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乡村旅游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在促进欠发达地区乡村建设、农民就业、农民增收、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提升、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以宁夏为例,乡村旅游发展在顶层设计、资金保障、行业管理、产业融合、设施建设、宣传营销等方面存在不足,解决这些问题是宁夏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为此,应科学统筹规划布局、加大资金保障力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旅游宣传推介,多措并举促进宁夏乡村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关乎农村产业、生态、文化建设的综合课题,它超越了产业发展和经济范畴,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多个领域。让乡土文化回归并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让农耕文化的优秀菁华成为建构农村文明的底色,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时代课题。振兴乡村,是一项长期性的战略任务;留住乡愁,更是一项振兴乡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任务。振兴乡村,首要的是要留住乡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农村固有习俗,在保留原汁原味乡村文化基础上,让农村旧貌换新颜,使振兴乡村有足够的底气,振兴乡村有所依归。这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旅游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乡村旅游业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此,要构建以产业融合为主导的乡村旅游发展机制,完善以政策创新为核心的旅游业发展支持体系,优化以利益分享机制为重点的乡村旅游发展治理体系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肖卫东 《理论学刊》2023,(1):117-126
乡村特色产业是相对于传统种养业的产业,是“乡村独有”“特色鲜明”的产业,类型多样、业态丰富,其重要作用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协调统一,蕴含了赋能乡村振兴的多重内在逻辑。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有助于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兴旺;有助于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促进生态宜居;有助于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促进乡风文明;有助于重塑乡村治理的组织结构与社会结构,促进治理有效;有助于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致富渠道,促进生活富裕。新发展阶段,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强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产业聚合力;推动乡村特色产业绿色转型发展,彰显赋能的“绿色基因”;构建“县城—乡镇—村庄”合理分工、联动发展的乡村特色产业空间布局,拓展赋能空间溢出效应;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夯实赋能的产权基础;推动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强化赋能的“双轮驱动”。  相似文献   

5.
刘迪一 《世纪桥》2023,(8):17-19
列宁农村建设思想是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与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具有历史和逻辑的一致性。列宁提出的农村建设思想对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有一定启示。从坚持党的领导,推进制度创新;产业优化升级,发展特色经济;振兴乡村文化,转变传统观念;加强生态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四个维度进行探索,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前的乡村振兴中具有独特价值。哈尔滨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注重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挥非正式制度和民间自治组织的功用,促进乡村善治;发挥乡村精英的巨大作用,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借助文化遗产资源,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从而推动哈尔滨市乡村振兴工作全面走深走实,实现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双赢。同时,哈尔滨市还应继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探索、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多样性的显著体现。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对民族村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时代语境,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面临新的文化生境。  相似文献   

8.
<正>河北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党支部结合专业特点,将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加强线上思政平台建设,丰富党建活动,增强实践锻炼,努力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为发展现代化农业、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提升多元素育人实效。打造“党建+”工作模式,促进党建工作与科学研究、教学管理、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立足农学特色,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渠道。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是乡村旅游最大魅力所在,要使乡村旅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使特色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让活的灵魂支撑乡村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传统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根脉、灵魂和动力。但是,由于生存基础发生了变化,再加上外部冲击、保护重视程度不够等各方面原因,现在的传统农耕文化遭遇着认同危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传承困境。我们要汲取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的磅礴力量,弘扬乡风文明新时尚,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拓展农耕文化产业链条,创新乡村产业振兴新模式,开创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随着收入增加和社会发展,久居城市的人们越来越向往亲近大自然,去乡村感悟、体验农村生活乐趣,这就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不仅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和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内生动力,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中与现代对接,从现代文化的养分中不断汲取养料、进行创造性转化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正>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内在动力。近年来,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系统围绕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加强系统谋划和资源整合,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文旅产业,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富民兴县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3.
数字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文化的传承发扬、数字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和乡村文化振兴多元主体的构建提供多种优势。我们应针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数字素养主体支撑不足以及数字传播内容无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等数字赋能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问题,筑牢数字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基础设施保障,构建人才支撑体系,优化其传播内容和空间,助力我国乡村文化振兴走上更便捷、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发展与生态文化传承的若干思考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旅游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旅游观光为目的,以集成服务为手段,以丰富城市居民生活为目标的新型产业业态。文章阐述了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和生态文化传承的意义,分析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和主要特点,并指出了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产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乡村实际,深化发展对策研究,具体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与生态文化传承的主要措施,以求有利于拓展与优化具有区域特色且充满活力的美丽乡村旅游观光产业的生态文化内涵,为福建乃至我国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参考与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当代贵州》2008,(7):20-20
虽然贵州欠发达、欠开发,但也使我们的原生态文化得以很好地保留下来,在开发中就是一笔资源、一种财富。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推动文化创新,加强文化建设,加强对各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是推动文化繁荣的重要部分。近几年贵州省颁布实施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把民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贵州原生态文化资源丰富,如何保护和发掘,如何与经济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仍然是今年全国两会上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6.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与保障,乡村振兴的多元融合、嵌入性发展的价值取向与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着高度的价值契合,文化嵌入是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和有力抓手。激活社会网络结构中的文化要素,将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西方文化的精华嵌入乡风文明之中,促进多种文化在互嵌过程中有机耦合,在文化嵌入与融合过程中凸显农民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性,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是新时代振兴乡村文化、培育乡风文明、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特色小镇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正发挥着独特作用,已经成为现代元素引入、农民工返乡创业创新、挖掘乡村特色资源、融合城市功能与乡村功能、城乡融合发展、农业农村体制改革等新载体。本文以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特色小镇建设对黄山乡村振兴的独特作用,剖析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黄山特色小镇建设的成效与问题,提出了以乡村振兴促进黄山特色小镇建设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8.
刘渊 《探索》2023,(1):102-112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建设是农村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现实需要。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建设面临农村社会多元治理主体协同能力不高、农村文化治理和乡村规约治理成效不足、数字化治理能力匮乏等问题。破解这些问题需要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以农村基层治理现代化为目标,遵循“自治、法治、德治”的城乡治理内生要求,结合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的现实需要,以创新引领为重要抓手,构筑“党建引领+‘三治’融合+数字治理+创新治理”为内核的农村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建设之路。基于此,以“协同治理力、规约治理力、文化治理力”强化“三治”融合,以数字治理力和创新治理力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注重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初心使命和主体培育、制度机制和文化引领、数字乡村和特色推介、借智引智和学习培训等方面加强,进而从理念、能力、平台、环境和机制等层面有效促进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随着城市居民消费需求升级,旅游已成为人们进行绿色低碳生活的重要休闲方式。乌鲁木齐县特色文化旅游小镇是绿色低碳化与乡村振兴的重要结合点,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针对乌鲁木齐县特色文化旅游小镇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提出建设“旅游+民族文化”的特色文旅小镇;打造具有自身鲜明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建立旅游产业联动发展平台,实现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利用“互联网+”的智能科技手段,进行全方位宣传营销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和短板在"三农",为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党中央适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置性任务,只有乡村产业发展才能盘活乡村发展活力,激发乡村发展动力。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主体、土地、制度、党组织建设等治理要素密不可分,乡村治理和乡村产业发展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三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构建进程必然是多种治理手段和方式共同作用于乡村产业发展的过程。由治理要素组成并形成相对稳定的乡村治理结构对乡村产业发展尤为重要。优化和改善乡村治理要素,推动乡村治理体系优化升级,既是实现乡村治理有效的现实手段,也是切实推进乡村产业发展进而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