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德俄王朝合作是两国的外交基石。随着德国统一,中欧局势的改变,以保守主义为特征的王朝外交再也无法达到双赢的效果,双方的分歧渐趋明朗。1894年《法俄军事协定》的核准,标志着法俄同盟的形成,德俄王朝外交的终结,欧洲国际关系进入了三国同盟与法俄同盟对峙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美国总统布什与英国首相布莱尔4月16日表示,美英欢迎联合国在伊拉克发挥作用,人们不禁要问,这两个去年3月20日绕开联合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美英领导人,为何现在才想起联合国?他们将把一个怎样的伊拉克交给联合国?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底,伊拉克大选结果揭晓,前总理阿拉维领导的“伊拉克名单”,在12个政党联盟、186派政治势力的角逐中夺得第一名,爆了冷门。此次大选,实力派选手云集。阿拉维没有“库尔德联盟”领导人、50岁的现内政部长布拉尼年富力强;也没有“伊拉克全国联盟”领导人、现总统塔拉马尼德高望重;更没有风头强劲的“法治国家联盟”领导人、现总理马利基政治势力雄厚。  相似文献   

4.
《观察与思考》2006,(12):5-5
6月8日,美军对巴格达以北的村庄实施空袭,在空袭中打死了基地组织伊拉克领导人扎卡维。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4,(3):79-80
2004年对美英两国领导人来说是十分难忘的一年,由于布什总统和布莱尔首相涉嫌使用了虚假情报来兜售伊拉克战争计划,又无法出具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这正是发动战争的“合法”借口)的证据,都陷入“伊拉克门”的政治危机。  相似文献   

6.
布什“倒萨”行动正在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7月5日的《纽约时报》披露了一份美军从三面合围攻打伊拉克的计划,即美军将从北面土耳其、南面科威特、西面约旦三国包抄伊拉克。在美欲实施大军压境之时,伊拉克周边国家土耳其、科威特、约旦等纷纷对美国的军事打击说“不”!  相似文献   

7.
经过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2004年国际形势进入乱后求稳的一年。美国单边主义在伊拉克战争期间过分表演后有所回调,美与俄、德、法等因伊拉克战争而受到损伤的关系开始着手修复,相互间又摆出了合作姿态。世界经济的普遍增长尤其令人增添了几分轻松。但是,世界在稳定中有动荡,大国在合作中有竞争。在相对稳定的表层之下,国际时局依然暗流涌动,充满了不确定性。 伊拉克重建牵动全盘伊斯兰教 “我战故我在”的教义是伊拉克抵抗运动的精神支柱。所以,美国在伊拉克虽不会陷入“越南化”泥淖,但今年想要脱身很难。看点一美国2003年对…  相似文献   

8.
美国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悍然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战前,美国与法、德等西欧大国围绕这场战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产生了严重分歧,导致美欧关系空前紧张。2003年5月1日,布什宣布对伊拉克的主要军事行动基本结束之后,法国总统希拉克和德国总理施罗德分别与布什会晤,各方都表现出了改善紧张关系的意愿。显然,欧美双方均不希望看到西方盟国之间因伊战产生的裂痕继续扩大。然而,欧美之间表现在伊拉克问题上的分歧是战略性的分歧,因此,双方分歧在短时间内难以弥合。一、伊战后,法、德、俄继续联手制约美国美国宣布主要军事行动结束后,伊局势并没…  相似文献   

9.
李敬臣  赵利根 《半月谈》2004,(19):84-86
秋风送爽,今年的中秋、国庆前后相连,正是家庭团圆、举国欢庆的时节。在位于北京方庄的家里,杨洪林大使夫妇正忙着收拾行装,出任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中国首任驻伊大使。今年53岁的杨洪林,1974年从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进入外交部工作。在30年的外交生涯中,他先后在中国驻苏丹、科威特、埃及、伊拉克、巴林大使馆和外交部亚非司工作,与阿拉伯世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也亲眼目睹了历次战乱和长年制裁给伊拉克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对伊拉克人民怀有深深的同情。2003年10,他结束中国驻巴林大使任期,奉调回国,并在今年7月被正式提名为中国驻伊拉克特命全权大使。时下的伊拉克,安全局势相当严峻、复杂。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发展中伊友好关系,促进中伊两国的互利合作,续写中伊传统友谊?临危受命的杨洪林大使肩负着重大使命。9月27日,杨大使在北京接受了《半月谈》记者的独家专访。这是他赴任前首次接受国内媒体采访。  相似文献   

