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众济周知,国际金融市场的银团贷款协议多选择英美法为准据法,违约条款是国际银团贷款协议中最主要的贷款人保护性条款,本文在引有针对性地结合英美合同法违约理论,探讨其中交叉违约条款的主要问题。在国际银团协议乃至所有国际商业银行贷款协议中,违约事件不仅是指当事人违反贷款协议中的有关规定,而且指在违约方得到违约通知或警告后于规定的宽限期(GracePert.。d)内仍未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制止,从而造成违约的继续发生。违约事件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做实际违约事件或称违反协议的违约事件,是指借款人在协议履行期限到来时…  相似文献   

2.
论定期租船合同中的船速与燃油消耗量条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船速与燃油消耗量条款是定期租船合同中的一个重要而且容易引起纠纷的条款。本文从此条款的法律性质、衡量出租人违反此条款与否的客观标准、因出租人违约而承租人进行索赔的原则三个方面详细阐述此条款。  相似文献   

3.
违约就通常意义而言,指的是当事人对合同约定义务的违反,其最直接的法律后果是造成另一方当事人可能丧失通过合同取得的利益,进而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因此,国家通常以法律制度的形式,来制止和制裁违约行为,确保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交易的安全。由于合同的义务性质不同,因此对不同义务的违反,势必造成违约行为的形式不同,即违约形态的不同。但是我国的《合同法》和相关法律对违约的形态并没有作统一的界定。因此,对违约形态的探讨,对审判实践有实际意义。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有关条款的规定,违约主要有预期…  相似文献   

4.
姚建军 《人民司法》2023,(17):94-99
<正>【裁判要旨】专利权人应当诚实信用地履行对专利有效性予以维持的合同义务,违反该义务构成根本性违约;将多个专利一并许可,部分专利失效终止,有效部分继续履行;专利实施许可合同中的“打包授权”条款无效,并不必然影响其余条款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5.
根本违约制度是国际货物买卖关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当合同当事人一方的行为违反了合同中最根本的条款时,就可能构成根本违约。非违约方有权要求通过解除合同或者交付替代物的方式来获得救济,交付替代物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有相应的规定。构成根本违约是交付替代物得以执行的前提,当违约方的行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并且是能够预知的情况下,即构成根本违约。我国《合同法》中应该引入和吸收根本违约制度。  相似文献   

6.
林驰  周倩 《人民司法》2021,(8):23-26
【裁判要旨】认定“套路贷”作骗犯罪应当遵循罪刑法定原则,按照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认定:从套路的认定与借款人明知问题、借款人对单个步骤明知与对整个套路步骤明知的关系、空刷资金流水与借款人明知的关系、放贷人告知借贷相关问题的时间与借款人明知的关系等方面判断被告人是否虚构事实;从是否故意制造违约、肆意认定违约或者以其他手段恶意垒高债务、攫取的不法利益是利息还是借款人其他财产等判断借款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故意;借款人进入“套路”借款,实际上已经将其财产处分权基于放贷人的“套路”主动交给了放贷人,即可认定借款人主动交付了财产。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国际条约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条约的违反时有发生。一方违反条约对另一方造成的损失,另一方可以根据国际法相关的国家责任制度提起国际损害赔偿。但是,如果一方当事国在违约后,对另一方当事国采取的某些措施也损害了条约的履行,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条约法中"不守约者不得要求践约的抗辨"原则,违约方不得以对方违约作为减轻自身责任的抗辩理由。本文从默兹河分流案来分析了这一国际条约法原则。并联系条约法的其它制度和国际法相关规定以及条约履行实践中对这一原则的适用提出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8.
<正> 欧洲货币(以下简称欧币)市场已发展成为当代国际金融市场的主体,欧币融资在国际融资活动中已占据突出重要的地位。欧币借贷协议的内容或条款与一般国际借贷协议有相同之处,例如对于贷款货币、金额、期限、用途、贷款的提取和偿还所作的规定,以及先决条件条款、约定事项、违约事件、税收、司法管辖权、适用法律等条款,达些内容几乎在任何国际商业借贷协议中都是相同的。然而,欧币贷款有其自身的明显特点,这些在欧洲货币借  相似文献   

9.
国际信贷的跨国性使贷款人面临巨大的风险,为了减少风险,保护贷款的安全,在国际贷款协议中形成了一些特殊的条款。陈述与保证条款就是其中之一。一、陈述与保证条款的作用国际贷款协议中一般都订有陈述与保证条款。其内容主要是由借款人对其承担借款义务的合法权限及其财务与商务状况等事实如实地作出说明,并向贷  相似文献   

