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鹿的细颈囊尾蚴病一例细颈囊尾蚴是泡状带绦虫的幼虫阶段,呈泡囊状,囊壁乳白色,泡内充满透明液。成虫寄生于食肉兽的小肠,幼虫寄生于猪、羊等的肝脏浆膜,网膜及肠系膜等处,严重感染还可进入胸腔。1995年10月31日,我国突然死亡1只鹿,剖检发现肝和肺表面、...  相似文献   

2.
县肉品加工厂屠宰一杂种猪,打开腹腔后,见两肾很大且柔软,压之有弹性。取下观察,肾表面布满黄豆大稍隆起的囊泡,呈红黑褐相间的水磨石样。切开有多量淡黄色液体流出,切面皮质成蜂窝状,髓质有许多葡萄大小透明和咖啡色的囊泡,见不到肾组织。经测量左肾长27厘米、宽15厘米、厚6.5厘米,重1950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牦牛和绵羊肝、肺包虫组织及周围宿主局部组织的形态学观察。细粒棘球蚴的角质层呈板层状结构,部分囊泡的角质层出现颗粒变性、水泡变性等变化。生发膜可见扁平或圆形的内殖性芽生团块及育囊等,部分生发膜与角质层一起向囊腔增殖呈乳头状突起或深陷入外囊的结缔组织中。绵羊棘球蚴的角质层较牦牛的厚,但两者生发膜的厚度差异不明显,部分囊腔内有育囊或原头节。绵羊棘球蚴外囊由环形排列的结缔组织构成,牦牛棘球蚴外囊由栅状纵形排列的和环形排列的两层结缔组织构成。外囊近角质层侧的结缔组织纤维常形成均质化并伴有钙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应用不同醋酸地塞米松剂量和不同猪源隐孢子虫sucp株卵囊剂量建立了昆明系小鼠感染模型。结果表明,用DEX免疫抑制的感染小鼠均排出隐孢子虫卵囊,非免疫抑制感染组和空白对照组小鼠均没有排出卵囊。卵囊排出高峰期平均在感染后第5~12 d,高峰期的OPG值为5.53×105~17.97×105。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都有隐孢子虫虫体寄生,其中回肠黏膜微绒毛上的虫体数量较多。合适的卵囊和DEX剂量为每只17日龄小白鼠感染10×105个猪源隐孢子虫卵囊和灌胃DEX 0.03 mg/d。  相似文献   

5.
猪囊尾蚴病是常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和兽医公共卫生危害极大,所以猪囊尾蚴病的检验是肉品兽医卫生检验的重要项目之一。由于目前肥猪屠宰加工程序和操作技术尚不够规范,给肉品卫生检验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使猪囊尾蚴病的漏检、误检时有发生。因此,应进一步加强猪囊尾蚴病的检验。1 猪囊尾蚴病的宰后检验按照《肉品卫生检验试行规程》(以下简称《试行规程》)要求,猪宰后检验时应切开咬肌、深腰肌和膈肌,检查其中的猪囊尾蚴。剖检时若在上述肌肉内发现卵圆形、粟粒至黄豆大、乳白色半透明、内有无色液体的囊泡时,即可…  相似文献   

6.
将试验动物牛和猪分为 4 组:A组(从江牛带绦虫感染牛组)、B组(从江牛带绦虫感染猪组)、C组(都匀亚洲牛带绦虫感染牛组)及 D组(都匀亚洲牛带绦虫感染猪组)。分别灌喂从江牛带绦虫和都匀亚洲牛带绦虫的孕节,并于感染后第67 d剖检,对牛带绦虫人工感染牛、猪的囊尾蚴形态与肝组织的病理变化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显示,A组、B组、C组囊尾蚴分布在肝,C组囊尾蚴分布在肝、心、肾及四肢肌肉等;A组、B组囊尾蚴外有少量纤维组织包绕,A组囊尾蚴囊壁向囊腔内突出生长,周围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B组、D组囊尾蚴发生坏死、钙化,周围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D组肉芽肿形成,B组、D组均有大量纤维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7.
人工感染猪囊尾蚴的组织结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成熟猪囊尾蚴的组织结构,进一步研究其特异性抗原定位,对猪带绦虫病患者用槟榔、南瓜子驱虫,采集虫卵,人工感染猪,收集新鲜猪囊尾蚴,石蜡切片,HE染色后进行了光镜观察,并用胆汁法翻出头节,超薄切片,进行了透射电镜观察.光镜观察表明,囊尾蚴有2个囊腔,较小的囊腔包括头节和颈节,较大的囊腔包括囊壁和囊液,囊壁外层具有绒毛,并有宿主结缔组织的成分;电镜观察表明,翻出头节的囊尾蚴除与已报道的未翻出头节的囊尾蚴结构相同外,最突出的特点是神经索和排泄管并行,石灰小体呈板层状.  相似文献   