10.
<正>10月17日,土耳其议会以507票赞成、19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政府提交的采取越境军事行动打击盘踞在伊拉克北部的库尔德工人党武装的动议。围绕伊境内的库尔德工人党武装一事,伊拉克和土耳其领导人10月16日展开新一轮"外交角力"。伊拉克强调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并计划派出高规格代表团与土方"紧急磋商"。而美国和欧洲齐呼土耳其要"克制"。由来已久的库尔德人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法国、德国是美国的传统盟友,俄罗斯是美国新的战略伙伴。3国这次在打伊倒萨问题上公开与美国对抗,被看作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新表现,是对美国单边行动的有力牵制。但制约美国的国际力量终究未能阻挡美国时事报霸权的步伐。战后,人们不禁要问:多极化世界究竟离我们近了,还是更远了?多极化世界再添“砖瓦”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一开始便流露出想撇开联合国单独动武的图谋,这一单边主义的动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不满和俄法德三国的警觉。它们深深感到,如果美国的单边图谋得逞,它们的大国地位和作用将严重受损。2月24日,美国、英国和西班牙向安理会…  相似文献   

12.
虽然伊拉克已无条件接受了联合国的核查决议,新世纪的第二场战争仍箭在弦上。与上一场战争不同的是,前者是美国去打击已知的敌人——塔利班及其基地组织,后者则是去消灭可能的敌人——伊拉克。对美国为什么要打伊拉克和如何攻打,在第一期已做过介绍。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被当做靶子的伊拉克,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而萨达姆,又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相似文献   

13.
四年前,有境外媒体披露,美国中央情报局阴谋策划发动政变,推翻萨达姆政权,但计划最终流产了,伊拉克方面一直对这一事件保持沉默,前不久,负责挫败这一策反行动的伊拉克情报官员首次披露了事件的前前后后。  相似文献   

14.
9月13日,在听取了伊拉克美军最高指挥官彼得雷乌斯的伊拉克局势评估报告后,美国总统布什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称将在明年7月前从伊拉克撤出部分人员,使驻伊美军人数减至约13万人。撤军问题一直是美国对伊政策的焦点。由于伊拉克安全形势迟迟不能好转,布什政府一直拒绝做出具体的撤军计划。今年1月,布什还宣布了一项“不撤反增”的计划,增派驻伊美军2.1万人。伊拉克目前有美军16.8万人,即使在明年7月执行撤军计划,驻伊美军人数仍然与今年年初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15.
温宪 《时事报告》2005,(5):10-10
2月13日,伊拉克独立选举委员会公布了1月30日大选结果。根据这一结果,伊拉克什叶派宗教领袖西斯塔尼支持的政党联盟“伊拉克团结联盟”赢得了约48%的选票,领先于库尔德政党联盟和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领导的“伊拉克民族和谐组织”,居各参选党派或政治联盟之首。  相似文献   

16.
观点看法     
《观察与思考》2008,(12):14-15
这并不非常重要,重要的是减少在伊拉克的伤亡。 ——麦凯恩在一次电视访问中被问到他是否能预计美国军队何时能从伊拉克回家,麦凯恩如此回答。因此,他被对手民主党人指责毫无同情心。  相似文献   

17.
美英联合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违反了联合国宪章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不仅给国际社会爱好和平的愿望以践踏,而且也给国际和平与安全环境带来了新的冲击与挑战。国际社会反战和谴责之声此起彼伏。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强烈呼吁有关国家停止军事行动,重新回到政治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正确道路上来。  相似文献   

18.
《半月谈》2003,(8):72-84
出乎各方意料之外,伊拉克战争在进入第三周时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美英联军攻伊态势在短暂的扑朔迷离之后迅速明晰起来,在美国海军陆战队4月14日称已完全控制伊拉克北部萨达姆家乡担克里特市中心后,美国国防部宣布,伊拉克的主要战斗“已经结束”。但是,围绕伊拉克战后重建的争头号才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9.
10月19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戒备森严的“绿区”内,伊拉克特别法庭对前总统萨达姆进行了“公开”审判。出人意料的是,这场世人瞩目的“世纪大审判”。只经过一天的法庭交锋后便匆匆休庭。主审法官宣布.11月28日将重新开庭。围绕着如何审判萨达姆,美国.伊拉克过渡政府做足了功夫。  相似文献   

20.
《时事资料手册》2007,(1):46-47
伊拉克电视台2006年12月30日证实,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183;侯赛因已于当天被处以绞刑而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