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萧耘春     
萧耘春僻居瓯江,是一位浙江书法界的大隐。说他隐,是因为他在几十年间绝少在书法圈抛头露面。以至于去年他首次参与浙江省老书画家联展时,许多人竟不知这位萧先生系何方神圣。但细细品味他的章草条幅《龚定庵乙亥杂诗》,却发现他点画高古、法度森严,  相似文献   

2.
龚自珍爱国思想简论庞士让正如但丁是欧洲“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①一样,龚自珍是中国古代最后一位、近代最初一位的著名诗人和爱国思想家。龚自珍(179—1841),字人,号定庵,又名巩祚,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与中国近代第一...  相似文献   

3.
曹谨,字怀朴,号定庵,生于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怀庆府河内县(今河南省沁阳市)北门街人。1807年。21岁的曹谨初次参加河南省乡试,  相似文献   

4.
非正规读书     
不知多长时间没有从头到尾读过一本书了。这对于号称读书人的我来说,无疑是件难堪的事情。所以我特别佩服像止庵这样的朋友,他说要读某一位作家的书,比如纳博科夫罢,就一口气把他所有(已经翻译)的著作通览一遍,我没这么长的气,所以到目前为止,哪个作家都没拿下。 人有的时候需要一点自卑感,和止庵、孙郁这些朋友们在一起谈论书的时候,我身上就能够分泌出适量的自卑感,  相似文献   

5.
清乾隆年间,有一个人在京城书店买书,不小心将一枚钱掉落在了地上.旁边一个秀才用脚暗暗踩住,并占为己有.这个秀才是国子监的助教,后来在选官时得到了常熟知县的职位.当他准备赴任时,时任江苏巡抚的汤潜庵却传令下去,他的名字已经被列入检举弹劾的公文中去了,不必再去赴任.原来,他拾取那枚钱的时候,刚好被汤潜庵看见.汤公说:“一钱如命,侥幸当上了地方官,岂不要伸手到人家的口袋里去偷盗,成为乌纱帽下的窃贼吗?“……  相似文献   

6.
马军 《传承》2009,(21):42-44
1863年,曾国藩的幕府来了一个新人。他就是容闳,美国耶鲁大学毕业。曾国藩幕府鼎盛之时,招揽各种人才400人以上。清末著名外交官薛福成的《庸庵笔记》记载,曾国藩的著名幕僚达到83  相似文献   

7.
魏代邯郸淳的《笑林》有这样一则笑话:“东家丧妻母,往祭,托馆师撰文,乃按古本误抄祭妻父者与之。识者看出,主人大怪馆师。馆师日:‘古本上是刊定的,如何会错?只怕是他家错死了人。’” 那么,究竟是“他家错死了人?”还是书本上刊定的祭文有错误呢?显然两者都不错,错就错在书本上刊定的祭文款式男女有别,有的用以吊唁男的,有的用以吊唁女的。而这个代书祭文的馆师不问死者是男是女,照着它抄一篇完事。在他看来,“古书上是刊定的,如何会错?”不是我馆师抄错了文,而是他家“错死了人”! 这则笑话的“醒人”之处,就是它给…  相似文献   

8.
施存统因在五四时撰写《非孝》而被视为新青年在地方上的代表,除了杭州第一师范的新派教员促使他转向激进之外,被视为守旧的单不庵对施存统的转向起到了重要作用。施存统在一师求学期间是单不庵的入室弟子,正是依托业师单不庵与北京新文化好友的密切联系,施存统才比其他同学更快地接受了新思想。而被一师师生视为"道学先生"的单不庵,事实上却是一位"老新人",其不仅能够接纳新学,更对新学有一番自己的见解。五四时因与杭州一师新派教员意见不合辞职离校的单不庵,却得到北京新文化人士的肯定和推崇。正是在看似守旧实际趋新的单不庵的影响之下,施存统才转向激进,而施存统作《非孝》,背后亦有单不庵的身影。  相似文献   

9.
正伍蠡甫,字叔潜,画名敬庵,二十世纪中国浩瀚的文化星空中,有一道明亮的星光是属于他的。先生带着晚清庚子的耻辱来到世界,用近百年的人生,殷忧启圣,在历史的大变局中成就了一代文化艺术大师的誉名。吴带曹衣只为丹青来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山水相依,可生大儒。严复,以赫胥黎《天演论》的译著而震惊中国的民主启蒙运动思想家,放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古代残疾名人中,立志成才、奋发进取、创立显赫业绩而流芳青史者,大有人在,释道佛门中也有杰出人物。我国北魏时的慧可,即是典型的一位。北魏李明帝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南天竺国王子释迦牟尼的弟子摩诃迦什之第28代佛徒菩提达摩(本名刹帝利·达摩,简称达摩),从南京渡江来洛阳,然后到嵩山少林寺。达摩在少林寺西北二里许的初祖庵(又名"面壁庵"、"北庵")面壁静修打坐,长达9年。这一年冬天,一位年约40岁的僧人前来投师,达摩对他不予理睬。这位僧人前来投师,达摩对他不予理睬。这位僧人就在庵外从白天到夜晚,又从夜晚到天明一直站了几天几夜。天下大雪,埋过了他的双膝,也一动不动。这时达摩转过头来对他说:"禅法实难修炼,一般人怕无成就。"这位僧人听了以后,马上拔出利刀将自己的左臂砍断,上奉达摩,以示自已求佛的虔诚和决心。达  相似文献   

