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试论我国资格刑的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荣 《河北法学》2007,25(7):66-70
资格刑是以剥夺犯罪人的某种资格的刑罚.通过剥夺行为人实施某种行为的资格和能力,彰显其实现刑罚特殊预防目的的独特功能.因而资格刑的存在是必要的.就我国现状而言,现行资格刑种类单一、针对性不强、设计不甚合理.不仅如此,大量具有资格剥夺性质的处罚游离于刑罚体系之外,发挥资格刑的作用.因此,我国资格刑亟需完善:一方面,针对资格刑种类单一,应将散见其他法律条文中具有剥夺资格的内容进行整合纳入刑罚体系,同时,对现行的资格刑进行分解,以完善我国资格刑种类;另一方面,针对资格刑适用方面的弊端,应增加资格刑的复权制度以完善资格刑的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罚体系外资格刑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荣 《法学论坛》2007,22(2):66-70
在我国刑罚体系外存在大量资格刑.这些资格刑无资格刑之名,行资格刑之实,且设计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为更好地发挥资格刑预防再犯的作用,有必要对这些体系外资格刑进行整合:在刑罚体系中增设禁止从事特定职业或活动资格;分解剥夺政治权利刑,将体系外的剥夺公职资格相关规定纳入其中;增设复权制度.  相似文献   

3.
资格刑是剥夺犯罪人享有或行使一定权利的资格的刑罚。在由古代刑法向近现代刑法演变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由报应刑意义的资格刑到教育刑意义的资格刑的转变,呈现出一种刑罚个别化与刑罚科学化的总体趋势。本文拟从五个方面对资格刑这一发展趋势作若干分析。  相似文献   

4.
资格刑是“剥夺犯罪人享有或行使一定权利之资格的刑罚总称”,其功能是生命刑、自由刑、财产刑不可替代的.我国现代刑法虽有某些资格刑的内容,但却没有使用资格刑这一概念.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完善我国刑罚体系,应该对资格刑进一步完善.《完善资格刑之意见》一文正是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对在我国完善资格刑的必要以及如何完善资格刑提出了具体设想.作者观点新颖,读者会从中受到启发.  相似文献   

5.
我国资格刑立法的完善彭胜坤资格刑是剥夺犯罪人享有或者行使一定权利的资格的刑罚.它是对犯罪人及犯罪行为最明显的政治上的否定评价,具有剥夺或限制再犯能力的独特功能。当前,正值刑法修改之际,笔者认为,应强化资格刑的功能,完善有关法律规定。下面,就此发表一点...  相似文献   

6.
腐败犯罪的资格刑完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萍萍 《法制与社会》2012,(33):264-265
腐败犯罪是基于职务行为产生的问题,在设置其刑罚时应当将资格刑的设置作为其基础性刑罚。资格刑的设置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刑罚,而应当是具有一定梯度的刑罚,其内容也应当包含单纯的剥夺、永久的剥夺以及复权等多项内容。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职务犯罪跟其当前的相应刑罚设置的分析,指出其中的不足,借鉴参考了世界各国和其他地区的相应刑罚设置经验,讨论了资格刑之于职务犯罪的相适应性,必要性和相关的刑罚价值意义。提出了充分利用资格刑的特殊性,丰富资格刑的内容设置,对职务类犯罪适用剥夺其担任职务的权力的资格刑,从而建立科学有效的适用于职务犯罪的刑罚体系,做到罪责刑相适应,从而达到遏制犯罪和预防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熊艳萍 《法制与社会》2011,(15):275-275
经济犯罪对社会经济关系和经济秩序有着极大的破坏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惩治和预防经济犯罪,对经济犯罪完善配置资格刑不失为一剂良药。在我国资格刑对经济犯罪的适用极少,只有性质严重的贪污罪、受贿罪在判处死刑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本文认为我国经济犯罪不但需要适用资格刑而且还需进一步完善适用资格刑。  相似文献   

9.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宏观视角之下,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为检视我国资格刑制度的完善之路提供了新的思考基准。应当在观念上区分刑事惩罚政策与社会预防政策,实现刑罚整体的轻缓化,严密法网,进而变更剥夺政治权利的制度设计,增设剥夺从事特定职业或者活动的权利,将法人纳入资格刑适用对象之中。  相似文献   

