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有文化的城市才有独特的魅力。山东省省会济南的城市名片之一即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而老城区和商埠区能够代表千年古城及开埠百年城市风貌的成片历史文化街区,是济南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性文化符号,亟待加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符号有很强的文化渗透力,对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扩大城市的影响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符号,是建设美丽泉城、使城市更靓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鲁中莱芜民间丧葬饮食中的文化符号表达出人们的敬畏与希望——敬畏逝者、食物,祈求逝者能福佑后人,期盼未来生活更美好;表达了生者对逝者的不舍与哀思;并体现出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宗法观。鲁中民间丧葬民俗活动有以下三大突出的文化功能:社会整合、情感抚慰、社会教化。对丧葬民俗活动所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需要批判性地继承。  相似文献   

3.
城市青年消费文化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商品化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的兴旺,青年一代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心理都出现急剧变化,城市青年消费文化呈现攀比性、自我性、显示性、不稳定性等特点,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青年健康成长。因此,迫切需要营造健康、积极、和谐的青年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4.
动画艺术的根本精髓就是将动画形象作为视觉符号进行传播。在影视动画创作中吸收外来文化中的优秀品质,以丰富自己民族的文化内涵是必要的。中国动画人须以辩证的态度正视“民族化”,同时也要深入探索改革途径,使民族的精神特质真正融合在国际化的语境中。  相似文献   

5.
侨资高校具有多元的文化氛围,校园里散落着丰富的文化符号,文化符号正是以它独特的表征体现着一所侨校的文化和精神。本文以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为例,从侨资高校文化符号的类型进行分析,阐述校园文化符号传播的价值,力求通过探讨侨资高校文化符号的精神渗透力和文化传播力,进而来认识新形势下侨资高校文化符号传播对传承大学文化、提升大学文化建设的积极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消费社会背景下,城市青年职业女性的消费已超越了消费本身的原有内涵,其消费活动越来越凸显了商品的附加价值,即商品的符号象征价值.城市青年职业女性消费在情感、品牌、炫耀、身体等四个方面具有符号特征.她们对消费符号价值的追求受到消费社会的商品繁荣、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传统性别文化的约束、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侨资高校具有多元的文化氛围,校园里散落着丰富的文化符号。文化符号正是以它独特的表征体现着一所侨校的文化和精神。以华侨最高学府暨南大学为例,从侨资高校文化符号的类型进行分析,阐述校园文化符号传播的价值,力求通过探讨侨资高校文化符号的精神渗透力和文化传播力,继而认识新形势下侨资高校文化符号传播对传承大学文化、提升大学文化建设的积极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城市文化就是城市生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是深层结构 ,那么城市中的物质环境就是它的空间载体 ,是其表征 ,对城市物质环境的观念反映就是城市物态文化 ,也可以说是街景文化。城市中建筑物、绿色植物、道路和交通流以及候车亭、广告、灯箱等街道景观及蕴含其中的建筑文化、交通文化、广场文化、园林文化、广告文化等多种文化共同构成了城市物态文化。城市中的物态文化是否关心人 ,贴近人的生活 ,是揭示城市存在的真谛———作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存在。这一点在城市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有着终极的价值。因此我们对城市的物态文化进行…  相似文献   

