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自从罗尔斯对功利主义正义观展开系统而深刻的批判之后,批评者大都认为功利主义政治哲学存在着致命性的弊端,即它可能为了更大的利益而以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通过对密尔的功利主义及其正义理论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不但可以追问密尔功利主义正义观的合理之处,而且可以探究密尔的正义理论如何能够在功利主义的理论框架之内避免罗尔斯的批评,即在追求功利最大化的同时很好地兼顾到正义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代际问题的现代凸显,引发了大家对代际正义的关注和研究,而代际间是否存在正义,是代际正义必然遇到的第一理论问题。功利主义所倡导和要求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基本原则对代际正义有一定的支持作用,但是由于功利主义自身的矛盾性以及论证上的缺陷使得这种支持又是非常有限的。  相似文献   

3.
发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政策科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作为其重要内容之一的公共政策更是在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公共政策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入手,分析了功利主义价值的利弊,并结合当代社会现实得出现代公共政策的公正价值取向以及对中国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制定公共政策是地方政府实现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合理分配的一项重要手段,在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扩大公众参与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即将进行大部制改革.而同时由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严重缺失,导致地方政府公共政策的正当性、合法性不足.本文试图对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的问题以及大部制改革下可能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主要从制度建设层面着手对加强公众参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在学界盛传的一个旷世疑难案件,即“洞穴奇案”中存在的复杂情形使得无论是有罪判决或是无罪判决甚至是拒绝裁判皆有值得诟病之处,以至于“望案兴叹”.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试图以一种理论来统一所有人的正义观念不仅违背现实也不合常理,而融合正义论与功利主义思想各自的优势则是走向正义救赎的必由之路,即基于程序正义选择下的功利主义是解决此类疑难案例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6.
意大利刑法学家切萨雷·贝卡利亚在西方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废除死刑的观点,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死刑存废之争。本文赞同彻底废除死刑的观点,但在完全功利主义的视角下却不可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通过对欧美国家死刑存废理论争论及其实践的考察,我们认为只有对功利主义加以新的人权价值观念的限制,才能找到彻底废除死刑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功利主义死刑观可以涵盖人道主义和报应主义死刑观,从犯罪预防和社会影响两方面来考察,死刑是一种必要的恶,应予以留存,但仅限于必要的程度,而不能作为滥刑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佛莱德列希(C.Friedrich)的政治学分析框架对于我们理解当代政治学具有重要的思想启发意义。他从自由、权威、秩序、正义与平等诸角度对政治学进行重新的诠释。当代政治学需要政治学同仁之间不断的互动、交流、沟通和理性批判,体现新鲜的时代价值与重要的启蒙意义,为富强、民主、文明与和谐的社会建构提供学理分析的政治智慧与政治分析新视野。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民主是公共政策内在的、必然的要求,也是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诉求。而公共政策旁听、公共政策听证是达成公共政策民主的可靠路径。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文献分析法对从公共政策的角度研究和谐社会问题的文献进行认真梳理,探讨其主要内容。总的来说,国内从公共政策的角度研究和谐社会的成果非常值得肯定,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1.
公共政策作为公共部门向社会提供的一种公共物品具有无可置疑的公共性。但现实表明,由于政策主体的单一性、缺乏多元化的利益表达和政策参与,公共政策时常会表现出与公共性相违背的一面。所以如何保证政策的公共性是我国政府必须关注的。从政治文明视角来看,当前我国政策过程中公众参与有诸多阻碍因素,推动公众参与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有重要意义。促进公众参与实现的途径一是培育参与型的政治文化,创造良好的政策参与氛围,并逐步培养公民政治素质、提高参与技能;二是加快公众参与的法律化、制度化、组织化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通道”,保障公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我国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问题是公共政策分析的基础理论问题。基于政策的公共性指向、市场经济体制业已初步确立及渐进改革累积的大量社会问题,转轨时期的公共政策的价值观应以社会公平为第一要义,以“公平基础上的效率”替代“效率基础上的公平,”塑造和维护社会公平,为社会和谐有序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公共关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把公共关系引入政治领域,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它与公共政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作为分支体系的政府公关则与公共政策联系更为密切。政府公关在公共政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决定着公共政策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4.
利益分析是公共政策分析的主要方法。作为分析客体的利益资源必然会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及后果产生一定影响。依据利益资源在资源所有者和受益者之间的流动关系中呈现的不同特点和它们在政策过程中担当的不同角色,利益资源被划分为垄断性资源、市场性资源和非常资源。  相似文献   

15.
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推进,各种社会利益关系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和分化。在此背景下,我国的内输入特征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因此要逐步发展外部输入机制,激发政策形成的外在压力,从而最终建立起内部输入和外部输入相结合的输入模式,以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公共投资在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具有私人市场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可以实现公共投资公平正义和效率优化目标.为了保证公共投资决策程序的科学化,有必要引入社会公众参与,尤其是听证制度.在未来的《公共投资法》中设计专门的听证制度很有必要.公共投资听证规则包括听证范围、听证主持人、听证参加人、听证笔录、听证期限、听证结果法律救济等方面.对听证制度的试点是立法准备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公共政策创新与政策生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公共政策创新是政府应对信息化、全球化和社会转型而开展的有价值的政府行为,但政策创新的“价值”必须置于政策生态的框架下进行衡量。在政策生态视野下,政策创新研究有变量分析、过程模型、主题分析和限度分析四个角度。本文着重从主题上阐释了公共政策创新包含政策主体、政策内容、政策手段和政策过程创新四个方面,进而分析了在我国当前的政策生态下,公共政策创新应有三个限度:以市场为基础、以法律为准绳和均衡健全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8.
论公共政策制定中公众参与的必要性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公众参与是公共政策本质属性———公共性的内在要求,是政治民主化、行政民主化发展的需要,是治道变革———政府治理工具选择转变的需要,是增强党和政府合法性的需要,公众参与可以弥补政府决策的有限理性。  相似文献   

19.
论公安学     
本文利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理论方法建立了公安学的核心框架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公安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一般理论基础,指出公安学科群建设的必由之路。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引出公安学科研究的理化认识,特别是对公安科建设的理论方法,以期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权力距”视野下的政策议程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议程设置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不少理论模型在追求自身完美建构的同时却又陷入相互矛盾的窠臼,其原因在于政策实践的纷繁复杂与议程设置的理性主义之间的错配从而限制了理论模型的解释力。从权力距视角来分析政策议程设置是一种创新的尝试。权力距关注政策议程的存续状态和动态演进过程,是一种向量关系,包括三个因素:触点(政策问题)、动力(利益诱导与群体力量对比)、方向(议程演变的动态趋向)。缩小权力距的努力常常受制于客观条件、资源投入、利益冲突和价值分歧等诸多因素。为推动政策议程设置,其策略选择主要包括:提高议题倡议群体的影响力、采取联盟战略、利用媒体和舆论、运用恰当的表达方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