10.
吕曰东 《山东审判》2004,20(1):60-62
剥夺政治权利刑,属于资格刑,亦可称能力刑或权 利刑。在一般情况下,剥夺政治权利刑是刑之最轻者, 它不象生命刑那样成为人们关注的目标,也从未受到 过象自由刑与财产刑那样的"青睐",但从现行《刑法》 中可以看到,剥夺政治权利刑在刑罚体系中占有重要 的一席之地:在《刑法》总则中,分别从客体、客观、主刑 三个角度规定了其适用;分则中,有16条规定了其独 立适用。基于此,剥夺政治权利刑的适用也应该引起法 律工作者的足够注意。本文试从现行《刑法》入手,略论 其适用及其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1.
单位犯罪刑罚体系的探究--以单位刑事责任的追究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佳佳 《河北法学》2004,22(2):155-159
我国1997年新刑法中确立的单位犯罪刑罚体系存在罚则不统一、刑种单一的缺陷,限制并妨碍了对单位犯罪刑事责任的有效追究。通过对刑法分则中规定的适用单罚制的单位犯罪进行分类,并据此深入分析,运用"社会契约论"和"主体双重性"理论,在限制性剥夺犯罪单位对其组成成员以及社会履行基本义务的能力的基础上,重构单位犯罪刑罚体系。  相似文献   

12.
Death qualification has been shown to have a number of biasing effects that appear to undermine a capital defendant's Sixth Amendment right to a fair jury. Attitudes toward the death penalty have shifted modestly but consistently over the last several decades in ways that may have changed the overall impact of death qualification. Specifically, the very large gap between black and white Americans' current support for capital punishment raise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death qualification procedures disproportionately exclude African Americans from capital jury participation. In order to examine this possibility, we conducted two countywide death penalty attitude surveys in the California county that has the highest percentage of African American residents in the state. Results show that death qualification continues to have a number of serious biasing effects—including disproportionately excluding death penalty opponents—which result in the significant underrepresentation of African Americans. This creates a death‐qualified jury pool with the potential to be significantly more likely to ignore and even misuse mitigating factors and to rely more heavily on aggravating factors in their death penalty decision making. The implications of these findings for the fair administration of capital punishment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剥夺政治权利的并罚适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霞 《法律科学》2000,(6):118-125
数个剥夺政治权利实行并罚时 ,应适用限制加重原则 ,在数个宣告刑期的总和刑期以下 ,最高刑期以上决定应执行的刑期 ,但最高不能超过七年。数主刑中 ,有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有的未附加时 ,并罚问题的各种既有见解均各有其利弊 ;实际上 ,有期徒刑、拘役执行期间 ,罪犯不应享有政治权利 ,在这一认识基础上 ,剥夺政治权利的并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另外 ,剥夺政治权利与罚金、没收财产的并罚 ,应适用并科原则实行并罚。  相似文献   

14.
杨俊 《法学杂志》2012,33(4):162-167
《刑法修正案(八)》的出台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因为与以往历次《刑法》修正案相比,本次《刑法》修改可以说是幅度和力度最大的一次。《刑法修正案(八)》的亮点之一就是削减了死刑罪名,由于死刑是剥夺犯罪人生命的刑罚,因其严厉性、残酷性、非人道性和不可纠正性而长期为人所诟病,死刑之存废也是学界一直关注和争论的焦点问题,然而,就我国现阶段而言,对死刑依然保持现状或轻言完全废除都不可取,更重要的应当是在刑事立法和司法适用上对死刑进行有步骤地、渐进式地改革。从此意义上说,《刑法修正案(八)》充分表明我国已进入对死刑的实质性改革阶段。  相似文献   

15.
矿产资源犯罪屡禁不止,危害严重,应加大刑法打击力度,完善现有刑罚。放宽非法采矿罪和破坏性采矿罪的入罪条件,简化矿产资源破坏价值认定程序,加重刑罚,增设资格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16.
行政刑罚制度是刑法学与行政法学交叉学科的产物,是探求用一种新的手段来解决新的社会矛盾。行政刑罚制度具有本身的独立性。行政刑罚制度的建立既是社会现实的需要,也是我国立法和行政执法的要求。行政刑罚制度的立法体系应当以自由刑、财产刑和资格刑为主导,在程序上适用司法程序。  相似文献   

17.
死刑刑罚具有不可逆转性,死刑案件指定辩护的有效性是法治从形式正义走向实质正义的必然要求。然而指定辩护中有效辩护的保障机制及无效辩护的现实之巨大反差,使得完善我国死刑案件指定辩护制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实现死刑案件指定辩护的有效性需要实行死刑案件指定辩护律师资格认定制、设置辩护质量的底线标准、设置程序后果。  相似文献   

18.
晚清政府在借鉴西方勋章制度的基础上,颁发了《奏定宝星章程》,开了近代中国国家荣誉立法之先河.其后的民国政府颁发了《勋章章程》、《颁给勋章条例》等系列规范,构建了以勋章制度为基本内核的国家荣誉制度.早期中共政权也制定了英模表彰等方面的条例和规范.中国近代以来诸如此类的国家荣誉立法例,为新中国的国家荣誉制度立法和建设提供了历史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彭文华 《河北法学》2005,23(3):21-24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通过行为触犯刑法规范并承担刑事责任的资格。刑事责任能力内容包括犯罪能力和刑罚能 力。刑事责任能力是罪责的前提条件,先于犯罪行为存在。犯罪主体作为犯罪构成要件是不适格的,它不应该成 为犯罪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