8.
猪伪狂犬病病毒GZ-Z1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1株猪伪狂犬病病毒贵州分离株,将贵阳市某猪场送检的流产胎儿病料经一系列处理后接种Vero细胞,并对分离毒株分别进行了病毒理化特性、电镜形态观察、中和试验、动物接种试验、核酸检测等鉴定。当盲传至第3代时,出现细胞变圆变亮、脱落、呈拉网状特征的细胞病变;分离毒不耐酸和热,对5-碘脱氧尿核苷和有机溶剂氯仿敏感,能被伪狂犬病病毒标准阳性血清中和;透射电镜下可见位于囊泡中呈近圆形、有囊膜、150~180 nm大小的成熟病毒粒子,在胞核中可见衣壳呈晶格状排列的病毒包涵体以及空心、实心2种无囊膜的病毒粒子;将分离毒株接种家兔,能引起家兔奇痒、麻痹死亡;PCR扩增产物经测序证明系PRV gD基因的部分序列。结果表明,成功分离获得了1株猪伪狂犬病病毒贵州株。  相似文献   

9.
1982年3月2日,北京四季青巨山猪场育肥猪群中一头北京黑猪,据饲养员反映:该猪有时喘有时好,近来食量减少,当天早晨未上槽。 临床检查 营养中等,较圈内同龄猪发育迟缓,体重约30公斤,呼吸35次/分,体温38℃,精神较沉郁,躲避触诊。印象为气喘病,肌肉注射猪喘平200万单位,中午突然死亡。 尸体剖检 可视粘膜轻度发绀,剖开腹腔,皮下、体表淋巴、实质器管及管状器管等均未见异常,只见肝脏的左外叶嵌入横膈膜。剖开胸腔后,见嵌入胸腔的肝脏其尖部又嵌入心包囊,肝脏通过横膈膜及心包囊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快速鉴别检测副猪嗜血杆菌的方法,根据Gen Bank中公布的副猪嗜血杆菌16S rRNA基因设计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引物,利用Loopamp Realtime Turbidimeter LA-320c仪对反应体系和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检测副猪嗜血杆菌的LAMP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可在65℃下反应15 min实现肉眼可视化直接判定结果。该方法仅对副猪嗜血杆菌有特异扩增,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肠炎沙门菌等其他10种相关病原菌均无特异性扩增,表明特异性好,且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及稳定性。其检测的灵敏度为0.175 fg/L,高于PCR方法1×10~4倍。对94份临床发病猪的鼻拭子样品平行检测结果显示,LAMP方法与NY/T 2417—2013标准中的方法间的符合率为96.8%。本方法为基层和口岸快速鉴别诊断副猪嗜血杆菌病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尿酸肾病(Uratonephropathy)又称痛风性肾病,是由于血清尿酸含量过高,使尿酸在肾脏呈结晶析出,堵塞和损伤肾小管,最终可导致肾功能衰竭。本病日本学者称结晶体变性(Crystal degeneration),欧美学者称尿酸盐尿症(Uraturia),苏联学者称尿酸梗塞Infarcire),认为主要见于一周内的新生仔兽。国内对兽类尿酸肾病尚未见报道,我们在有资料可查的1780例哺乳动物病理剖检中,遇到尿酸肾病两例。 病例1 白眉长臂猿(Hylobates hoolock),老龄,雌性,在肾5×2.5×2厘米,右肾5×2.8×2厘米。肾被膜易剥离,表面布满绿豆大的半透明囊泡。  相似文献   

12.
棘球蚴病是人畜共患的疾病之一,呈地方性流行。我国已有17个省市相继报道猪只发生本病。我省的感染情况是:通化地区5%,其中集安县高达20%,白城地区通榆县为2.5%;抽样调查长春肉联厂日屠宰量,发现有5.4%的猪患有棘球蚴,感染强度为1~90泡囊/只。我省每年因本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为43.2万元。我们从1984年初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诊断猪棘球蚴病的研究。经对1172头份的试验,获得敏感性为97.3%,特异性为98.6%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形态学描述:该种球虫发现于无任何临床症状马的粪便中。卵囊呈梨形(见图1),深棕黄色,不透明,膜孔位于卵囊锐端。根据5个卵囊测得量度范围:73.1~78.75×51.0~62.3μm,平均:75.26×55.92μm。卵囊壁三层,厚约11μm,外层平均厚度7.7gm,易破裂,暗褐色,不透明,中层2~3μm半透明,橙黄色,内层约1μm,无色透明。新排出卵囊原生质充满卵囊腔,后收缩为球形。未作孢子生殖时间的观察。孢子化卵囊生成4个长形的孢子囊,子孢子钝端有一个大的折光体(见图2)为了进一步观察斯氏体,内、外残体并测量孢子囊量度,企图机械地将外壳剥离,未获成功。就以上观察到的特征与Reichenow,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羊脑多头蚴的超微结构,寻找自然感染羊脑多头蚴的病羊,采集多头带绦虫续绦期幼虫,固定于25mL/L戊二醛中,分别取其头节、囊壁、颈部区,超薄切片后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羊脑多头蚴的囊壁结构具有微毛,远离头节的囊壁微毛与头节附近颈部区囊壁的微毛分布情况不同;囊壁可明显分为皮层、间质层、实质区;在实质区可观察到皮层细胞、实质细胞、成石灰小体细胞、焰细胞、成肌细胞以及排泄系统结构;头节中可观察到很发达的肌纤维结构,头节内部有类似于囊壁的皮层结构,并可见粗大微毛,细胞种类明显少于囊壁实质区,含颗粒的囊泡结构明显增多。证明羊脑多头蚴囊壁的结构和细胞种类与其他绦虫相似,但有比较发达的排泄系统;头节外表面无皮层结构,仅有呈环状围绕的纤维和囊泡结构。  相似文献   