9.
高校文化与城市文化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文化与城市文化二者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要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城市党委和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发挥大学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独特的重要作用;作为高校,不但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更要树立积极参与城市文化建设的意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品质和知名度。具体途径有:发挥理论优势,弘扬先进文化;建设开放式校园,实现与城市文化的交融;加强文化研究,推进城市文化建设;参与社区服务,完善城市文化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0.
当今世界,城市文化已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流文化。城市文化往往体现着国家的文化水平。城市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信息文化的主要载体。提升城市文化,是促进城市现代化的必经途径。提升城市文化直接关系到提升市民乃至国民的文化素质。为把提升国民素质作为最终目标的城市文化建设必须与学习型城市建设融为一体。学习型城市是以教育和学习为主导的城市现代化发展模式。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基本目标在于: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营造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终身学习体系,形成社会化学习网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通过学习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充分发展人力资源潜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我国机动车以每年超过 14 %的速度增长 ,道路通车里程的年增长率仅为 2 %左右 ,车、路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导致了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 ,特别是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因此 ,合理设置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机动车道标志与标线不失为一种简单可行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地方传统文化是历史传承下来厚重且宝贵的资源,是涵养文化自信的厚土,文化自信提升需要地方传统文化的发展与繁盛作为基础。通过对安徽省地方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承进行分析,找出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探索地方传统文化传承和文化自信提升协调推进的路径,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推进地方文化繁荣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市化伴随着人口及资源的高度集聚,必然引发城市承载的边界问题。如何解决当下的大城市发展困境是对可持续发展提出的重大挑战。作为自然资源匮乏的岛国,新加坡在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上取得了瞩目成果。本文基于承载力和韧性城市两大理论,构建了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分析框架。新加坡在资源高效利用、基础设施配置体现人文关怀、产业转型与空间布局并重、围绕"组屋"提供公共服务、建设智慧政府等方面的实践做法值得学习借鉴。未来我国城市建设应该精准规划与减量规划并行,坚持以人为本,重视"里子"工程,融入城市更新,建设智慧城市,提高城市政府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2新加坡连氏中国城市公共服务质量调查项目,对我国34个城市医疗保障满意度现状进行了评析,发现34个城市的医疗保障满意度存在较大地区差异。为解释这一差异,构建HLM(多层线性模型),分析城市因素(含人均GDP、常住人口、人均医疗保障财政支出、医疗保障财政支出水平等)、受访市民个人因素(含年龄段、性别、职业、学历、收入、居住年限、单位性质、是否党员、户籍等)两个层面因素对34个城市医疗保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受访市民的学历、户籍、职业、年龄段、收入等变量较强地影响了公众对医疗保障的满意程度(P0.05),能较充分地解释医疗保障满意度在城市之间的差异,而城市层面因素对满意度在城市间差异的解释能力不强。为了提高医疗保障的公众满意度,从加强顶层设计的公平性、增加公共财政投入、加强政府部门监管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的文化理想、核心价值中蕴含着一种深刻的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价值要求。马克思的社会性别意识体现了一种深厚的人类意识,这应该是理解先进性别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之点。从中我们可以反观世界与中国的更深层面的变化及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6.
明清以来形成的江南文化以诗性精神为内核,由物质文化资源、社会文化资源和审美文化资源构成,主要类型有古镇文化资源、农桑文化资源、饮食文化资源、都市文化资源、工业文化资源、运河文化资源、园林和戏曲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已经成为江南地区再发展的重要基础.对江南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和价值研究,探索其在城市化和后现代社会背景下的...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经济生产方式的工业化和生活方式的西方化不期而遇。前者直接导致了资源与环境方面的枯竭和污染,使城市深陷于各种城市病而不可持续,后者则亵渎了一切传统社会的美好价值和信条,使城市人精神空虚、无家可归。我国东部城市群走的是经济型城市群发展道路,尽管在短期内经济总量、交通基建和人口规模增长很快,但导致了物质文化与人文精神、硬实力和软实力的严重失衡。因此,培育具有鲜明层级体系和积极协调作用的城市群文化机制,推进以工业化、现代交通建设为主导的经济型城市群发展方式转变;同时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总体框架下重建和复兴不同区域的小传统文化,使之在城市群层级体系建设和区域一体化与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强镇扩权旨在通过权力下放、委托执法等方式赋予经济发达乡镇部分县(市)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来解决基层治理中的责权倒挂问题。自下而上的现实管理需求与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动构成此项改革的内源和外源动力,客观上有利于增强基层政府自主性和推进基层治理差异化。但此项改革尚未涉及对现有行政区划层级划分和政府间职权关系的根本性调整,职权关系的变更更多取决于上级政府对基层治理实际的主观认定而非规范化的法治分权,难以避免权力下放后的周期性收放集分循环、权力规制体系缺失、行政分权与社会分权的非同步以及基层治理重管制轻服务等一系列内生困境,现有制度设计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文化内涵制约制度的设立及形式。文化的灵魂与核心是价值观,而文化价值观的最高表现形式莫过于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法律制度要有强大的生命力,必须有文化的支持,即法律制度要根植于文化土壤中。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的中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关联,其运行机制深受“天人合一”观、报应观、“无讼”的仁政观和盛世观等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慎刑”法律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