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02年11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伊春革命斗争史>一书,书中介绍了1936年9月18日中共珠河中心县委、汤原中心县委与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六军党委联席会议(简称珠汤联席会议)在帽儿山北坡三军被服厂(现南岔林业局浩良河上游18公里处)召开.  相似文献   

2.
程斌,吉林省伊通县人,1912年生,1929年毕业于长春市自强中学.1930年在长春市大恒钟表店学徒.1932年4月,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宣传干事江滨来伊通街秘密建立了学生反日救国会.经江滨、万长胜介绍,程斌加入了伊通学生反日救国会,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同年5月,经中共磐石县委刘明山介绍加入共青团.8月参加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10月4日,在攻打三道沟何家大院地主武装据点时,左手负伤回家治疗.伤愈后归队,在政治部保安连当队员.同年11月,中共满洲省委代理军委书记杨靖宇整顿磐石工农义勇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程斌任第二大队第四小队队长,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9月18日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独立师)”程斌任政治部保安连政治委员.1934年任柳河县游击队政治部主任.1934年11月7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成立,程斌被任命为第一军第一师政治部主任.1935年8月13日,一师第二任师长韩浩牺牲,9月13日程斌被任命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师师长.程斌之所以被委任一师师长,主要是他有一定工作经验和军事指挥能力,如1935年秋,他曾亲自到本溪县柜子石主持了各路义勇军和山头“绺子”(土匪)的头目会议,促使1000余人接受了抗联领导或与抗联配合行动.1936年夏,一师西征,取得“摩天岭大捷”,  相似文献   

3.
1936年9月18日,在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从抗日大局出发,为解决中国共产党对北满地区抗日斗争的领导问题,东北抗联第三军军长、东北民众抗日联合军总司令赵尚志建议并组织在抗联三军被服厂召开了有中共珠河、汤原中心县委和抗联第三军、六军党委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简称"珠  相似文献   

4.
金学权  席国维 《世纪桥》2008,(19):46-47
<正>2002年11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伊春革命斗争史》一书,书中介绍了1936年9月18日中共珠河中心县委、汤原中心县委与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六军党委联席会议(简称珠汤联席会议)在帽儿山北坡三军被服厂(现南岔林业局浩良河上游18公里处)召开。  相似文献   

5.
杨燕杰 《求实》2000,(1):45
抗日战争始于何时?通常的说法是“八年抗战”。不错,我们说,从日本侵略者在1937年7月7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算起,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经过了8年的浴血奋战的。可见,“8年抗战”是站在关内角度来说的。如果包括关内关外的全中国角度来看,情况就不一样了。还在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围攻东北军的沈阳北大营,受到东北军将士英勇反击的时候,中国人民的抗战就已经开始了。虽然后来东北军将士服从蒋介石的“绝对不抵抗”命令,含恨撤进山海关里,但是属于东北军的马占山旅官兵却继续在黑龙江的泰…  相似文献   

6.
1995年9月3日,在解放军军事经济学院举行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中日战友座谈会”上,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第七纵队二十一师师长、武汉部队副司令员李化民将军,巧遇专程从日本来华参加纪念活动的日本老部下、“第四野战军日籍官兵第二次回娘家访问团”副团长幅敬信。 幅敬信是1946年春参加我东北解放军的,在李化民任师长的六十九团二营四连任掷弹筒射手,他先后参加了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随李化民将军从东北松花江一直打到珠江,解放广州。老将军与老部下的相见,使幅敬信和在场的许多日本战友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在热烈而又愉快地交谈中,他  相似文献   

7.
侵略中国的急先峰1904年,日本出兵入侵中国东北挑起了日俄战争。经过一年多厮杀,日本获胜。长期觊觎我国东北土地的日本侵略者,借口保护南满铁路权益,专门成立了一支所谓的“满铁”守备队,另外还留驻南满一个师团。两部兵力大约两万人,归属关东总督指挥。当时日本在其控制的东北地区设置了“关东州”,所以这支部队也称为“关东军”。由此,关东军便开始了盘踞东北长达40年之久的罪恶行径。1919年,为提升关东军地位,日本撤销了关东都督府,设立了权限较小的关东厅,并在关东都督府陆军部的基础上组建了关东军司令部,统帅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军各…  相似文献   

8.
1935年秋,蒋介石命令张学良领导的东北军参加对红军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围剿”,企图达到既削弱东北军又消灭红军的“一箭双雕”的目的.不料一年之后,红军和东北军携起手来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这一历史转变过程中,时任红一方面军司令员的彭德怀以其文韬武略、抗日坦诚,为红军和东北军的抗日合作打开了通路.这一段历史,由于彭德怀在1959年后蒙冤20年而鲜被提及.即将于今年4月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彭德怀传》第八章第三节《联友军共赴国难》记述了这一长期被隐没的史实.我们特征得《彭德怀传》写作组的同意,在本刊提前予以刊载.《彭德怀传》是第一部全面记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彭德怀76个春秋曲折坎坷、波澜壮阔生命历程的历史长篇.其第八章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审蒋宝华撰写.  相似文献   