15.
采用解剖学方法对8尾东方蝾螈的外形和内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东方蝾螈的口裂很宽,口咽腔底壁的前方有不发达的舌。食管短,黏膜上有纵行皱襞;胃呈纺锤形的长囊,肌层发达,贲门口较大;直肠粗大;肝较为发达,有胆囊;胰独立,不与肝混合,但胰管与胆管合并。肺为2个锥形的薄壁长囊,构造简单,囊壁形成蜂窝状。输尿管不直接通膀胱,尿液先到泄殖腔,然后再到膀胱。雄性大鲵无专门的输精管,而是借助于输尿管输精。雌性大鲵有卵巢1对,呈带形的囊状卵巢。  相似文献   

16.
将猪侧身压在地上,半固定好,使其不能乱动。检查人员左手持一根小木棒(长约40厘米,直径约5厘米),从侧面插进猪嘴,把猪嘴撬开;右手持普通手钳,将猪舌头轻轻拉出,尽量拉长一些,但不能夹破。然后将猪舌头向上翻卷,观看舌底部。无囊虫猪的舌底部,光滑平整呈淡桃红色;囊虫病猪的舌底部,有白泡或小白点,呈半透明,稍高于皮肤。如果舌底部有粘液看不清楚时,用左手食指和中指轻轻擦拭,一边擦拭,一边细心观看,如果有囊虫,即可看出。  相似文献   

17.
兔豆状囊尾蚴和豆状带绦虫头节的组织结构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集兔豆状囊尾蚴并感染犬,收集成熟豆状带绦虫头节,将新鲜豆状囊尾蚴和胆汁法翻出头节的豆状囊尾蚴以及豆状带绦虫头节用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了成熟豆状囊尾蚴和豆状带绦虫头节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豆状囊尾蚴和豆状带绦虫均有4个吸盘,37个小钩分内、外两圈排列在顶突上.豆状囊尾蚴有2个囊腔,较小的囊腔包括头节和颈部,较大的囊腔包括囊壁和囊液;豆状囊尾蚴的小钩有芯髓,豆状带绦虫的小钩无芯髓,小钩横切直径为0.79~1.32 btm,芯髓直径为0.053~0.106μm;翻出头节的豆状囊尾蚴可明显地分为头节、颈部和囊泡3个部分,其中颈部有用以形成节片的棘.证明豆状囊尾蚴有较健全的排泄系统,其囊壁结构和一般绦虫蚴相同,豆状囊尾蚴2个囊腔的组成也和猪囊尾蚴相同.  相似文献   

18.
昆明屠宰猪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云南省昆明市屠宰猪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情况,对68份从农贸市场和屠宰场采集的猪肝样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RT-PCR分别对HEV的抗原和核酸进行了检测,并对肝样品进行了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83.8%(57/68)的肝呈HEV抗原阳性。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47.1%的肝组织出现炎性细胞浸润,22.1%的肝出现肝细胞变性、坏死,20.6%出现肝细胞萎缩。Mal-lory三色染色法染色结果显示,有25%的猪肝存在不同程度的结缔组织增生。RT-PCR结果显示,有1份肝呈HEV核酸阳性,阳性率为1.5%。进化分析表明,这株病毒属4b基因亚型,与广西猪源、越南人源毒株的同源性最高,证实HEV的流行具有地理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1984年9月,贵州省德江县平沆区兽医站捕获1条乌梢蛇,剖检见腹腔肌纤维间有许多囊状突起,每个囊泡内有1~3条白色卷缩盘曲的虫体,共检获60多条。将虫体置于盛有生理盐水的平皿中,见其伸缩活动。以70%酒精固定,取部分虫体经明矾洋红染色,2%盐酸酒精脱色,再经逐级酒精脱水,冬青油透明,制成标本,观察形态构造。  相似文献   

20.
为观察氟苯尼考混悬乳注射液对人工感染胸膜肺炎仔猪的疗效,选用体重8~10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猪60头,分成6组,每组10头。除健康对照组之外,其他各组猪均滴鼻接种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菌液(1×109CFU/mL)5mL。人工接种后,用氟苯尼考混悬乳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观察并记录接种后各组猪临床表现,连续观察15d。对死亡猪剖检并取肺、肝涂TSA平板培养,检查是否有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同时用标准血清进行血清学鉴定。试验结束后对存活猪称重,计算增重率。结果表明,肌肉注射20mg/kg剂量氟苯尼考混悬乳注射液,3d1次,连用2次,对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具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