11.
正武夷山市新丰街道五里庵社区居委会主任汪文忠已担任武夷山市人大代表15年,四届人大代表的履职经历对他来说,不仅是一种肯定、认可,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光荣使命。2017年8月,新丰街道新增设五里庵社区,汪文忠被街道委派到这个新社区开展组建工作。初到社区,汪文忠了解到居民反映最强烈的是新区环境问题。原来,新社区有武夷学院师生近两万人,加上商住一体设施不健全,社区饮食店铺密集,店外店、铺外铺  相似文献   

12.
正铁锅,山柴,猛火,羊肉,村厨,原生态爆炒,香味顿时飘满了林玉屯。两大桌人,满满当当。七弟,是留守家里的“家主”,回到老家,就得听他的。他说,今晚不喝你们那些高度酒,就喝家里酿的玉米酒。我和三哥六弟八弟都说好,除夕家宴,就喝家酒!我们兄弟定了,九叔黄武装、堂哥韩辉以及堂弟韩宪、显忠、显烨等人自然也听  相似文献   

13.
目前,33号院东路花园——也即陈宝琛生前吟诗、身后停灵处,包括原有保存完好的后门均已被拆除,大门门牌已丢失,屋顶被捅漏,东路南侧院落完全消失,彩绘游廊仅剩半壁,在风雨中飘摇。陈宝琛(1848-1935)字伯潜,号庵、陶庵,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曾有这样的记载:"陈在福建有才子之名,他是同治朝的进士,二十岁点翰林,入阁后以敢于上谏太后出名,与张之洞等有清流党之称。他后来不像张之洞那样会随风转舵,光绪十七年被借  相似文献   

14.
《公民导刊》2011,(12):50-50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点评:这是最简单的一个道理,然而又是最难做到或做好的一个准则。在今天看来,这个准则主要是给官员干部定的,是给上级定的,是给教育者定的、是给长辈定的,是给哥哥姐姐定的,是给要求他人者定的……相关的中国智慧,如"身教  相似文献   

15.
清朝台湾名宦———曹谨□李成仁陈良善曹谨(1787—1849),又名瑾,字怀朴,号定庵,河南省怀庆府河内(今沁阳)人。清道光年间曾任台湾凤山知县,后又擢升淡水厅同知,在台前后共8年。曹谨所处的时代,正是满清王朝日趋没落的时期,皇帝昏庸,政治腐败,民不...  相似文献   

16.
林怡 《政协天地》2015,(1):66-67
2014年国庆节期间,六庵先生黄寿祺教授的遗墨在福州、宁德等地巡回展出。黄寿祺,霞浦人,享誉海内外汉学界的《易》学名家,曾任中国《周易》学会顾问、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福建省政协常委。"神州但愿长团结",他以自己的方式爱国敬业,慎终如始,一而贯之。六庵先生黄寿祺教授,1912年9月生于福建霞浦,1990年7月卒于福州。曾任中国《周易》学会顾问、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福建省政协常委等职。先生以治《易》名家,享誉海内外汉学界,  相似文献   

17.
郭志荣 《台声》2000,(2):46-47
1999年11月20日,福建省晋江市深沪镇举行台南学甲慈济宫分灵深沪宝泉庵140年纪念活动。来自台湾、香港的同胞和菲律宾侨胞纷至沓来。台湾保生大帝庙宇联谊会组织的香火团有96人,香港宝泉庵香火团有58人,菲律宾侨胞香火团有20人。上午9时半,在宝泉庵祭拜医神保生大帝的庆典结束后,在镇影剧院举行二千人与会的纪念台南学甲慈济宫分灵深沪宝泉庵140年纪念大会,市、镇有关领导和省、市道教协会负责人也莅临大会。明清时期,随着大陆移民渡台,大陆的宗教和民间信仰也东播台湾。清末《安平县杂记》记载:“台……民人五方杂处,漳泉流寓者…  相似文献   

18.
《松州》2014,(3)
<正>去儿子家时,发现他酒柜里竟有八瓶茅台酒。我明白,这种酒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不买,这么贵重的酒谁舍得买来自己喝呢?真正喝的人多是有职有权的人。我断定这酒定是他人送的,儿子是镇党委书记,大权在握。儿子既然敢接受人家送的礼物,或许其他钱财也敢拿,即使暂时没拿,日后胆子也会越来越大,如此下去不是在慢慢走向犯罪吗?想到这里我紧张了。儿子归来,我便找机会与他聊天,问他这么多高档酒是哪来的?儿子说是别人送的。在我的一再追问下,  相似文献   

19.
庵夼的山     
史兴雨 《春秋》2010,(6):62-63
庵夼是山东省龙口市的一个小山村,因庵庙得名,因山水秀美闻名。村里一百多户人家,三百多口人,多为史王两姓。由于村里的族谱"文革"被毁,因而村建何年、人来何方,至今无法考究,听老人们讲,建村至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庵夼三面环山,只有一个出口通往山外。全村大小几十个山头,个个都有响亮的名字,而每一个名字又都能形象地体现山的特点,足见村人的聪明和智慧。比如,以方位命名的有东涧、南瓮、西北坡、北洼;  相似文献   

20.
向虎雏 《世纪行》2011,(1):32-34
刘静庵终生未娶,没有子嗣,祖父给我布置了这份“一定要去多看看这座墓”的世纪作业。刘静庵先烈离开这个世界已经99年了,我是年年看望他安息的地方,每次都有新的感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