9.
《奋斗》2015,(2)
<正>1939年初,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第四师在奔波了一天一夜之后,终于回到了位于汤原县境内的第六军第一师被服厂。被服厂的地窨子在我们走后已被敌人烧毁,房盖没有了,但是框架还在。同志们清除了里面的积雪,砍来些树枝搭上了房盖,点起了篝火。战士们已经好久没有进屋睡一宿好觉了。两天后的晚上,北风呼啸。苗司务长左手握成拳,用右手在左手的拳头上查数,推算着日子。忽然他"哎呀"了一声:"今儿啊,今天是年三十啊!"同志们都"哇"的一下喊了起来:"哈  相似文献   

10.
<正>在他短短的17年空军生涯中,历经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重要的历史时期,他击落过5架日本战机、2架美军战机,他是"王牌飞行员"、"空军战斗英雄",他被称为"大陆最后的飞虎队员"。他叫王延周。投军从戎立志报国王延周,曾用名王延洲,1920年10月出生于日照,15岁时因家境不好而辍学到青岛做了学徒。1936年春,受在国民革命军第29军任连长的堂兄王延德的影响,16岁的他进入国民革命军第29军北平南苑军  相似文献   

11.
李重勤 《世纪桥》2003,(1):31-32
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扩大,直接威胁和动摇了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殖民统治。因此,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炮制了“治安肃正三年计划”,从1935年秋冬开始对东北抗联进行“讨伐”,并把重点直接指向了活跃在东南满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  相似文献   

12.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与标志着全面抗日战争爆发的“七七事变”纪念日和意味着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八一五”纪念日不同,“九一八”是国耻纪念日,77年前的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北大营的中国驻军,炮击沈阳,同时进攻吉林、黑龙江各个城市,而20万东北军采取了不抵抗政策,陆续撤往山海关内。  相似文献   

13.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宣布对日作战,百万苏联红军分兵多路进入我国东北境内,给日本关东军以致命打击。为巩固与扩大东北境内的胜利局势,8月10日,八路军总部命令冀热辽军区部队“即日向辽宁、吉林进发”。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根据军区首长的指示,率先带领第16军分区主力  相似文献   

14.
1932年4月,毛泽东率领红军东路军入漳,攻占了漳州城。这次战役在中共党史和军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今年是红军东路军入漳80周年,重温这段光辉的历史,将给予我们历史的启迪。一、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中央苏区发展的有利机遇1931年9月,中央苏区取得了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就在这时,爆发了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对日妥协退让,把制止日本侵略的希望寄托在国际联盟的调停上.日本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到1932年2月,短短4个月时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沦为日本的占领地。  相似文献   

15.
青山 《党史博览》2006,(8):35-40,43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向日本关东军发动攻击。苏联出兵东北,为中国共产党争取东北创造了“千载一时之机”。8月10日至11日,朱德总司令连发七道命令,八路军挥师出关,展开了对东北的争夺。  相似文献   

16.
日本关东军拟定的入侵东北的时间为1931年9月28日。为什么会提前发动这一事件? 中国的东北地区,被日本帝国主义者认为是他们的生命线,它对日本“帝国的国防和国民的经济生活有很深的特殊关系。”因此,日本帝国主义在变中国为其殖民地时所采取的第一步骤就是要掌握“满蒙”(即东北地区)的权利,变“满蒙”为日本领土。这是日本整个统治阶级共同的愿望。为了早日实现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驻守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最早行动起来。高级参谋河本大作在皇姑屯事件后就开始拟定满洲事变计划。河本的继承人板垣征四郎和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石原  相似文献   

17.
1948年10月,“西进兵团”被围歼后,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只剩下散布在沈阳、营口等地的十几万人。所以,攻取“固若金汤”的沈阳城、解放国民党军在东北唯一可能溃逃的“水门”——营口,成为辽沈决战的收官之战。解放沈阳1948年10月28日,东北野战军第十二纵队在沈阳北郊歼灭了国民党东北第二守备总队的大部兵力。  相似文献   

18.
1934年4月至1938年6月,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联一军一师进入宽甸,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和反日会、自卫队、儿童团等民众抗日组织,收编山林队等民文化合作抗日武装,设立密营、被服厂、后方医院、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领导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丹东红色之旅16项,其中有6项在宽甸:(1)1934年4月,东北抗日联军进入丹东宽北、凤北地区,以天桥沟和和尚帽子山为依托,建立了抗日游击根据地;(2)在宽甸建立了数十处石窟密营,形成了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红地盘”;(3)抗联在抗日斗争中,以木棚、密营为依托,度过了一个个“火烤胸前暖,晚吹背…  相似文献   

19.
17西安事变———古城西安张杨“兵谏”国共两党再度合作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发动的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第十七路军当时驻在陕西、甘肃一带。1936年春,东北军和十七路军接受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达成了互不侵犯及交通、通商等协定。同年4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派周恩来与张学良进行了会谈,双方就联合抗日的许多重大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与此同时,我们党又先后派汪锋、王世英、王炳南等同杨虎城进行了联络。在此期间,红军在前沿阵地与…  相似文献   

20.
袭击“老集团”是东北抗日联军一路军在桦甸境内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一次重大战斗。这次战斗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给日伪军一次沉重的打击。 老集团的由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为了巩固在东北的统治,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实行一系列野蛮政策。 1934年,日本侵略军在桦甸地区实行了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成立所谓“清乡委员会”,以“治安肃正”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