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经济风云变幻,各种预测意见众说纷纭,如何拨开迷雾,用自己的眼睛看清世界经济形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谷源洋和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副会长李长久等介绍了判断经济形势好坏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对于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大家见仁见智,有多种判断和相应的政策主张。这说明,随着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化,我国经济的运行过程越来越复杂,对经济形势作出不一致的判断实属正常,况且对于中央和地方、不同地区、不同部门来说,各有自己的立足点和分析形势的角度,即使面对同样的问题,往往也会作出不同的轻重缓急的判断,形成不同的政策选择。相应地,宏观调控的难度显著增大了。  相似文献   

3.
对于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的形势,我有以下三个判断:第一个判断:虽然世界经济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遭到了重创,但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没有改变。这是中央的判断,是经济学界的判断。这个判断非常重要,使得我们中国继续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有了一个外部环境。如果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发生了逆转,即便是中国继续想推进改革开放的路线,也不具备基本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4.
1994年新年,与中国建交的158个国家元首,收到了一份新奇的新年礼物:中国青年韩颐和送给他们的一副唐诗书画超级桥牌。享有唐诗书画超级桥牌专利权的韩颐和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开放的中国需要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了解中国。在1994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二年的世界经济在一片衰退声中度过。世界经济形势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严重问题。本刊在这里发表三篇文章,分别介绍和论述西方国家、发展中国家和苏联的经济情况,希望能有助于读者了解和分析当前的世界经济动向。  相似文献   

6.
《瞭望》1985,(52)
中国:一九八五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形势究竟如何?中国:一九八六年将为自己塑造一个怎样的形象?中国置身其中的世界在过去的一年里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意味着什么、在新的一年里有何趋向?这不但本刊编辑部深为关注,想必读者也有同样心情。因此在辞旧迎新之际,本刊特邀各方人士聚集一堂,分组畅谈天下大事。文化教育部分座谈意见已先期登出。这里是政治、经济、国际部分。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主席最近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对世界经济形势作了十分精辟的分析。他指出,展望世界经济的开展变化,有三个动向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一是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二是科技进步突飞猛进,三是跨国公司的影响力日益增大。全面分析国际经济形势,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和正在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我们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一定要增强紧迫感,努力使自己发展得更快、更好。在即将进入新世纪之时,一个国家必须认清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找准自己的位置,做好规划,踏…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一大批青年走上了企业的领导岗位。他们有思想、有胆略、有才能,积极改革,锐意进取,敢于创新。这支青年企业管理队伍,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人才,是国家财富中最宝贵的財富。我国要振兴经济,取决于人才,尤其是企业管理人才的大批涌现。我国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管理人才少,管理水平低,特別是管理队伍后备力量不足。因此,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青年企业家,使他们成为未来中国企业界的中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腾飞,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历史賦予我们的迫在眉睫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占全球人口1/6的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毫无疑问,经济全球化影响看中国,中国的积极参与也必将对全球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为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世界各国、各民族在进步与发展的同时,都形成了自己独特  相似文献   

10.
在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召开前夕,记者走访了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就“八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些问题,请他发表见解。 记者:您怎样看待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您认为经济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 厉:在判断经济形势时,首先需要确定同什么时期相比。我们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应当同1988年下半年和1989年上半年相比。同那时相比,通货膨胀势头被抑制住了,物价总水平趋于基本稳定;农业大幅度增长;出口贸易扩大,国际收支状况好转;市场秩序经过整顿之后也有了明显改善。这些都是不可否认  相似文献   

11.
梁朋 《理论视野》2009,(7):40-42
随着我国1-5月主要经济数据的公布,对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各种分析判断也纷纷出台,但是各方面对我国目前经济形势的判断和今后经济走向的预测存在很大的不同。比较乐观的机构和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复苏,整体经济走势已经向好。而也有不少专家和机构认为,由短期的数据判断经济见底还为时尚早,中国经济离复苏还有很远的距离。各种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此,仅拟就当前经济形势和宏观调控中的几个问题谈谈笔者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耕耘的十年     
我曾多次同一些年轻的同志谈过,中国是研究经济学的最肥沃的土壤,只要勤于耕耘,善于耕耘,就一定会结出丰硕之果,产生世界性的大经济学家和经济学著作。试想,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有多少复杂而又困难的经济问题需要人们去研究、去解决。如果谁能透彻地研究了,解决了其中任何一个重要问题,岂止有中国的意义?世界各国如此瞩目中国开放改革,又岂止属偶然?就这一点来说,中国的经济理论工作者是幸运的。而我恰有幸跻身其中。 中国经济理论工作者也有过很不幸的时期。十年前,经济理论工作者不能有自己的头脑,不能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谁说大炼钢铁得不偿失?“要算政治  相似文献   

