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社会,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摆在专利审查员面前的一个问题是:网上公开的技术信息能否作为现有技术加以引用以及如何加以引用.笔者认为,即使以中国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中的规定"以其他方式为公众所知",将网上公开的技术信息作为现有技术考虑,那么,对于网上公开的技术信息的公开日期以及内容的认定又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另一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2.
程强 《知识产权》2005,15(3):48-51
企业标准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地方法规的相关规定,在企业制定发布后,应当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备案.本文对该种备案是否构成专利法意义上的公开做了分析,认为企业标准的备案并不构成专利法意义上的公开.同时提出,对于备案的企业标准,备案部门需遵守相关规定进行保密.企业标准与知识产权的紧密结合,应当引起多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复审审查及授权后的专利无效宣告程序的审查实践中,作为现有技术,有传统的专利文献、期刊论文、个人专著等公开出版物,有合同、销售、招投标等使用公开,也有随互联网逐渐普及而出现的网络证据等以其他方式公开类证据.这些证据种类繁杂、形式多样、内容复杂,认定较困难,常易造成认定标准不一致情形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利局和专利复审委员会的权威性.本论文对于中国专利法意义上的现有技术的认定标准进行了探讨,作了分类、归纳,就时间标准、地域标准和为公众所知标准作了详细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工业社会还是信息社会,“技术”都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而专利法的诞生更赋予了它特殊的内涵。专利法最重要的保护客体便是“技术”。然而,对专利法意义上的“技术”这个术语的不同的理解和把握却往往导致了各方当事人的不同观点和态度。根据我国《专利法》第二条的规定,“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是指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一款的规定,“《专利法》所称发明, 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发明公开制度是专利法的核心制度之一,而公开充分性的判断标准在我国理论上较少得到讨论。由于专利所保护的技术存在不同的性质,可区分为可预测技术与不可预测技术,适用不同的公开充分性规则是合理的。一般而言,相比诸如生物科技等不可预测技术领域的发明,在传统的机械和计算机软件等可预测技术领域的发明中,适用公开充分性的条件应宽松一些。  相似文献   

6.
<专利法>第三次修改,使专利实质条件体系更加科学与合理.一方面,第一次在<专利法>中定义了现有技术概念,并以现有技术概念定义新颖性和创造性等相关概念.同时,把国外的非出版公开的内容,列入了现有技术的范围,提高了专利授权的标准.另一方面,把专利类型的定义也放进了<专利法>中.但<专利法>还应在创造性、宽限期定义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田晓赋 《中国监察》2011,(22):30-30
今年以来,山西省长治市委以打造"透明长治"为目标,在推进村务政务、企务及各项公共事务公开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以基层党务公开和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为重点的公开工作,长治市纪委在此项工作的执行过程中多措并举,努力推进"阳光党务".  相似文献   

8.
刘卫 《政府法制》2009,(7):51-51
我和老郭在伦敦商业街的一家酒店入住。身处异国他乡,老郭仍不改早上跑步的习惯。那天早上,怕跑迷了路,他硬拉上我作陪。  相似文献   

9.
斯涵涵 《检察风云》2014,(13):35-35
每年有几千万元的经费预算,组织的活动却不多;支出项目需经层层审批,总额与明细却不对外公布.近日,有深圳市民对当地某残疾人服务中心经费使用情况提出质疑,引起社会热议.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又该如何使用?  相似文献   

10.
在著作权法中,"个人使用"一般是指以非商业个人目的使用他人已发表的作品的行为,多数情况可与"私人使用"通用.但从狭义上理解的话,"个人使用"与"私人使用"二者严格意义上其内涵并不完全一致.通过对"个人使用"的国外立法现状梳理,并对著作权法中的"个人使用"进行规范阐释,有助于对著作权法意义上"个人使用"的进一步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1.
在专利权的无效宣告请求中,请求人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证据用来否定专利的新颖性或者创造性。对于多种证据类型的专利法公开属性已有案例或者文章论述1,但是,笔者尚未看到涉及投标书是否属于现有技术的文章。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一件无效宣告请求案例,请求人以投标书作为现有技术证据,本文将结合该具体案例,讨论一般情况下投标书的专利法公开属性。一、案情乙公司向专利复审委员会请求宣告甲公司的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权无效,其中一项无效理由为该实用新型专利不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依据的对比文件为一份投标书。该投标书封面标题为“***项目投标…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专利有三种类型: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一项发明创造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审查后,才能确定是否授予专利权.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均采用先申请原则,对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实行形式审查,对发明专利实行早期公开和延迟审查制.即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经过形式审查后,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就作出授予或不授予专利权的决定,而对于发明专利申请,不仅要进行形式审查,而且要将其申请文件公开后再进行实质审查,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经实质审查后才作出是否授予专利权的决定.根据我国专利法的规定,申请人对发明专利申请文件的公开方式有一定的选择权.本文就申请人怎样选择发明专利申请的公开方式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温世扬 《当代法学》2021,35(2):14-23
《民法典》人格权编规定的“公开权”并不是一项具体人格权,也不属于一般人格权范畴,而是某些具体人格权特有的一项权能.《民法典》第993条仅适用于“标表型人格权”,其他人格权无“许可使用”规则之适用余地.对“姓名”“名称”应作广义解释,“其他人格标识”包括声音和形象.人格标识许可使用可采取独占许可、排他许可或普通许可方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一则案例出发,说明依据盗窃罪的通说,在司法实践中难以区分盗窃罪与抢夺罪,"公开盗窃"理论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文中建议仍采用盗窃罪的通说,并采用"存疑有利于被告"的原则来解决司法实践中难以区分盗窃罪和抢夺罪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辉 《行政与法》2009,(5):19-21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各国政府均成为最大的信息所有者和控制者.然而,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各种经济实体的单个发展,这种发展需要政府将其所垄断的信息公开,这就是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政府信息公开的目的在于增强政府行为的透明度,从而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因此,政府信息公开对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加快政府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建设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与社会》2011,(9):5-8
"三公"经费公开难"三公"经费触动公众敏感的神经已久。在公众的眼里,因公出国(境)经费、公务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招待费,几乎就是"公款出国、公车私用和公款吃喝"的同义词。一个被媒体和评论家们广为引注的数据是:全国"三公"消费每年高达9000亿元,占行政支出的三分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专利法》为保护交易的安全,基于知识产权利益平衡原则,规定了使用商或销售商虽构成专利侵权,但应被免除民事赔偿责任的合法来源抗辩制度,即当使用商或销售商能拳证证明其使用或销售的专利侵权产品有合法来源,且满足主观上为善意的争件时,其只需承担停止侵权的民事责任,而无须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8.
专利法上的强制许可,是指一国专利主管机关,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不经专利权人的同意准许第三人实施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一种法律制度。本文所要论述的"强制许可"仅指以《专利法》第四十八条所规定的内容为前提条件的强制许可。  相似文献   

19.
20.
<专利法>第三次修改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但也仍存在一些值得讨论、斟酌的问题,留下了许多的遗憾.在分析假冒专利行为、专利权评价报告的性质、现有技术或现有设计抗辩等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希望能进一步引起有关立法及执法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