10.
论国际银团的性质与内部法律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 ,国际银团在性质上是银团成员按同样条款和条件向借款人放款而采取的结构 ,银团贷款是银团个人成员按照这一结构向借款人发放的各笔独立贷款的集合 ,银团成员与借款人的关系是分别的而不是连带的 ;但另一方面 ,银团这种特殊的金融交易形式又会使银团全体成员作为一个整体与借款人之间以及银团成员之间因合同或法律的规定产生多种多样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11.
段逸超 《河北法学》2004,22(2):108-110
公司章程的效力问题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难题,从现行法律规定出发,就公司章程对于公司设立的效力,公司章程的应当记载事项和任意记载事项,公司章程的违法性认定以及有限责任公司章程个别化思考阐述公司章程的效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完善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巍 《行政与法》2006,(4):63-64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是我国刑法中一种特定的刑罚处罚方法。在列举、分析其与主刑在适用数罪并罚、缓刑、假释等刑罚制度时可能出现的种种不协调情形的基础上,对完善我国刑法的相关条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强 《法学研究》2012,(1):144-162
特别法条惟轻,造成法条竞合特别关系的中国式争议。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结构差异,表明不必区分二者的"大竞合论"不能成立。法益同一是判断法条竞合的实质标准;"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是注意规定,是法条竞合适用原则的重申。"异质的法条竞合"现象下特殊法条数额标准的双重任务以及"典型(常态)立法技术",表明"特别法条惟轻"立法并非没有章法;即便立法有误,适用重法优先原则也无异于让行为人为立法错误"埋单";罪量要素的特殊性表明,应先运用法条竞合理论决定行为类型定型,再根据数量要素,判断该行为是一般违法抑或犯罪、轻罪抑或重罪。只有交叉、双包容关系下的法条竞合,方有"重法优于轻法"之适用。  相似文献   

14.
宪法解释对象是宪法解释的首要问题。宪法理论界至今存在宪法说、宪法条文说、宪法规范说、宪法文本说四种关于宪法解释的学说,都难免有模糊不清的缺点。笔者从宪法渊源的角度展开分析,首先从一般意义上分析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是否可以作为宪法解释对象,然后着眼于中国宪法文化的特点分析中国宪法解释对象的特殊性。通过区分宪法解释学和解释实践上的宪法解释对象,从而限定宪法解释对象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林俊盛 《行政法学研究》2006,(1):126-130,137
《行政复议法》第9条是关于申请期限的规定。对于如何适用该条规定,在复议和审判实践中存在一些不同的认识。从保障公民救济权利的立法目的出发,应在现有法律条文的基础上,尽量作出有利于申请人的解释,尽可能使案件进入实体审理。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editorial introduction to the following three related articles on the growing use and influence of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in family law. It first considers why this has become problematic and identifies some common strategies used by advocates, sometimes under the guise of scholarship, to destroy the standing of research findings contrary to their ideological or political position. Then it discusses briefly the remedies proposed to mitigate these kinds of problems within the following three articles.  相似文献   

17.
对《宪法》"序言"和"总纲"的修改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初期制定的现行<宪法>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应当对其进行全面修改了.<宪法>"序言"中有关历史的叙述、个人的名字、阶级斗争的文字等内容应当删除,并增加国家性质、精神文明等内容;"总纲"部分在基本保留原有条文的基础上,其结构应有较大调整,先后顺序需重新排列,有些在其它章节规定的条文(如国旗、国徽、首都,国籍,修宪程序等)应放在"总纲"中较为合适,有些内容如经济制度应当作大幅度删减.  相似文献   

18.
纵博 《法律科学》2014,(4):69-77
由于我国的刑事证据立法及司法解释欠缺指导理论,在立法和司法解释制定过程中也未能清晰界定基本的证据法概念,刑事诉讼法和司法解释中将各类不同的证据规则都以"不得作为定案根据"条款的形式进行规范。从证据法理上可将我国的"不得作为定案根据"条款大致分为四类,即狭义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证据的客观性保障规则、证明力评价规则、严格证明规则。对于这四类规则,要分别从法理出发探讨其合理性及适用问题。对于狭义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来说,要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以典型案例等有效方式对其实践适用进行指引;对于证据的客观性保障规则来说,要使其具有必要的灵活性,并改变其适用方式;对于证明力评价规则来说,那些对法官采信证据形成不当限制的规则要根据具体情况谨慎适用;对于严格证明规则来说,要将严格证明解释为一个独立的成为定案根据的条件,并且完善举证质证方式、心证公开等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9.
非常时期涉疫情犯罪教义学的争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次涉新冠疫情犯罪,对刑法教义学提出了新挑战,使涉疫情犯罪教义学成为可能,同时带来非常时期刑事政策、刑法理念与规范等方面的争议。依法从严从重涉疫情犯罪之战"疫"刑事政策,并不只是量刑意义的,也涉及从严解释在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区分中的实现,涉疫情犯罪的不法性在非常时间尚需进行个别化判断,并需要立足于义务冲突理论化解不法性等争议问题。《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在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的界限上,没有区分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这会导致从严解释的政策意图落空。区分涉疫情犯罪之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标准,除传统的法理标准外,还需强化政策标准,并发展与实践"明确优先于不明确"的法理标准。  相似文献   

20.
The articles by Carruthers and Halliday and by Hagan, Levi, and Ferrales in the present issue of Law and Social Inquiry provide a wonderful opportunity to carry out a brief reflection on the broader field of research on globalization and law. As the discussant and organizer/chair, respectively, of a panel on "Law between Globalization and National Institutions," from which these two articles emerged, we use the following pages to: (1) show how both articles exemplify, in two different ways, what we call the "process turn" in globalization research, (2) identify four theoretical themes these articles speak to, relating them to the broader literature, and (3) draw some lessons for future law and society scholarship in an age of globalization. 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