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佚名 《政府法制》2009,(23):11-12
在重庆打黑审判中,75岁的赵长青和43岁的周立太成为话题人物。他们为黑社会辩护,他们的言论遭到对打黑“一片赞扬”的公众和网民的批评,为黑社会辩护的律师们被称为“黑社会的狗头军师”。  相似文献   

2.
黑社会性质组织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同时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形成与壮大具有过程性。及时发现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存在、并在其形成早期即予以打击,不但能够提高侦查机关的打黑效率、降低打黑成本,而且能够防止黑社会性质组织给社会造成更严重的危害。本文首先分析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点,其次探寻了黑社会性质组织活动与藏身的规律,并针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隐蔽性特征提出了打黑工作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3.
控制黑社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运动式地打黑或者几次集中的严打行动,而必须坚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战略方针,针对黑社会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才能对其进行强有力的遏制和打击.具体来说应着重建立健全教育、制度和打击三套黑社会防控体系,以使黑恶势力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从而达到遏制和打击黑社会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重庆市"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开展以及取得的明显成果,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此重要的一点,是如何正确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问题.在司法实践中,要求在严厉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同时要做到不枉不纵,防止黑社会性组织犯罪认定的泛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刑事警察》2010,(1):F0004-F0004
点击“全国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信息网”、“贵州省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信息网”,毛明俊撰写的《浅谈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专案侦查》、《浅谈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起诉意见书的制作》、《贵州省湄潭县吴宗福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侦办经验和启示》、《浅谈黑社会性质组织与恶势力团伙的区别》.点击率过2万人次.全国20多家公安网站转载。  相似文献   

6.
李超 《法制与社会》2011,(11):297-297
重庆打黑引发学界对涉黑犯罪讨论,但是黑社会性质犯罪根源在哪?如何根治黑社会性质犯罪?本文将从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本质出发做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搜索一下"王立军",第一项是他的简历,第二项是"王立军的妻子怎么死的". 这是社会上一直存在的一个传言:他因为打黑过严,被迫与所有亲人断绝往来,每天枕着手枪和防弹衣睡觉;妻子、女儿惨遭黑社会杀害,有人还把录像寄给他看……  相似文献   

8.
2000年以来,由于公检法对构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认识不尽统一,加上侦查横式存在问题,武汉市5年没有打掉一例黑社会性质组织。2005年以后,仅一年多的时间,武汉市即打掉了曾爱玲、高斌、陈金豹、张成义等4个黑社会性质组织。可以说,侦办曾爱玲黑社会性质组织案是武汉市打黑侦查和证据工作的一个分水岭和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他们本是保护一方的守护神,然而在经济利益的引诱下,他们丧失了心中的天平,从打黑变成了护黑。原本属于世界文化遗址的牛河梁,在黑手的挥舞下,成了黑社会赚钱的机器……  相似文献   

10.
郑列  孙龙 《犯罪研究》2002,(3):35-40
刚刚过去的2001年是中国的“打黑除恶”年。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又称“黑恶势力犯罪”,属于在集团犯罪之上,向黑社会犯罪过渡的一个中间形态。当前中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已步入一个新的阶段,犯罪普遍化、高度组织化、手段智能化、暴利驱动化、黑金政治化、犯罪国际化是其主要特点。本文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概念、特征、当前态势、成因及打击对策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长效机制建设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健全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长效机制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社会治理方面的紧迫任务之一.根据重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经验,应当在准确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基本特征和原因的基础上,从政策、工作机制和立法完善三个方面建立健全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长效机制:在政策方面,要根据犯罪特点灵活执行刑事政策,完善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司法政策和防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社会管理对策;在工作机制方面,要完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侦查工作机制,建立对涉黑资产的分类处置模式;在立法方面,需要修改现行刑事实体法、刑事程序法和民商事、行政立法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2.
通过和国外相比较,我国当代黑社会性质组织还具有初级形态的特征。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堵源塞流,借鉴国外的反"黑"经验,为我所用,建立长效的打黑机制,以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3.
黑社会犯罪是一种国际社会公认的有组织犯罪的最高形态,被联合国大会宣称为“世界三大犯罪灾难之一”,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今年的“严打”整治斗争将“打黑除恶”列为主要任务。我国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正逐渐升级,向黑社会犯罪转化。下面是笔者对黑社会性质组织  相似文献   

14.
尽管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一款的解释》早已明确,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成立,需具备组织结构特征、经济实力特征、行为特征和非法控制特征。但具体这四个特征如何认定,在司法实践中却分歧颇大。本文紧密结合某省"打黑除恶"斗争的具体实践,对现阶段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司法认定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15.
近期,重庆掀起了一股"打黑风暴",警方摧毁了14个主要黑社会组织,抓捕黑恶成员1544人.那么,这些黑恶势力是怎么形成的?在历史上,重庆有黑恶势力吗?  相似文献   

16.
《法律与监督》2010,(5):4-10
打黑与反腐同步推进是重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最大的亮点。在近日召开的“涉黑性质犯罪与法律控制理论研讨会”上,国内知名法学专家和司法实务界人士高度评价了重庆打黑除恶斗争,共同认为重庆此次“打黑除恶”斗争取得巨大胜利,其中最大的工作亮点是体现了打黑与反腐同步推进,深挖细查了黑社会性质犯罪背后的保护势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目前中国打黑专项斗争的实际,针对党校领导干部教学特点,使领导干部掌握中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构成条件,及黑社会与保护伞的关系,作为领导干部应怎样从严要求防范腐蚀.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最轰动的新闻莫过于重庆轰轰烈烈的打黑行动;打黑行动中最轰动的,又莫过于一大批红顶官人成为黑社会的保护伞,同时相当数量的黑老大又分别顶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红顶帽子!与前台打打杀杀的黑社会小喽罗相比,这些黑社会的“白领”“红顶”们掌握着支配社会运转的最重要能量:权力、地位、金钱、人脉、暴力乃至通过慈善等活动占据道德高点,而在背后,  相似文献   

19.
黑社会,类似于刑法学中所讲的有组织犯罪,是一种人们闻之色变的犯罪形式。黑社会之所以令人害旧与痛恨,打黑之所以又大快人心,是因为它有组织、有纪律,充满了黑暗的能量,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逃脱法律的惩罚。《实体与程序:“打黑”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课题》一书研究了包括美国、西班牙、俄罗斯和日本等国在内的黑社会发展情况及打击经验,无疑对我们当下打黑提供了很多可借鉴的材料。  相似文献   

20.
去年轰轰烈烈的重庆打黑行动体现了我国整治黑社会性质犯罪的决心,同时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我国黑社会性质犯罪日趋泛滥的严峻形势。本文结合社会形势分析了当代我国黑社会犯罪的新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