公众进行广泛的交流与沟通。一方面,通过沟通使组织及其相关行为得到公众的认可、接受和支持,从而与公众建立起良好关系,为组织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通过与各类公众的交流和沟通,进一步了解到公众对于组织的态度、意见和看法,分析组织当前所面临的各种环境以及相关信息,从而为组织的决策提供信息咨询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谭畅 《小康》2013,(6):40-43
现代社会走入信息爆炸时代,公众如何获取有用的信息,或者说个人或者团体如何把自己想让公众知道的信息传递出去,已经成为一门生意。双胞胎起家现代社会走入信息爆炸时代,公众如何获取有用的信息,或者说个人或者团体如何把自己想让公众知道的信息传递出去,已经成为一门生意。生于1920年的丹.埃德曼(Dan Edelman)32岁时在纽约成立了一间叫  相似文献   

3.
财政与公关     
现代公关源于美国,“公共关系”一词是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佛逊1807年在议会宣言中提出的。之后各派政治力量都借助公关活动向公众宣传自己的主张,以赢得公众的支持和大选的胜利。企业界也把公关作为提升企业和产品知名度的最佳方式之一来应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公关活动也逐渐受到国人的普遍关注,公关事业在各行各业蓬勃展开。  财政部门通过与社会公众间的财政信息的传播沟通,将财政政策、筹集资金的目的、分配资金的条件、对象,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可以增强社会公众对财政活动的理解、支…  相似文献   

4.
现代大众传媒对于党的执政形象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大大增强了政治空间的透明性,拉近了政治系统与公众的距离,便于执政党、政府开展政治传播,宣传和塑造良好的公众形象。另一方面,现代传媒信息传播的无孔不入以及日渐活跃的公众舆论活动也会给党和政府的公众形象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处理好执政党、大众传媒与公众间的信息、舆论互动,是现代传媒时代党的执政形象维护与塑造之关键。  相似文献   

5.
西方传媒对中国民族地区突发事件的歪曲报道,其本质是西方传媒裹挟"信息恐怖主义"对中国实施"凝视暴力"的话语架构行为。从话语批判的视阈来看,这种架构进程势必涉及他者论述机制中西方民族主义的"挪用",语境重置进程中西方文化心态的"殖民",以及信息恐怖主义下中西话语互动的"缺席"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公众对妇女参政的认知分析了这种认知来源与传媒影响力的关系,指出,传媒对妇女参政的影响是双向的,既有宣传女性优秀分子,为她们"脱颖而出"进入领导岗位创造条件的积极影响,也有"忽略"女领导干部的政绩和将扭曲了的女领导干部形象刻板化、类型化,对公众对妇女参政的认知产生消极影响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正> 当今世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之时,国外经济界有关人士近来认为:文化是继“第三次浪潮”即信息潮冲击之后,企业所直接面对的“第四次浪潮”冲击。文化经营、文化经商、文化管理、文化从业,已成为企业求生存图发展、开拓市场的必然命题和主旋律。文化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实践中,是怎样进入市场经济“主战场”的呢?专家认为:一是在产品开发中注重文化含量,即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使商品的  相似文献   

8.
金厚勋 《群众》2010,(8):69-70
<正>"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树立和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要被公众广泛接受、受社会广泛尊重,不断提高公信力和影响力,就应该遵守新闻从业基本准则。"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世界媒体峰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新形势下我国地方新闻外  相似文献   

9.
汪如磊 《前沿》2010,(7):151-155
传媒产品具有商品属性,相比于一般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传媒产品具有公共特性;传媒产品受到意识形态工作规律、信息传播规律和传媒市场规律共同的制约,具有一致性和不一致性的特点;传媒产品可以分为两大类型;要从宏观、微观及传媒产品生产的专业化等方面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10.
蔡定剑 《乡音》2014,(5):31-32
公众参与的概念 公众参与的概念和理论大约在上世纪90代开始传人中国,并逐步升温、兴起。近年来有一些初步研究公众参与的著作问世。但公众参与在我国仅仅是有些地方性实践.对这一理论的研究仍然非常缺乏,公众包括一些官员使用的公众参与概念模糊而缺乏科学的确定性。当下围内人士提到公众参与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2005年,是危机事件频发的一年,“矿难”、“苏丹红”、“甲醛呻酒”、“松花江水污染”、“天价医药费”等等,成为留存在中国公众心目中“危机”的代名词:从国际品牌到国内企业,从高等教育到医疗卫生,从官煤勾结到环境污染,无论是营利性礼会组织、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还是政府部门.在这一年相继遭遇各类危机,很多事件成为媒体集中报道和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或热点。  相似文献   

