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包旭东  梅英 《实践》2021,(2):46-47
2020年,通辽市库伦旗积极探索实施产业融合、项目带动、村企“联姻”等多元化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推动嘎查村集体经济扩量提质增效。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引领增收。在8个苏木乡镇全部成立了合作社联合社,187个嘎查村党支部领办了专业合作社,全面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基地(公司)+农牧户”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集体经济增收、农牧民致富。六家子镇小南京洼村党支部领办的丰饶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飞地抱团”争取九家子村中央扶持资金125万元、镇级联合社资金200万元、集体和村民入股资金42.5万元,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购进基础母牛130头,实现净收益6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39万元,全体村民通过股金分红实现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通过合作社带动,实现全村黄牛存栏200头,村民增收138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大通县在村集体经济实现村村“破零”的基础上,实施“156”村集体经济“提档”工程,通过“党建+”品牌引领,实现“五个一批”,建立“六项机制”,加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规划、支持、指导、服务,探索多种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促进了全县农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1个核心”,焕发“两委”班子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3.
定兴县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要求,加快推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探索出一条党支部领办土地专业合作社“定兴模式”。截至目前,全县246个有耕地村已经全部成立土地专业合作社,总入社面积6.6万亩,进一步提高了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增强了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  相似文献   

4.
元氏县把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重要途径,在全县范围内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涌现出南因镇仝梅吕村、槐阳镇来厢村、前仙乡西岭底村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典型,在全县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支部领办,农民入股,实现集体农户“双增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盘活现有集体资源.  相似文献   

5.
正大方县通过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推动了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有效实现集体经济与农村群众"双赢共富"。近年来,大方县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在发展村集体经济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聚焦合作社带富功能,通过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将村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产业优势相结合,探索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为农业赋能,依托主导产业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条,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有效实现集体经济与农村群众"双赢共富"。  相似文献   

6.
正凌源市采取"党建统领、村社合一"的发展模式,以"党支部+合作社"为主要路径,推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目前,全市年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有13个,10万元以上的村有86个,5万元以上的村有194个。坚持党建统领,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基础。2014年以前,全市有157个村属于无资源、无产业、无收入的"空壳村",有230个负债村。针对这一现状,凌源市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党建的龙头任务,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7.
故城县针对个别小村、弱村资源相对匮乏、集体经济薄弱等问题,以“资源共享、抱团发展”为目标,采取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社(合作社)联建等方式组建联合党总支,以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目前,全县建立联村党总支16个,覆盖行政村58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过10万元。  相似文献   

8.
正"我们在机动地上做文章,以‘村集体+股份合作社+农户’产业发展模式,致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别看这些刺老芽、大叶芹不起眼,可都是增收致富的宝贝。"在林口县林口镇镇北村的种植园里,村党支部书记杜英莲正在用手机"直播"党课。而在这方小小屏幕的背后,牡丹江市近万名党员干部正在"云"端听讲,一起学习和借鉴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思路和方法。今年年初以来,牡丹江市通过利用  相似文献   

9.
<正>2022年以来,贵州省贵阳市坚持党建引领,探索推行“1+1”混合发展模式,通过“村集体经济组织+其他经济主体”混合发展,用好多方资金、人才等资源,走出了一条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支部领办村集体经济组织喂料、喂水、捡蛋、育苗、鸡蛋分拣包装……日前,在贵阳市息烽县田兴村林下养鸡养殖基地,村民周光琴一边忙碌着,一边笑着说:“我在村合作社成立的息烽南极兴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务工,除了每天有80元报酬,年底还会获得分红2000多元。”  相似文献   

10.
《实践》2017,(4)
<正>近年来,乃玛岱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核心引领作用,以"党支部+合作社"模式为抓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人均纯收入2万元,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村集体资产400多万元,成为吉日嘎朗图镇第一个拥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选能人强支部带头谋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两委"班子的坚强领导,更离不开一个好的带头人。在乃玛岱村,就有这样一个一心为民谋发展的"当家人",他就是村党支部书记梅旺。  相似文献   

11.
<正>大兴区采育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以宁家湾村市级壮大集体经济试点为契机,积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第一书记尖兵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改革助农、科技兴农、帮扶惠农,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党建+产业”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之路。  相似文献   

