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瞭望》新闻周刊一直委派资深编辑赴港常驻,策划、组织或采写各类报道。仅从1997年迄今,前后有5位骨干编辑轮驻,他们亲身经历了香港回归10年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一张 《瞭望》1993,(11)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有人以一个“沙”字为笔名天天在新民报上写三五百字的评论,大至国际政治军事形势,小至市井琐闻、街谈巷议,很有林白水所说的“发端于苍蝇臭虫之微而归之干政局”的风趣,尖锐泼辣,雅俗共赏。此人不但引起国民党注意,也为共产党人和进步文化界所赞赏。他是谁?他就是后来名满全国的杂文家林放。  相似文献   

3.
文革期间,在北京高等学校的群众组织中,五大"领袖"是最红的,他们都得到了中央文革小组的支持,并把他们的组织封为"造反派".这五个人是,北大的聂元梓,清华"井冈山兵团"的蒯大富,北师大"井冈山公社"的谭厚兰,北京航空学院"红旗战斗队"的韩爱晶,北京地质学院"东方红公社"先是朱成昭后是王大宾.这些"造反派"是中央文革小组的依靠对象,也是文化大革命运动情况信息的主要来源.由于中央文革小组成员频频接见他们,"五大领袖"的身价便日益提高.我作为中央文革小组的工作人员同他们都有接触,但联系最多的是北大的聂元梓.聂元梓是五大"造反派"头头中唯一的干部,其他人则都是在校学生.中央文革,特别是江青,对聂元梓倍加关心和重用,而我则充当了"联络员".  相似文献   

4.
初见阎锡山 1938年秋抗日军兴,作为青年学生,我从河南、武汉流亡到西安.经父亲友人蒙藏委员会陈树人先生介绍来晋参加抗战工作. 1941年2月的一天,第二战区长官部副官处长律焕德告我:"接侍从秘书室通知,司令长官要传见您!"我理了理服装,匆匆赶到侍从秘书室.  相似文献   

5.
6.
我是由一名工人成长起来的政工干部,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我有一种用不完的激情。 干政工我是一名新兵,因为真正在这个岗位上工作才四个年头,但与政工结缘却有八年有余。我与政工结缘于在党校的一次学习。1994年我参加了襄樊铁路分局党校举办的一期培训班,短短的两个月学习,使自己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对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从那时起我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当一名政工干部。在我眼里,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崇高的工作。 之后几年里,我利用业余时间学理论、写新闻,先后有多篇新闻报道见诸报端,文字水平得到不断提高,理…  相似文献   

7.
蓝英年 《各界》2010,(6):75-79
一 张东荪是何许人?七八十岁的老知识分子可能多少知道一点,再年轻的就未必知道了。  相似文献   

8.
去年2月南非 当局释放曼德拉、 取消党禁之后,南 非的政局出现变 化。中国学者访问 南非也出现了可 能。笔者同另一位中国学者一起,于今年3月至4月到南非作为期5周的学术考察,丰富了对南非社会的感性认识。这里略谈一点见闻。 富饶的土地 我们3月10日飞抵开普敦。此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正是白求恩诞辰105周年暨来华57周年,我不禁想起《黄土岭战斗纪念碑文》上一段话: “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率领医疗队亲临战场,出色地完成了救护伤员的任务。他把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抗日事业。”  相似文献   

10.
苏晨 《各界》2010,(1):6-9
我是陶铸手下“八竿子打不到”的“小萝卜头”。最早见到他,是1949年新年过后,他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七军政治委员任上调到第四野战军政治部任副主任。他在北平外围先后召开“四野”各军政治部宣传部长、组织部长会议,布置北平和平解放与部队相关的宣传工作、组织工作,我奉命去给两会作记录,那时候我是“四野”政治部宣传部教育科的干事,天知道干吗会让我去给这两会作记录。  相似文献   

11.
资中筠 《各界》2008,(12):75-76
我的印象,廖公大多数时候都是嘻嘻哈哈,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找点题目开玩笑.下级向他汇报工作.他也常常没正经话,而且常给人起绰号,不叫名字.例如有一位姓梁的男同事,他就学着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腔调,叫他"粱兄",从不叫名字.开会时他似乎在笔记本上记录,实际是在画人物漫画,不论中国人、外国人,几笔勾勒,惟妙惟肖.……  相似文献   

12.
笔者曾四次随团访问澳大利亚,经历了与昆士兰州工会友好交往这一过程,自1997年7月起,双方建立了友好关系,开展了交流。通过交流和研究,笔者对澳大利亚工会的历史和现状有了一些  相似文献   

13.
廖沫沙同志是我的老领导.十年浩劫中,由批判他写的《有鬼无害论》《三家村札记》等文章开始,使他蒙冤文字狱,又身陷牢狱,惨遭迫害.但他心胸豁达,处变不惊,终于熬过了艰难的岁月,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 1978年,我在《北京日报》文艺部任记者,听说沫沙同志在朝阳医院养病,连忙赶去看望.后来又向他约稿,有过多次接触.当时他已七十一岁高龄,但仍热情洋溢,谈笑风生.  相似文献   

14.
曾克 《瞭望》1984,(41)
丁玲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女作家曾克与丁玲交往已有四十多年,她写的介绍。丁玲的文章,读来分外亲切。  相似文献   

15.
《各界》2015,(9)
  相似文献   

16.
郭蒸晨  王国平 《各界》2010,(10):22-23
熟悉梁漱溟的人应该都知道,1931年到1937年他在山东省邹平县创建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从事乡村建设实验。我就是邹平县人,以前陆续听说过梁先生的一些情况,但真正开始接触他是从1986年开始的。  相似文献   

17.
纳人所短     
  相似文献   

18.
彭树华  李菁 《各界》2011,(8):11-15
1962年6月中旬的一天,我刚上班不久,曾汉周的秘书过来通知我,说曾庭长要我马上到他办公室去,有急事。那时我在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任助理审判员,曾汉周是刑一庭庭长。  相似文献   

19.
范明 《各界》2010,(8):93-95
2010年是陕西省政协成立60周年,我刊将开辟“红色记忆”专栏,每期刊发建国后曾在陕西省政协任职和工作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回忆文章,以表达我们对他们的崇敬之情。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