12.
当下,"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新闻传播和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做好人大的宣传工作,需要明确三个理念,即以公众利益为基石,以公关理念为手段,以民生情怀为核心。  相似文献   

13.
所谓"读图时代"其实是凭借媒体而制造出来的文化幻象,是依靠想象而催生出来的理论神话."读图时代"从营销手段提升为学术话语,显示了传媒时代的言说方式对当代人文学术研究的影响日益加深.但是,"读图时代"的学术化历程为我们揭示出学术话语的传媒化问题.传媒利用自己的媒介优势不断地设置各种议程,不仅引导公众的注意力,同时也对人文学术的研究产生了影响.在当前的人文学术中,不断出现所谓的"热点话题"、"学术关键词"等现象,其实正是传媒时代议程设置的文化逻辑和运作方式内化为当代学术生产方式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读图时代"可以被视为传媒时代学术生产的一种镜像.  相似文献   

14.
由于近年来传播学被大力引入,一些传播学的概念在我国社会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要求传媒"主动设置议程",就被视为一种传播学理论在我国实际应用.这样的简单移植,需要对理论本身理解正确,防止产生谬误. 任何学术的、专业的话语,其能够成立,均有一定的条件或限定的使用范围,否则便成为谬误.然而根据生活经验,表述越简单的信息,越能够被传播.某一学术的或专业的话语被普及,常常会被省略掉必要的条件或忽略它得以成立的环境要求,于是产生专业术语的运用"不专业"的现象.我国强调大众传媒保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于是新闻传播学科内的一些同行想到了"议程设置论"这一理论假设,既然传媒可以对公众的议程产生影响,那么我们"主动设置议程",不就能够影响到公众想什么和说什么了吗!于是,"主动设置议程"就成为很多论述引导舆论文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智能推送过程中的推荐算法有一个认识误区,就是把"热度"指标所体现的公众对一个信息的趣味性的认可,视为公众认为该信息重要。这实际上是把重要性和趣味性混为一谈,把趣味性当成了第一重要的东西,导致其推荐内容过度娱乐化并流向低俗化。  相似文献   

16.
李松龄  田辉 《求索》2005,(3):39-41
传媒产品不同于物质产品,它的消费的非排他性、不可替代性、主动性与被动性及其反复消费等特性,是物质产品消费所不具有的特征。认识传媒产品的消费特征及其消费效用边际递减规律,有利于扩大和创新传媒产品的生产,促进传媒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公众传媒侦查破案在我国刑事侦查工作中尚处于自发应用、探索阶段。利用公众传媒适度发布案情,可以开辟线索来源,实施侦查谋略。利用公众传媒适用于侦查公共场所发生的严重暴力案件、拐卖妇女儿童案件、交通肇事案件等。利用公众传煤在侦查工作中应作为一种常规的侦查措施、手段,并使其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8.
警察临战案(事)件具有突发性、对抗性、危难性的特点,其所面临的公众都不是单一的,而是比较复杂的,只有合理地加以分类,准确把握目标公众的性质,了解他们的特点和要求,采取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公共关系策略,才能实现警察临战公关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以2011年中国地市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为样本,基于信息公开与经济发展、政民互动、制度建构等的相关性对信息公开的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政府信息公开指数与公众参与指数、地区GDP成正比虽然充分说明了信息公开的重要性,然而政府主动公开信息数量与公众申请信息公开数量之间所存在的正比关系说明,政府尚有很多公众需要的信息不愿意主动公开,而只是愿意公开价值不大的信息,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没有对政府信息公开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各级政府信息公开有效性的建设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结构性的突破。为此提出政府信息公开的驱力模型,以动态考察政府信息公开有效性的合理内涵、影响因素及其发展动力机制,指出信息公开的状况是多种力量综合博弈的结果,法律制度安排是公众和中央政府在与地方政府博弈中最主要的策略工具,信息公开的价值原则应由"效率至上"向"效益"原则发展,由重视公开过程和形式转向注重结果和实质性效应。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信息多元化的环境下,高校教师以往所扮演的"知识上位者"、"伦理道德示范者"的角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其影响力也受到了削弱。广大高校教师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公众教师"和"社会思想者"的精神特质,成为纯粹的"教书匠"和"学科专家"。如何在目前社会情势下有效提升高校教师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公众的社会影响力,成为一个日益令人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