12.
<正>春漫三月,春茶飘香。在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陈家坝镇金鼓现代农业茶叶科技示范园里,茶树已经开始吐露新芽,趁着晴好天气,茶农们正忙碌地采摘头茬春芽,呈现出一片热闹繁忙的景象。该镇纪检监察干部一边帮村民采摘春茶,一边与茶农唠家常,了解振兴产业增收致富情况。“金鼓村新引进的茶叶品种黄芽早,在村里种植面积400余亩,该品种收益较高,预计每亩能为农户增收4000余元。”陈家坝镇纪委书记任艾萍介绍,目前,该茶叶基地所在金鼓村有农户331户,茶叶种植面积2000余亩,通过“公司+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市场”的发展模式,在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老百姓的腰包也慢慢鼓了起来。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尚志市依托"四大发展路径",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活力,推动村集体经济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健康发展。走"产业带动型"发展路径。通过"村党支部+龙头企业+基地"模式,发展特色产业项目。走"资源收益型"发展路径。鼓励有集体资产资源的村,以发包等方式进行开发利用,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的稳定收入,促进村集体对生产的再投入。走"村社合作型"发展路径。村"两委"采取村出场地、出劳力等方式,与专业合作社合作经营,形成优势互  相似文献   

14.
正锦屏县河口乡按照"一乡一业"党建扶贫工作思路,推行党领村、村建社、社带民的"党社联建"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党社联建",把合作社建立在党支部,成立1个乡级合作总社、17个村级背景合作分社,以"合作总社+党支部+村合作分社+农户"发展模式,积极动员和组织群众入社抱团发展种植养殖产业。  相似文献   

15.
段清娟 《当代贵州》2020,(11):40-41
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有效的组织尤为重要。近年来贵州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让农业生产从分散走向集约,切实保障农民利益,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小农户牵手大市场组织方式是产业革命“八要素”的粘合剂,而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则是这剂粘合剂的秘方和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开原市杏花村,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该村的李司令榛子合作社始终运用示范、引导、影响、带动的办法和乡亲们一起发展林业经济,走科学富民之路。村集体经济总量达到300多万元。合作社成员人均收入由2007年入社前4015元,增加到入社后2009年的8100元。  相似文献   

17.
正仁怀市大坝镇簸箕坝村以"三聚焦三强化"深入推进"千人帮千社,千企带千社"工程,实现产业发展、利益联结、增收致富三位一体持续推进,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聚焦组织建设强化统筹引领。从夯实基层党组织,建强合作社机构,完善联系指导机制着手。坚持党建引领,采取"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组织方式,发挥基层党组织带头发展产业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海晏县牢牢抓住基层党建这把“金钥匙”,从夯实基层组织、建强骨干队伍、推进乡村治理、壮大集体经济四个方面重点发力,推动组织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促进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换挡提速。夯实组织建设,筑牢乡村振兴“桥头堡”。着眼打造基层组织建设新高地,持续加大农牧区“行动支部”建设力度,积极引导乡村两级在农牧业产业链、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乡村志愿服务队上组建“行动支部”23个,不断扩大“行动支部”增量;持续开展党建示范点培树工作,以党建品牌打造与项目化党建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了东达村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仓开村党风廉政教学、哈勒景乡村集体经济循环发展等8个有貌可观、有点可挖、有经可学的示范引领典型;持续推进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摸排整顿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坚持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在省州确定的“负面”清单基础上,把村级党员活动阵地管理、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培养、村干部学习培训等情况纳入软弱涣散整顿范围,全面启动新一轮软弱涣散党组织排查整顿工作。  相似文献   

19.
正黔西县新仁乡化屋村加强村社一体工作,成立了化屋村黔香连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党支部牵头,合作社具体管理运作,利益联结农户,实现"村社一体"。目前,合作社为村级积累集体经济近30000元,目前村级集体经济达9.6万元。  相似文献   

20.
《奋斗》2019,(12)
正锦山镇洪洲村位于富锦市西南35公里处,全村185户705人,耕地面积14425亩,是富锦市8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2017年以来,洪洲村抢抓富锦市被国家农业农村部确定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的契机,率先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探索出"社会投资主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村民股东"的洪洲模式,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2017年成为富锦市第一个村集体经济超百万村。如今,过去的"大饼子村"翻身成为远近闻名的"山水田园洪洲村",不仅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更成为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