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事业单位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对于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社会效益,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我国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改革的思考和建议,以期对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党风党纪月刊》2003,(10):44-45
去年以来,广安市在岳池、邻水两县试行了经营性国有资产收归政府统一管理和经营的改革,进一步理顺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国有资产的潜在价值,强化了政府对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下简称机关工作人员)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有力地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相似文献   

3.
近来.人们较多地关注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流失,对于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流失情况.缺少应有的注意。据有关方面测算,在近12万亿元的国有经营型和非经营型资产中.由政府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资产约4万亿元.占国有资产的三分之一。这些资产中.通过上级划拨分配方式无偿取得、由政府行政事业单位使用的国有土地.有些已经被单位用于商业开发;为数不少的房产以及部门车辆、设备.不少却被使用单位用于经营。  相似文献   

4.
加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事业单位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事业资产是其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是政府公共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提高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保障和促进各项事业顺利发展,一直是财政管理、财务管理部门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为此,首先必须确立事业资产管理的基本理念,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事业资产整合共享、创新事业资产动态监管模式、增强事业资产绩效管理意识;其次,必须创新事业资产管理的基本制度,这些制度包括:资产登记制度、资产使用制度、资产处置和产权纠纷的调处、资产的报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再次,要探索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新措施。通过对深圳分级授权管理模式、南宁政府授权资产经营公司管理模式的比较,可以看到深圳模式似更值得推广,因为它更符合公共财政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利、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6.
杜成桥  薛迎 《学习月刊》2010,(24):111-111
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利、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  相似文献   

7.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是提高财政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通过建立健全国有资产配置标准体系,规范国有资产预算编制流程,加快推广国有资产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创新国有资产配置、共享共用机制,加强国有资产收入监管,强化制度约束的监督,实现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有机结合。既能适应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需要,又能节约大量财力,减少浪费,有利于维护国有资产配置的公平与效率,是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公共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是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举措,对构建与完善社会主义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和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财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的颁布实施,尤其是财政部2007年组织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工作以来,各级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认真贯彻落实财政部两个法令,资产管理的法规意识明显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以下简称国资)管理工作取得了  相似文献   

10.
与企业国有资产相比,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一直处于被动跟进状态,至今甚至没有一个改革总体目标和规划方案,致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不高、配置不合理、处置不规范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本文拟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管好用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加强国家政权建设,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六大提出,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是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20多年时间里,对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人们始终将注意力集中在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上,认为企业国有资产的管理应该是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公共财政的建立,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开始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转移。对此,许多学者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行政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够以货币进行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属于国有资产,是国家政权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为其履行职能和提高工作效率创造条件。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流失严重,给国家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刻不容缓。第一,必须强化部门监督职能;第二,改革资产配置方式和强化预算管理;第三,完善管理经营机制;第四,健全信息化管理等。  相似文献   

14.
编辑同志:   目前,私分国有资产行为较为普遍,但受到追究的为数不多。为了打击这类违法违纪行为,请谈谈私分国有资产罪的特征及认定。   ——读者 纪申 纪申同志:   私分国有资产罪,是指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违反国家规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私分给个人,数额较大的行为。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已成为引人注目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极为普遍的则是以单位名义集体私分国有资产。私分国有资产一般人数较多,涉及数额大,其危害性比贪污贿赂犯罪更…  相似文献   

15.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我国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占比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而逐步提高。但近年来,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在单位改制、资产处置、"非转经"等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流失,其成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是缺乏具有刚性约束力的法律保护机制。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占有和使用主体是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这一主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建立专门性法律来保护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必要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法》应界定立法依据与相关范畴、明确管理机构的权利义务、规定资产的评估处置形式、严格控制"非转经"行为、规定监督形式与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有资产在不断壮大发展的同时,流失情况日益严重。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是指用各种手段,将国有产权转化为非国有产权;将国有资产脱离国家监控,化公为私,造成非正常消失;将国有产权应得的收益转化成部门、单位或个人的收入。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不仅有各种非法手段,而且有各种合法手段。这种通过合法手段、合法形式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笔者称之为国有资产的合法流失。如果对国有资产的合法流失下一个定义的话,似可这样概括:它是通过符合国家的有关政策或法规(这些政策或法规是否有弊端和不合理部分暂且不论),通过政府行为或通过地方立法,经过中央政府的有关部委和地方政府批准,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或者对方采取的手段是非法的,而政府的有关部门却予以承认、同意和批准的。  相似文献   

17.
据《齐鲁晚报》报道财政部称,我国将进行会计委派制度试点,从现在起,将在党政机关、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及有政府授权收费或罚没职能的事业单位试行这一制度:  相似文献   

18.
1.国有资产营运管理体制不顺、主体不清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对国有资产的多头管理与多环节管理缺乏有效监督控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二是国有资产营运主体不清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产权管理是整个国有资产管理的前提,产权管理不到位必然导致两种结果:其一,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对国有资产关切不够。其二,缺乏有效的产权约束激励机制。 2.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这表现为  相似文献   

19.
试论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文智 《求实》2003,(Z1):183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由国家财政拨款形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有的可以通过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得到解决;有的则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加以解决。其中最根本的一条是要认真总结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积极贯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及有关政策、法规和制度,保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虽然事业单位开展了清产核资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国家有关部门对事业单位的资产存量和产权变动等情况在管理上有些方面仍没到位,从而造成一些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购置上缺少科学、严格的论证,热衷于争投资,上设备,贪大求洋,竞相攀比,而不考虑资产购置的有用性和必要性,导致大量的固定资产使用率极低甚至闲置浪费。  相似文献   

20.
张喜平 《先锋队》2010,(7):42-42
从2006年9月至今,稷山县财政局规范国有资产处置程序,将国有资产处置由原来的单位分散处置,改为公开集中拍卖,采取了“严格程序、规范运作、中介评估、公开拍卖”的形式,先后10次组织了对29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处置拍卖会。公开处置锅炉、拖拉机、汽车、摩托车、三轮车、自行车、办公用品、门面房1000余件(辆),评估价230万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