13.
《党政论坛》2008,(22):51-51
中国进步不能抹杀 中国越开放,越使自己适应世界经济,它的经济制度就越让很多西方人感到害怕。这些人既不去仔细观察这个国度,也不去了解普通中国人经过艰苦努力获得的进步。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比大多数人设想的更具人性。中国正在经历企业家创造力的大爆炸。  相似文献   

14.
赵信 《瞭望》1994,(40)
开放的中国正在向世界展示日新月异的变化.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不仅仅关注中国的改革开放、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也关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同腐败以及贪污贿赂开展的斗争.1993年11月,第六届国际反贪污大会在墨西哥坎昆城举行.中国反贪污贿赂斗争的实践引起了世界各国、各地区极大的兴趣.当大会总协调官向大会建议,第七届国际反贪污大会1995年10月在中国北京举行时,整个会议厅响起热烈掌声,代表鼓掌通过.进入九十年代,贪污贿赂犯罪被舆论抨击为“国际公害”,与之针锋相对,反贪污开始出现“国际合作”的趋势.各国、各地区间开始沟通信息、协调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15.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仅需要十分关注国内经济的发展情况,也需要十分关注世界经济的形势.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论及的当代世界经济主要发展趋势有:"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世界经济信息化趋势,"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世界经济区域化趋势,"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2001年的世界经济阴霾重重,由美国经济衰退导致的世界性经济下滑在全球许多地区引起恐慌,在一些国家甚至演变成社会性动乱和危机,21世纪头一年的世界经济便在这种尚未了结的混乱中落下帷幕。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世界各国,无论是政府、经济学界、工商界,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将目光投向了2002年的世界经济。新的一年中,世界经济能否走出衰退的阴影,雨过天晴?或是继续深陷衰退泥潭,不可自拔?在未来世界经济的走势中,有哪些积极的因素可以使景气再现,不确定的因素又有哪些?本期专题报道对上述问题作了深入的分析和预测。此外,为帮助读者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对世界经济走势作出自己的判断,本刊记者还走访了几位从事世界经济研究的专家,介绍了一些如何判断世界经济形势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青年问题一直为全世界所关注。这里发表一篇外国学者最新的研究论文。由于理论立场、资料收集诸方面的原因,他们对中国的青年问题的论述带有很大的局限性。但这不妨碍我们从中了解外国学者对中国青年问题的分析方法、观点、思路。我们要在进一步深化开放的形势下,更加科学地研究青年问题,读一读这方面的文章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九五”计划开局的第一年,经济运行情况如何?1997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如何?这是读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岁末年头,本刊特请中央、国务院各部委的专家和著名经济学家对1996年的经济运行形势及1997年经济发展趋势作了深入的评介。他们对1996年的经济形势作了充分肯定,对1997年中央政府应实行的宏观经济目标及相关政策也提出了积极的建议。为了使读者全面了解去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的状况,更好地理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方针,本刊编发了这组专题。  相似文献   

19.
战争与和平作为人类社会的两种基本状况,历来受到关注。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曾在他们生活的那个年代对其做过中肯透彻的科学揭示,这些论述,深深地教育和影响着具有马列主义思想传统的国家和人民,成为他们关注世界和思考问题的理论指南。然而,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世界范围内的战争与和平的问题呈现出一系列新情况、新特点,这向我们提出了对传统马列主义战争与和平理论重新认识的要求。没有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正确认识,就不可能正确判断形势,就不可能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战略。邓小平在战争与…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和中国 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 所共同主办的“世界经济形势讨 论会”于1988年12月15日至17日 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70 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讨论会, 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当 前的世界经济形势及我国应该采取的对策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总的说来,1988年的世界经济状况比预期的要好,增长速度快于上一年,没有发生大的动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